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光溢彩璧琉璃

 自华居 2020-09-08

陶 琉璃 青铜是古老的三种人造物质,并且穿过7000年的人类物质文明史直到今天,还被我们应用在最尖端前沿的科技上。 琉璃又作称“玻璃”,后又称作料器。南楚地区的楚墓中出土了不少的琉璃器,其中蜻蜓眼琉璃珠最为奇特。战国早期的琉璃珠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钠(NaO)和钙(CaO),主要通过游牧民族从西亚地区辗转带到楚地,战国晚期的琉璃珠则是楚地仿造外来品制作,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铅(PbO)和钡(BaO)。西方的蜻蜓眼玻璃珠是宗教用品,“代表神的眼睛抵御邪恶”,而楚地的玻璃珠则是贵族地位财富的象征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就是一个崇尚美玉的民族,贵族更是“君子比德于玉”。特别是战国以后,士和平民的地位提高,他们争相用玉。湖南地区玉资源匮乏,楚人制作的琉璃器内含有大量的钡,能够产生一定的乳浊度,与玉极为相似,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楚国琉璃制造业迅速地崛起。

琉璃是上古時期最重要的豪華奢侈品與貿易商品之一。始於 5000 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琉璃是人類最早製作和使用的人造物質之一。古埃及人大約在公元前18世紀攉取了技術並首先開始生產玻璃器物,本意是用來替代昂貴難得的各色寶石,如青金石,瑪瑙,綠松石和石榴石等,多用在帝王神龕陵墓中的裝飾鑲嵌中,也包括大量製作的小型器皿,如香油瓶香水瓶。直到公元1世紀左右的羅馬帝國開始大規模化生產的前夕,享譽東西方的琉璃,一直是所有人引以為傲的豪華奢侈品。從蘇富比即將拍賣的青銅方壺來看,琉璃鑲嵌應該屬於當時最高級別的工藝與身份地位象徵的技法。

在中國出現的最早的琉璃器,應該是西亞的琉璃珠,即所謂的蜻蜓眼,可以是源於古埃及即地中海地區的神眼崇拜,通過西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貿易交流,在商代就進入了中國,被視為極其珍貴的物品,如洛陽金村東周王墓出土的蜻蜓眼琉璃珠,就是最好的例子。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來自西亞的琉璃珠已經廣泛流行在上層貴族圈內,如日本美秀博物館珍藏的那件舉世聞名的嵌七星琉璃珠琉璃杯,還有曾侯乙墓出土的蜻蜓眼琉璃珠也多達驚人的173 顆,而此時的中國工匠也開始利用本地豐富的石英砂、方鉛礦、重晶石、硝石等原料,仿造出蜻蜓眼釉陶珠與琉璃珠。琉璃珠受到廣泛熱愛,甚至被鑲嵌在銅器上,以示其珍罕,比較常見的是華美的青銅帶鈎上,甚至是青銅鏡上的鑲嵌。毫無疑問,紐約蘇富比這件青銅方壺,應該算是地位最高的隨葬品之一。

圆形,中间有孔,有玻璃光,半透明。蓝色玻璃体饰蓝点纹珠,即所谓蜻蜓眼。蓝点有白边,是嵌入器表的装饰,嵌入后加高温,使之与器胎结为一体

02

2020年9月8日

周一下午16点-20:30分

专场开拍


编号:G029
藏品名称:蜻蜓眼串饰(二件)

尺寸:直径1.2厘米,2.5x1.5x0.8厘米
品相:(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
藏品说明:
本品工艺独特,纹饰精美,散发着浓郁的上古神秘气息,一派富丽华贵之气。

起拍价:无底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