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方剂|清热剂——「010」

 海鸥随畅 2020-09-08

【出处】

《脾胃论》

【组成】

生地黄、当归身各6g,牡丹皮9g,黄连6g(夏月倍之),升麻9g。

【用法】

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其齿喜冷恶热,口气热臭,或有面颊发热、口干舌燥,甚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

本方证是由胃有积热,火郁血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分布于耳前、前额并绕口唇;手阳明大肠经上颊贯颊络下齿,胃火血热,循经上攻,则见牙齿疼痛,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甚至牙龈溃烂。牙齿因热而痛,得冷则痛减,遇热则痛剧,因而喜冷恶热;足阳明胃经循发际上额颅,故牙痛延及额颅面颊发热,牙痛牵引头痛。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火炽盛,伤及血络,故见牙宣出血;舌红苔黄,脉滑而数为胃火炽盛之征。本方证病机特点是胃火血热,循经上攻。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胃火血热所致牙痛、牙宣诸症的常用方。临床以牙痛牵引头疼、其齿喜冷恶热、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痤疮等属胃火血热,循经上攻者。
3. 注意事项: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

【附方】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又名泻脾散) 藿香叶七钱 (21g) 山栀仁一钱 (3g) 石膏五钱 (15g) 甘草三两 (90g) 防风四两,去芦,切,焙 (120g) 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 (3~6g),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功用: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方歌】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药事健康超能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