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飞 诗人是什么?我们从西方文学史中来看 ,诗人英文一词叫poet ,希腊文的意思就是创造者。欧洲三大语系——拉丁语系,斯拉夫语系,日耳曼语系,而拉丁文相当于欧洲的文言文,也就最古老的解释。 柏拉图说世界是理念组成的,他认为诗人是描写万物的是理念的模仿再模仿者,是最不真实的,于是诗人被他逐出了理想国。这是对诗人的第一个概念确定者,也是诗人碰到的第一个否定者。 到了中世纪,教会认为诗人只会远离真理,强调感情,是理想主义者,因而逐渐被边缘化。然而诗人既然叫创造者,那么必然是不能背离现实的,也是不可能被忽略的,所以后来各方面的辩论太多,持续了几百年。 新柏拉图主义的艺术家普罗太那尔斯说:诗人描写事物的美不是材料美,不是描写对象美,而是他投入的心血还有想法,通过投入他的作品,一切来自于他们为之投入的心机。然而这里一语道破了诗人写诗的主要的真相。 我们在上一讲已经提到过,美国诗人理查艾伯哈特说:诗歌是诗人全部身心和现实接触产生的顿悟。美国黑人诗人丽塔拉夫说:诗歌是在培养精神,是为了在疯狂的现实环境里喘口气而已。英国浪漫诗人雪莱在《诗辩》里高调的说,“诗歌可以参永恒,可以赞无限,合本源”。诗人是未经公认,却是实际的世界之立法者。 那么这样诗人的特性就显现出来了,到底是什么特性呢? 第一、诗人要好学,要博学。诗人的诗观对于立意和意境刻画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诗句能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而且引人入胜,这必然是博学的结果。 第二、诗人不能脱离生活。创作是把经验如何用思维整理成一幅场景,把抽象的感觉组织成具象的文字,写好了才知道原文表达是什么效果。甚至种瓜得豆,产生第三种意外的感觉。英国唯美派大师,王尔德说不是艺术模仿人生,而是人生模仿艺术,比方说看见一个文弱的女子觉得是林黛玉,看见鲁莽的人觉得像李逵,王尔德天生才子,一语双关,甚至一语三关,他的诗歌意境往往只可意会,有时候写出来的诗根本不是原来打算写的那种效果,但是却更具有欣赏效果,这就是第三种感觉。 第三、诗人必须能在历史的沧桑中看清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能思考。诗人是困惑的,一方面诗人被现实生活所拖累,因为写作其实是一种窘迫的修炼,另一方面诗人渴望超越一切,看不到希望的诗人是说服不了读者的,所以诗人必然经常陷入矛盾和沉思。 第四、诗人必须能耐得住蹉跎,能坚持真理,能说真话。诗人是一种精神的支撑者。诗人也无法跳出生活,这是鱼和水的关系,但是诗人是敏感的,他在思考之后必然知道什么是自己必须追求的,要想把这个世界呈现清楚真实还原,就必须有方向,所以说诗人有哲学家的本质,那就是真实,诗人有最犀利的武器,那就是笔下的词句,他们直接的或者间接的表达真实、讽刺虚伪。同时诗人也是脆弱的,所以诗人自杀的也不少,那就是一部分诗人承受不了这份修行的痛苦。 第五,诗人要怀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泰戈尔的飞鸟集里面写到。“美啊,在爱中寻找你自己吧!”诗句里面美的发现同爱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这里的爱是指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探求。我们人类的爱分为自爱,情爱,博爱,诗人往往都是自爱的,这来自于对人性不断的琢磨,对人生鸿蒙的未知结构的探寻。 第六诗人要有纯真的童心。俄国诗人巴务特卢夫斯基说:“对生活对周围的一切痴意的理解是生活为我们最大的馈赠。”王国维也说过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童心的作用就是真诚,就像一个婴儿饿了要吃,病了就磨人,哭也是真哭,笑也是真笑,诗就是掏心窝子的真话 那诗句必须是要超脱实用,诗歌必须是由没有功利性质的语言而组成。举一个例子:比如看见水龙头没关紧,我们一般会说:要节约,要有公德心,于是就会开始进入功利性语言的阐述惯性中,而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会说“谁欺负你了,你不停的滴眼泪” 朦胧派诗人顾城就是有一颗童心入诗的代表人物,他也说自己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在写《星星的由来》中写到: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在这些语言中我们明显感觉到的是一种童话的氛围,也是一种被称之于梦游的写作方式。 第七 诗人要善于对生活做精细的观察。比如画家要经常写生,诗人要采风,去踏青,不是有诗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柯南道尔写的福尔摩斯探案集里面就有提到观察力的细节,他问华生医生是否数过每天上下楼的楼梯台阶数。要知道,细腻的刻画是一首好的诗歌的根本。没有细致的观察,何来细腻的表达。 第八,诗人要善于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式。换一种写作风格,有求同思维(比方说我们学习中遇到的考试)而求异思维就是可以允许我们产生各种不同答案的部分,诗歌就是这样, 要打破思维定式或者说就是要来一点邪的,有诗出侧面一说,比如前面说的第三种效果,而诗人在于创新,人们对常规事物,有久看成定式的习惯,比如骑自行车重复踩脚踏板不用动脑子,创作就需要打破这种定式,给读者一个不同的感觉。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有描写流水线工人高强度工作拧螺丝,拧到发神经看见别人衣服上的扣子也想拧几下的情景。 第九,诗人要善于利用潜思维,潜意识,白日梦,口误,笔误,等形式把灵感体现出来,比如古诗人常有梦中得句一说。还有南柯一梦的典故,许多诗人是疯狂的追逐灵感,可以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在众多的文体写作形态中,诗歌应该称之为奢侈品。它的奢侈在于文字的吝啬使用,曾有一字千金,一字为师之说,比如北岛的短诗《生活》只有一个字---往。所以,一首诗歌中每一个文字都应该是如同金子打造、钻石垒砌。那么就要求我们的诗人不仅必须具备上知天文地理、下解历史情事的阅历;还要精通琴棋书画的技艺,才能充分发挥才智,用最精炼的词汇拓展意境、思想,用音乐般的语言给人以激励或顿悟,才不愧为是点石成金的文字高手。 诗人的睿智、洒脱、狂傲、多情,如果不具备以上的基础条件,只能说是不学无术、不知深浅的浮夸弟子。作为一名诗人,不仅仅在于用诗歌的语言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且我们要有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让自己的文字健康、向上。给读者美感的同时,还要给读者一个正确的方向、启示与意义,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才不失作为一个真正文人的准则。 这就是诗人诗歌的精神取向,沈德潜说过:要第一等襟怀抱负,就有第一等诗歌 诗歌是非常精神化,文学里顶尖的体现方式 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瞎子乞讨,写了一个牌子,“我什么也看不见”而路人不怎么理睬他。后来一个诗人看见了就给他的牌子上加了一句,春天来了四个字,于是就变成“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于是诗人的想象力就感染了路人的同情心。我们要想尊重自己的文字,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坚持我们的信心。一个民族没有哲学,没有诗歌,那一定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在当今没有一个人理直气壮的承认我是一个诗人,而是因为怕别人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他,这也说明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象现在一样兴高采烈的在诋毁诗人,想当初朦胧诗人到四川朗诵的时候,那种万人空巷的场面现在还有吗? 真正的诗人,必须具备民族的想象活力,民族语言的表达力、想象力、一种好奇(无所为而不为)和同情心(与万物的沟通),诗人能把混沌的世界理出一个秩序,在自然与人之间建立一个相互的联系,而哲学家,艺术家都能如此。比如(落日跟晚霞和人的关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实际是指人的感悟和认知,希望你把握那一刻的美好。 那为什么很多人写诗歌不再注重中国文字的节奏和韵律?说到底是以下因素造成的结果: 一、很想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很想自由随意;这其实是为自己的肤浅和不勤奋在找借口。 二、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不愿深入研究喜于浅表形式;不能意识和改变自己,这就是根本不具备一个诗人的骨气,那么他将如何修行下去。 三、崇洋媚外进行模仿秀,却不知外诗更加注重节奏韵律,而好多是给中国的翻译给弄走了样式,还有一些诗歌是由别的语言翻译成英语,然后再翻译成汉语,这中间的曲折和变形是可想而知的;好的翻译是很难得的,比如台湾的大家余光中就有相当高的翻译水准,他坚持翻译以白话应对平常,以文言文应对外文的高难度变化。 四、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节奏和韵律,根本就是在滥竽充数,没有去深究过。一个好的现代诗人应该是爱好文言文的,不然他的文字就做不到精炼,更谈不上把握韵律的优美了。 所以,我们的诗人们已经到了应该沉思的时候,今后的诗歌道路究竟应该怎样走, 这已经成为一个神圣的历史使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如此看来作为世人们可以在学术上争鸣,但不可以争斗,更不可以借诗歌戏耍而沽名钓誉,而是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把诗歌作为一个研究的课题进行方向性的探索,得到一个解决,统一和发扬光大,让我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真正地名垂千古!这也是我写这一套讲课笔记的初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