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交警部门公布的数据背后,是外卖员已成高危职业的讨论。 一个在某个领域制造了巨大价值的行业,为什么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的制造者?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人物》团队进行了近半年的调查,通过与全国各地几位外卖骑手、配送链条各环节的参与者,答案渐渐浮现。 从顾客下单的那一秒起,系统便开始根据骑手的顺路性、位置、方向决定派哪一位骑手接单,订单通常以3联单或5联单的形式派出,一个订单有取餐和送餐两个任务点,如果一位骑手背负5个订单、10个任务点,系统会在11万条路线规划可能中完成万单对万人的秒级求解,规划出最优配送方案。 但在现实中,想要击碎这种最优,一场大雨就足够了。 对于雨,骑手们的态度都很摇摆,他们喜欢雨,因为雨天订单会变多,但如果雨下得太大,系统会很容易爆单,自己也容易出事儿。 ![]() 在大雨中送餐的外卖骑手 对于一个配送站,最重要的数据包括:承接的单量、超时率、差评率、投诉率,其中,超时率是重中之重,因为,很多差评和投诉的原因,也是超时。 通常,骑手们的超时率不得高于3%,如果达不到,站点的评级将会下降,整个站点的配送单价也会下降,包括站长、人事、质控等在内的所有人,甚至与站点相关的渠道经理、区域经理,收入都会受到影响。 每年年末,站点还要面临美团和饿了么平台的考核,每个区域内考核排名后10%的配送站,会面临淘汰的风险。 在系统的这套评价体系下,超时带给骑手们的不仅是收入的损失,还包括精神上的二次伤害。 他会变成团队中的一根刺。 ![]()
2020年7月28日西安两货车追尾,致一名外卖骑手身亡 #外卖骑手,已经成为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这一话题已经不止一次地登上微博热搜。 每一个骑手要自己在安全和收入之间衡量。作为一个临时参与的局外人,曹导点出了骑手们的困境,所有外送平台都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最后,它们都把风险转嫁到了最没有议价能力的骑手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