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虚 俗话说:体虚即体弱故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这儿的"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根据当时的认识水平,让为物质有三态:气体、液体、固体。而为“軀动机器”,只有气体、液体了。 人体中有没有“固体”有,那些具乎要求被排出的废物。 物之三态记住,对读下文有利 1)气虚 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注:这里的气是指肺、脾、心、肝、肾五脏加 上胃(腑脏)的气化功能的原动力,所以是元气。 这里的元气是生命诞生之后形成的,故又称为 后天元气 气虚(气态原气)有以下几种: 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2.宗气(肺气)虚的病人: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胃气虚的病人:消化力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注:脾胃之气又称中气! 4.心气虚的病人:心悸气短。 5.肝气不和的病人:急躁易怒,心胸胀满,两肋胀痛。 6.肾气虚的病人:腰膝酸软,肢倦乏力。 2)血虚(液态原气) 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重要的物质基础。人体缺血或失血过多,就有生命的危险。通常上说的缺血,贫血,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大脑供血不足,大脑缺血,都属于血虚的范围。 血虚,即人体的血少,就是人体的血液达不到一个正常人的血容量。血虚容易患病。血虚的人脉象大都细小,皮肤颜色都呈黄色,面色萎黄。 血少不能充盈血管,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还会导致心脏缺血(低血压),大脑缺血,还会导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又能引发人体各个组织细胞的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噩梦、盗汗、肢倦无力等,更有甚致血虚生风、肢颤麻木出现虚脱等症,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中医的理论特讲究阴阳学说(其实 计算机、最现理论物理“弦”,它 们的基础我认为也是阴阳理论。) 根据阴阳理论,任何物质事件都是有阴阳两类,所以上面的气是軀动的作用力应该是“阳”;而血是反作用力起润滑阻止。 所以,气属阳、阴属阴,故上面的气虚和血虚亦可称之为阳虚和阴虚啦!这样一来,人为“虚”该有: 气虚、血虚、阳虚、阴虚 3)阴虚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阴阳是代表各个器官的属性,阴阳平衡是人体的关键。人体阴阳平衡,人就不会发病。反之,脏器就要发生毛病。 中医所讲的阴,是指人体的精液,血液,养料等有用物质,这些东西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东西。 阴虚,就是人体的血液、津液、营养处于相对减少的状态,则必然会出现阴虚生内热,阴虚生火,阴虚阳亢的现象。病人便出现一系列发热上火,引发多出炎症的发生。 4)阳虚 阳是热的代名词,动为阳,静为阴,阳刚之气,阳刚之躯,阳是人体外在的表现。一个人的阳气充足则精神饱满,精神焕发,劲头十足,这些都是阳的作用。阳的生存是以阴做内在基础的,没有阴做内部给养,阳的外在形象就无法存在,人体阴阳至关重要,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平阳和,缺一不可。 当一个人出现阳虚时,阳虚生寒。也就是说阳虚会导致寒症的出现。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足发凉,肢倦无力,风寒湿痹,肢体浮肿,畏寒冷痛,肠寒腹痛,肠鸣泄泻,宫寒不孕,宫寒小腹痛,痛经,心率过缓,血压下降,阳痿早泄,甚至还会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昏迷,大汗淋漓等亡阳危症。 说 明 现在的中医理论文章,大家在没家的指导 下,是很难看懂的。比如“虚”,其名字就好 多好多,令人看不懂记不住。做病理说明时 各家生出来的名词就更多了。所以,学难呀! 希望中医理论的论述能表准化、规范化。 ——SSR“习之”社—— 2020.09.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