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ot101君 一个是地产土豪,一个是科技巨头,画风看似不同,也能“相亲相爱”。 就在昨晚(3月19日),万达与IBM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IBM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罗睿兰,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双双现身签约仪式,意味着这个合作对IBM和万达都非常重要。 协议显示,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将进军公有云业务,通过合作,万达网络将提供IBM云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IaaS与 PaaS)以及IBM Watson、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图:签约仪式现场 万达的第四次转型 “房地产出身”、“1个亿的小目标”、“不多不多,就5个亿”、“全球娱乐影视业买买买”,这一系列关键词在万达的脑门上烙下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土豪! 于是万达和IBM合作的消息一出来,留言区就是一片质疑之声:胡搞吧?这事儿靠谱? 嗯,别人觉得靠不靠谱无所谓,反正王健林自己应该是信心满满。记得当时非凡网络成立之际,健林同志就说了:现在很多人存疑,包括我们内部,好多人总觉得我们是一个土豪。为什么?跟土木打交道,房地产出来的,能做出互联网科技方面的东西吗?我们一开始做娱乐时,也有人怀疑,我们现在不也是做到全国第一吗?我们做酒店时也是很多人怀疑我们,我们现在的酒店也发展的很好,五年以后我们的旅游肯定是世界第一的。 所以可以想象,面对同样的质疑,健林同志也会做出相同的回复。说不定还在心里又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五年后万达云服务的市场份额要超过阿里! 万达早已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万达了,在拥有全球最大不动产企业、全球最大电影产业集团、全球最大体育公司以及全球最大酒店业主后,王健林在2016年年会上抛出了万达的全新使命:不光要创造商业成就,还要开始打造民族企业品牌。什么样的品牌?早在这之前,王健林就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过:要将万达打造成类似沃尔玛、IBM或者谷歌一样的品牌。(所以这次合作也算是迷弟牵手偶像喽,iot101君笑而不语) 图:王健林在万达2016年年会上发表万字讲话 在由地方企业转型为全国性企业;由住宅地产商转向商业地产商;由单一房地产商转向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综合性企业之后,万达从2015年初开始实施第四次转型。这次转型分两方面:从空间上看,万达从中国国内企业转向跨国企业;从内容上看,万达从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2016年对于万达来说,意义非凡:万达集团服务业收入占比55%,历史上首次超过地产;服务业净利润(未经审计)占比超过60%,也大于地产开发利润,万达提前一年实现了转型阶段目标。 无疑,和IBM的这次合作将在2017成为万达转型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本次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将在中国市场推广IBM Watson服务,国际领先的“商业人工智能系统”IBM Watson将被引入中国。首先引入的是能够在应用设计中加入自然语言交互功能的Watson对话服务。未来还将引入更多基于云平台的IBM Watson服务。 本次合作也是万达首次在中国提供如此广泛的云科技服务,旨在借助IBM领先的云技术、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广泛的产业资源,帮助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 电商没搞起来?搞云服务能行吗? 这次合作后,健林同志和马云爸爸免不了又要被拿出来比较一番。 两者都是自带吸睛效果的焦点人(网)物(红),又轮流坐过中国首富的宝座。 当年王健林开始搞电商,媒体纷纷表示这是要动马云的奶酪;现在万达进军公有云市场,又是和国内最大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阿里云狭路相逢。 但是不得不承认,当年万达砸重金要搞的电商确实没搞起来。 从2012年筹建电商网站万汇网,到其后与腾讯、百度携手打造“腾百万”,再到现在的“新飞凡”,万达在电商这条路上走得异常坎坷。短短几年时间,飞凡网先后更换三任CEO,尤其是今年2月中旬,“800万年薪CEO”李进岭离职的消息更是刷爆网络。 万达涉足电商领域可以追溯到4年前。2012年5月,万达开始组建O2O体系。当年年底,王健林与马云“一个亿的赌约”更是引爆业界。不久之后,万达悄然筹建的电商平台万汇网正式上线。据媒体报道,万达为了进军电商领域,前后耗资数亿元,其以“200万年薪”从阿里巴巴挖来龚义涛担任CEO,让外界惊讶不已。不过,万达的第一版电商平台做得并不顺利,其功能严重依赖万达原有的业务,很难向更大的市场推广。 龚义涛不久就离开了,随着董策担任CEO,万达不再单干,而是拉上行业大佬共建电商平台。2014年8月,腾讯、百度、万达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计划成立合资公司,在3年时间内投入50亿元。然而,与期待的不同,腾讯和百度的优势与万达的资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2016年2月,飞凡迎来了第三任CEO李进岭,但目前其离职消息已经变成了朋友圈热文。 2016年10月,万达内部进行了大量调整,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从金融集团中独立出来,飞凡的业务方向也进行了大调整,转变为“实体+互联网”。 电商没搞好,这次公有云能搞好吗?这次,可能还真的不太一样。 第一,与其搭建线上零售平台,不如给实体零售提供全产业链的“互联网+”服务 前不久,中国银联与万达集团启动战略合作时,“调戏电商”的作者戏哥表示:万达意在构建“实体云服务”,它与互联网企业最大的差异点是建立在实体的基础上,大意是指为消费者带来覆盖各类生活场景的线上+线下消费服务。 目前中国线下客流的价值远远没有被充分挖掘,线下数据缺乏采集、处理和再商业化,刚刚起步,更没有被估值。万达有的是线下消费场景、金融需求、大数据,与其搭建线上零售平台,不如给实体零售提供全产业链的“互联网+”服务来得合理和现实。而云服务则可以解决这个痛点,帮助万达自己和合作企业挖掘新的商业价值。除了典型的零售业,其它行业也一样。 第二,万达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不动产企业,自身对云服务有强需求 商业地产是万达集团旗下三大产业集团之一,28年间,万达广场飞速发展,截止2015年底,98个城市,134座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2632万平方米,万达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不动产企业。 如此大规模的、位于不同城市、不同人文风格的万达广场的管理工作无疑将会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于是,为了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万达采用了IBM的Maximo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万达广场工程管理标准化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而后,万达与IBM的合作已经上升到了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挖掘价值,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之前就合作愉快,难怪这次会痛快的再次牵手! 如果在万达自己的应用设计中引入更多基于云平台的IBM Watson服务,对万达的数字化目标无疑是极大的助力! 第三,万达金融需要大数据+区块链技术 合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点还有区块链技术。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去年12月的时候,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就联合Cloudera发布了一站式“大数据+区块链”解决开源方案——Project Hercules大力神项目。 万达要用区块链技术做什么呢?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个公开透明的可信赖的帐务系统,它能安全的存储交易数据,并且无需任何中心化机构的审核。核心就是在你不能证明你是值得信任的时候,用技术帮助你自证其信。 就拿万达网络旗下的快钱来说,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支付宝抗了半壁江山,财付通紧随其后,快钱仅占6.9%的份额(当然,快钱更擅长为B端企业提供较为完善第三方支付行业解决方案)。 图: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 都说支付宝颠覆了银行,那么如果未来有个东西能够颠覆支付宝,那又会是谁?现在看来,区块链似乎是一把利器。无论支付宝怎样颠覆,它仍然是一个中心化的机构,就会效率低下,就会不安全,而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这些问题全都能解决。 大家别忘了,万达网络旗下除了快钱,还有征信公司、还有网络信贷公司,都亟需一种技术来解决信任问题。可以猜测,在未来,万达或许会把IBM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万达金融的方方面面,那时,金融体系将被重构。 怼上马云,这次健林可能做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