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燥时节防慢性咳喘——中医多年临床经验,屡试效验

 春天书屋 2020-09-08

送走盛夏,进入秋令,气候早晚渐凉,易于伤风感冒。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如老慢支、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经过了夏日的缓解期,在由热转凉的季节,也容易旧病复发。

秋燥时节防慢性咳喘——中医多年临床经验,屡试效验

燥证的临床表现

燥是六气之一,为秋天的主气,中医学称为“秋燥”,其性干燥,易伤津液。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咳喘频频,久则津液耗伤,特别是哮喘、肺气肿的患者,时有胸闷气急,张口呼吸,从而出现口干津少,更易遭受燥邪犯肺,导致慢性咳喘病急性发作。

“燥证”在临床上表现为鼻燥咽痒,舌红唇裂,呛咳少痰,或剧咳后咳出一丝粘痰,顿觉气畅胸宽,有时候咳伤肺络,可伴有痰中带血。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不仅可以控制病情,而且可以防止慢性咳喘病在冬季的急性发作。

干燥的环境中病毒活性增强,加之秋季风力普遍较大,伴随着秋风的吹动,病毒自然就被人通过呼吸进入到体内,产生疾病。

临床经验——秋燥的辨证论治

中医处方以清肺润燥为常法。但是“燥邪”尚有温凉之分。在初秋期间,气候乍凉还暖,一般以“温燥”为多见,在深秋则以“凉燥”为主,所以用方得根据具体情况,以及病人的体质差异、兼证的不同,进行辨证施治,不能拘于一格。

笔者在临床遇到一些病员,除上述所列燥证病情外,尚有口苦、头晕、烦躁、心悸、失眠等心肝两经虚火上升的征象,处方中应清肺与清心并用,润燥与平肝配伍,才能提高疗效。先师邵长荣教授创制柴胡清肺饮一方,对这类患者疗效甚佳,屡试效验,解决诸多病家痛苦。

此外,要注意益气固表药物使用。肺开窍于鼻,燥邪犯肺,很多时候是浮层颗粒携带有细菌或者病毒由鼻吸入我们的呼吸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所以在这样的季节就要使用补气固表类药物,增加人体卫外功能,减少相关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发生,从而减少慢性咳喘病急性发作。

燥邪犯肺,除呼吸道外受侵袭外,肠道也常常受到燥邪影响。我们在临床也遇到不少患者,大便干结不畅,经常便秘,尤其是中老年病人,肠蠕动下降和肠粘膜干燥是的排便艰难。在处方中加入几味润肠消导之剂,晨起大便一通,咳喘之症亦相应减轻,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此得到印证。

预防秋燥的日常做法

防卫秋燥在生活起居方面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平时适宜的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 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洁;
  3. 饮食宜清淡,但要营养丰富均衡,避免辛辣、油腻,戒除烟酒;
  4. 多饮茶水,食用一些具有增液生津的蔬菜瓜果,如梨、嫩藕、荸荠等,鸭梨炖冰糖有润肺生津的功效。

#大家健康超能团##健康超能团#@大家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