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水交汇话河湟

 我心……飞翔 2020-09-07

就大尺度的自然区域而言,整个中国分为三大区域:内蒙古和新疆所在的西北干旱区,东部诸省市所在的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区。

青海省是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缩影,一省之内又分为三大自然区,即青南高原高寒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

从西藏拉萨到昆仑山口所经历的区域是青藏高原高寒区;从昆仑山口到青海湖西边的区域,是柴达木盆地干旱区;从青海湖到甘青交界的民和县是东部季风区,地貌上属于黄土高原。

东部季风区是最接近东部中国的,无论是自然上还是文化上。这个区域包括祁连山东部、青海湖盆地和河湟谷地。

东部季风区是青海最富饶的地区,虽然这里的土地面积还不到青海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但全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这里。

除了有名的柴达木盆地,青海东部也有着众多盆地:碾伯盆地、平安盆地、西宁东西川盆地、丹噶尔盆地、门源盆地、祁连盆地、贵德盆地、共和盆地、循化盆地、尖扎盆地、青海湖盆地等,构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群山环绕,高峡重围,土地平整,川原开阔,阡陌相连,与水亲近。

民和、乐都、平安、西宁、湟源、海晏盆地;循化(含化隆甘都)、尖扎(含化隆群科)、贵德、共和、兴海盆地;门源、默勒、江仓、木里盆地。这三组沿湟水河、黄河、大通河沿岸串联起来的县(市)乡(镇),如同三根长长的莲藕,节(峡谷)节(盆地)相连,亲密无间,银河旭日,青海明珠。

从原始社会,走过农耕时代,步入工业文明。至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依偎着一条河流。一条河流孕育一方文化,一个流域的水资源环境决定或影响着一个流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青海境内多数市县也是依偎着河流通向文明。

河湟地名早在《后汉书·西羌传》中就有记载,河湟地区是指青海境内黄河、湟水两流域之地。这里不仅是青海古文明的发祥地,而且也是黄河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河湟谷地,是指这两条河沿岸的适宜农耕的谷地,范围是从湟水汇入黄河的河口算起向西季风能作用到的地区。这片区域最东部有一部分在甘肃,但大部分在青海。

如果将河湟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是南面青藏高原和东北面黄土高原、西北面祁连山之间的一条西高东低的地带,西、北、南三个方向的高原大山的流水向这里集中,最后总汇入黄河。

处于高原地带的河湟地区,在气候、土质和水利方面都有优越的条件,宜耕宜牧,堪称西北高原中的翡翠谷。

河湟谷地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吹到最西界,也是古时候来自中原的汉文化能够到达的西界。

这个区域是中国也是青海三大自然区的交会点,也是三大自然区上所孕育和滋养的文化的交会点,来自中原的汉文化,来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与来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

文化的碰撞更多的时候是兵戈的碰撞,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经历过浴血的争夺,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一块土地经历过像河湟谷地那样多的战争。一个个民族走马灯似地来了,又一个个地消失了。

这些历史在一些地名和山名中留下了痕迹。在这里,有的山是藏族的名字,有的是蒙古族的名字,有的是土族或撒拉族的名字,地名也是如此。像西宁和海晏这样的地名已经是浓缩了历史的故事。

大通河,又称浩门河,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宋代在河畔筑大通城后出现今名,以长度与流量论,大通河实为湟水正源,发源于海西州木里祁连山脉东段托来南山和大通山之间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岭,向东流经祁连、门源盆地及甘肃的连城、窑街,穿流于走廊南山、冷龙岭和大通山、达坂山两大山岭之间,于民和县的享堂入湟水,总长554公里。

湟水,是黄河上游最长的支流之一,源自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的噶尔藏岭(海晏县包呼图山),自西往东经金银滩、下巴台,在巴燕峡进入湟源地界,途经湟源、湟中、西宁、平安、乐都,从民和县流入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在达家川汇入黄河,流程约200公里。

于1981年11月12日开始蓄水的东大滩水库(海晏县境内),是湟水干流西川河上的第一座水库,坝高22米,坝长450米,第一期工程容量达2200万立方米。

青海大部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以牧业生产为主。

湟水流域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河谷地带,有着宜于农耕的气候与地理条件。

与湍急奔流的黄河不同,湟水有着双重性格,平时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山洪暴发时会变成桀骜不驯的澎湃激流。流水侵蚀着两岸质地疏松的橙黄色土壤,形成深厚而肥沃的冲积土。

湟水流域川地开阔,灌溉便利,阡陌相连,日照时间长,阳光辐射强烈,利于农作物生长,当地的蔬菜瓜果,长得大而鲜嫩。

长期以来,湟水流域是青海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周秦时,湟水一带被称作“羌中”“湟中”。

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为主的统治集团在这里建立了南凉国,首都设在湟水流域的乐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