分享

学习中医范怨武推荐处方|寒温合方退高热——刘英锋教授运用柴胡杏仁汤的经验

 杉木轩 2017-04-22

许多家长一见孩子发烧,马上就使用抗生素,家长常认为发热即是炎症,需要使用抗生素,却不知许多发热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如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病毒引起,虽然后期可以合并细菌感染,但见发热即使用抗生素明显是一种错误的作法。


经常观看一些中医的公众号


关注了好多


2017年4月15日 中医范怨武 公众号上推荐了一个寒温退高热的方子。

我就找来了资料。

注意啊!

注意啊!

注意啊!

是高烧缠绵不退,这个是很多家长朋友经常遇到的事情!



一、寒退


外感病包括外感伤寒、外感温病。

  • 伤寒偏重于风寒之邪为病,多新感即发;温病则偏重温热邪气为患,分为伏邪和新感。虽然临证中同时感染寒热病邪的情况不多,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寒证也可出现热象,热证亦可出现寒象,或者温邪先伏于内、新寒复感于外亦不少见。

  • 故对于此类寒热错杂的情况,宜寒温辨证,温散清凉并投。

  • 刘英锋运用寒温合辨的经验组方柴胡杏仁汤,

  • 取《伤寒论》小柴胡汤与《温病条辨》杏仁汤合方而成

  • 柴胡、黄芩、法半夏、甘草 ( 加 )杏仁、桑叶、连翘、白蔻仁、滑石、茯苓、梨皮,用于治疗高热不退的疑难病证,每能收到良好效果。




小柴胡汤原方

  • 柴胡10-30克、黄芩10-20克、党参5-10克、半夏6-15克、甘草6-10克、生姜6-10克、大枣6-15枚

杏仁汤原方

  • 杏仁9克  黄芩4.5克  连翘4.5克  滑石9克  桑叶4.5克 茯苓块9克  白蔻皮2.4克  梨皮6克




柴胡杏仁汤所主病证,乃湿热蕴伏于手太阴肺,风寒复感于手少阳上焦,肺脏与上焦比邻,风寒与湿热相引,内外并发而成少阳相兼太阴、寒温夹杂之证。

  • 其所以少阳风寒易于引动太阴湿热者,为风寒犯及少阳,枢机不利,既可郁火助热,也可滞水助湿,而三焦之上焦与肺相邻,肺中内伏之湿热,即可得火郁水滞之助而乘时发难。


病因寒热一起来,处方也要寒热一起。


柴胡杏仁汤取小柴胡汤以辛散外来之风寒,取杏仁汤以清透内伏之湿热;

  • 在病位上,取柴胡宣发少阳上焦气机以助营卫外达,取桑叶、杏仁、蔻仁宣降太阴肺卫清气以助湿热透解;

  • 在治法上,取黄芩配半夏之辛开苦降、滑石配茯苓之甘凉淡渗,分别清利分消少阳、太阴两经蕴生之湿热。

  • 余药梨皮、甘草,一以护肺津、一以安胃气,防其热久不退而暗耗津气。

  • 简单的说,就是你家三楼热的厉害,本来应该要开窗的,可是突然外面来了场冰雪,窗户冰冻住了,真是外冷内热,实在撑不住了。

  • 于是,可以开窗透气了;但是二楼下水、地漏、管道堵塞,臭水排不出去,也是时候疏通臭水沟了。

  • 为了防止房屋再次出现不良情况,适当做保养需求,于是梨皮甘草就做保养。


柴胡、黄芩、法半夏、甘草 、杏仁、桑叶、连翘、白蔻仁、滑石、茯苓、梨皮。做一下拆解。


此方病位在少阳(肝胆)太阴(肺脾)

柴胡 桑叶 连翘——向上向外透热——肝胆心肺

黄芩 杏仁——向下去热止咳——肝胆肺

杏仁 半夏 白蔻仁 滑石 茯苓—— 三仁汤 二陈汤 逐湿化痰——肺脾

梨皮 甘草——肺阴津液——肺脾


症状描述(供参考):

  • 晨起醒来忽觉头痛头昏,身体作冷,继觉全身燥热,测体温高达39.4℃,伴身疲乏力,间有汗出,头痛以两颞连及前额为主,略有喷嚏,咳嗽咯痰,心烦,口苦口黏,口干欲冷饮,纳呆,小便黄,大便软;舌质淡红,苔厚腻稍黄;脉浮滑稍数


  • 无明显诱因自觉胸骨右侧疼痛,继则发热达38℃,静脉输液两天,热不见退,昨起两颞侧头痛,发热至39.3℃,身作冷伴寒战,有轻度咳嗽,但咳则胸骨右侧疼痛更甚,咯痰少,无胸闷气短,无呼吸困难,晨腋温39.7℃,身仍作冷,头颞痛如前,且昏沉而闷,纳差恶心,口干不欲饮,夜寐不安,大便尚可,小便色黄。舌质红,苔淡黄厚。


  • 病属于寒温并发,表里同病,而温属湿热者。其发病机制是寒从少阳而受,湿从肺胃而生,寒中郁火、湿中蕴热,相互发动。胁痛颞痛,发热寒战,少阳伤寒谛也,发热咳嗽、咳则胸痛,头昏口干,肺经温病无疑。


如果成药解决,所需中成药:

  • 小柴胡颗粒+鲜竹沥+桑菊饮(夏桑菊/银翘散)+六一散

  • 仅供参考,如有更好的请留言,共同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