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玲|向母校汇报:为运河中学建校六十周年而作

 文化佳园 2020-09-08

今年是母校江苏省运河中学创建60华诞,我作为她的学子,又是回到母校怀抱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为母校增光的校友有些不同之处,可以说是一个特殊学生。此时此刻心情激动,感恩之情油然而生,60个曲折坎坷的岁月历历在目,在此向母校做个汇报

                  在运中学习的日子

   我的特殊之处,不是通过考试录取运中的学生。说起来话有些长,我在1954年初中毕业,报考运师,文化合格,政审被除名,回家务农。直到19563月,邳县小学师资短期训练班招生100人。我报考录取,结业后没有分配在家等候通知。暑期运河中学工字形新校舍落成,招生高一、初一、中级速成师范(一年制,简称速师)各两个班,师资短训班大约一半学生直接转入速师班,我就是转入的学生之一,另外一半是从徐州地区邳、沛、睢等县录取的新生。

   运中第一任教师老中青都有,最年长者为邳州民主人士顾视哲先生(后为副校长),最年轻的是刚从南方来的三位老师,刘寿凯老师年仅18岁,比不少学生年龄都小,教俄语。还有张玉英、邵育贤两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本地的老师有刘益新主任,宋体刚、宋伴樵、臧公瑚等老师。外县的有陈兴之、王家祯等老师。还有运河师范来校兼课的朱淩斗、闞文昇等老师。我在速师二班,班主任是王家祯老师,安徽萧县人,40多岁,中等身材,方言较浓,声音有些沙哑,特别和蔼可亲,教语文教学法,对我特别钟爱,信任有加。

编班以后。我被委任为学习委员兼算术课代表。当时设文化课与专业课,有语文(分文学、汉语两本),算术、政治、卫生、体育、图画、音乐等课程。老师学识渊博、师德高尚,加上我刻苦学习,成绩优秀,一年时间给专业、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当年的学籍里,我的各科学年平均成绩历历在目:汉语 98 、文学 93算术 100 、卫生 100政治 93 体育 85 图画 84 音乐  83。学校推行苏联的劳动卫国制锻炼标准,我通过刻苦锻炼,终于获得了三级劳卫制证章和证书。增强了体质,养成了坚持锻炼的习惯。

   1956年冬季是严寒的冬天,大运河封淩,各种车辆可以在冰上通过。我因棉衣单薄,又喜欢动笔写作和摘抄,手脸都冻破了。我做的古典名著读报摘抄,被顾视哲老师借阅做教学参考资料。

我喜欢动笔,积极给学校黑板报写稿,被聘为通信员。期终被评为模范通讯员,奖励一本小册子。

运河中学这一年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毕业后,只分配了60人,30人分到东海县,30人留在邳县。我留在邳县,分在岔河区中心小学。19578月离开母校走上教育工作岗位。

                在乡镇小学任教三年

我深深感恩母校的培养教育,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埋头苦干,短短两年,我的教学总结《我的汉语拼音教学》就收入铅印的邳县教学经验汇编中。1959年暑假后调入邳北最大的官湖小学,分在二部,包班教一年级。即使操场上放电影,我仍坚持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制作教具。课堂上教学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当堂批改订正,除音体美课外,都是我的教学时间,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期终县教研室检查抽考,语算两科平均都取得99分左右的优异成绩,我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19603月邳县首届群英会,并在大会上介绍经验。

              在重点小学搞教改实验

1960年暑假调入县城运河小学,它是县实验小学也是重点小学,担负着教改试验和推广教学经验的双重重任。当年江苏省开始在全省搞小学改革五年制实验,语文使用省编的集中识字课本,算术改用引进未知数的数学课本,知识量和深度较部编教材加深加重,学制缩短,每课时由45分钟缩为35分钟。暑假里,徐州市教育局在徐州师范举办教改学习班,我参加学习20天。

1960学年开始,学校从一年级新生中挑选67周岁的小朋友编成一个班,由我任班主任教语文,闫长玲老师教数学,这是实验中的实验班。校领导和运河师范进修部的教研员经常参加备课、听课和教研活动。我学习北京景山学校、辽宁黑山实验学校等地的集中识字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在第一学期的大雪天,举行全县观摩教学。教材是诗歌《长城和运河》,在35分钟里要教课文和28个生字。在备课过程中,制作了长城的沙盘模型,生字卡片,用小黑板等节约时间,对教学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做了充分考虑确保教学顺利成功。

教学改革试验一学年,县教研室对效果检验,对学生进行面试加书面考核,我把学生应该认识的1384个字刻印出来,验收组对每个学生进行口试,再加上书面的考核,试验取得各方面都满意的效果,我被评为公社教改红旗手。

                运师附小的难忘岁月

再说江苏省运河师范,在全省也是一所名校,曾经培养出如书法家尉天池、诗人徐荣街等知名校友。附属小学的教师多是留校的高材生,但教学质量和升学率都不尽如人意。范校长首次向邳教育局,指名要几位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我就是其中之一。1963年暑后我调入运师附小。

当时附小和运师是一个整体,范校长也就是附小校长,我还住在运师一段时间。校领导和老师经常到附小听课指导工作,

为了改变附小面貌,范校长坐镇指挥人事安排,我为低年级语文教研组长,负责组织低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从19631966年文革前,附小教学教研活动是最活跃、成绩最显著的时期,取代运河小学为县重点小学。我经常举行公开教学,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参加教学经验交流会

恢复工作我一如既往努力工作,把语文教学、班务、体育搞得有声有色,训练学生参加县城中小学广播操比赛,获得冠军,我被聘为邳县男子小篮球队教练,小球队获得东四县冠军,代表徐州专区参加苏北赛区比赛获得季军。一句话,任何时候我都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1974年初,附小多位教师调离,我也想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听一位朋友说,徐塘电厂发要创办一所职工子弟学校,正在邳县物色教师。好在电厂党委书记是附小学生家长,经过几个月的奔波,9月借调到徐塘发电厂,和另一位教师两人,在厂党委领导下创办职工子弟学校,我任六年级班主任,教语文,全校语文教研组长,全校体育教师,学校宣传工作。在电厂7年,年年评为厂级先进个人,一次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从教小学到1976年开始教初中。1979年,教的初二学生,临时决定参加邳县初二升初三的统一考试,语文获得好成绩,传为佳话。学生体育成绩优秀,田径、女子篮球、男女乒乓球参加邳县中小学比赛都取得佳绩。其实运动员是从几十个初中生和六年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运动员的拼博精神和取得的优秀成绩被观众交口称赞。

                  调到母校任教前后

当年不少知心朋友对我说:电厂不适合我,最适合我的还是邳县。县教育局教育科科长在1979年曾经直接对我说:你要愿意回邳县,大家都欢迎,包在我身上。我心中为之一动。当年电厂的福利待遇是地方事业单位无法相比的。但我也有后顾之忧,妻和孩子都到电厂住了下来,妻只是不固定的临时工,两个大的女儿已快要升高中了。这写困难困扰着我。我想到运中听听恩师和老友的意见。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到运中来,教初中语文,当班主任,完全可以。我听后心里一惊。运中当时已是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人才济济,大多是本科学历。对照自己,只是学习一年的中师生还算学历么?但他们的话给我了调回邳县任教的信心和勇气。但他们都说,恐怕电厂不放你。以后的事情果真被言中了。

1980年初,我把调动的意向先向校长申明,又找到组织科长,他们听了我的要求后,都表态要向党委申请回报。当时电厂党委9个人,要取得党委通过,主要是一把手贠肇基书记同意。第一次找他,他非常客气,说“可以考虑”。再次找他,他说“我身体不好,正在休息。”第三次去找,书记开口就说“不能放你,放你厂里人都骂我..….”原来如此,我要回邳县难了。

教育局也知道我要回县后,几位局长完全同意。我通过到徐州电业局和徐塘公社的老同学做工作,电厂终于同意我调回邳县。1980年新学期开学前运中已分好我的课,可是电厂又提出用一位中学教师换我,教育局很快同意,接着厂里又提出我把本学期教完再走,我也答应了,直到1981年初我才能到运中报到。当时教育局给我附小教导主任、教研室教研员和到运中当教师三个单位任我选,我说还是当运中教师最适合。

经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曲折经历,我终于回到母校的怀抱,我把家安在了学校的防震棚里,开始了在母校14年的教师生涯。

一位伟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自知“麻袋绣花,底子太差。”要教好学生,“教师所要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多十倍、多二十倍……”。诗人泰戈尔还说:“教师应当毕生治学不断,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时有更新,灵活多变”。这些至理名言,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我从教以后不仅坚持文化业务的自学,在上世纪70年代参加徐师院中文专业的函授,80年代初,参加南师大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充电”,订阅《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等期刊,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相长。

新学期第一次全校教职工会议,领导在未透露一点信息给我的,就把即将要通过统考升初三的一个初二差班交给了我,从217日报到,我埋头苦干100多天,初二(5)班改变了面貌,打响了第一炮,全校师生刮目相看。暑后接初一(2)班,从初一就是校、县先进集体,初二是徐州市先进集体,徐州市少先队优秀中队,全国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初三评为江苏省中等学校创三好先进集体。全省72个先进集体,在新华日报54日第一版报道中,第一个就是运中初三(2)班。这样的班集体在运中可能是没有先例的。在运中我多次评为邳州市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徐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82年红领巾读书读报全国先进个人,邳县档案局为个人建立档案。在语文教学方面,徐州市教育局在运河中学举办第二课堂现场会,我举行作文公开教学获得好评,辅导初二学生参加徐州市“可爱的家乡”征文比赛,学生获二等奖,我获园丁奖。1985年辅导《中学生》阅读小组,被杂志社评委优秀辅导老师等。我还多次参加徐州市中语会教研活动。我用实际行动,回报母校的栽培之恩,恩师的教诲之情。

我于1994年提前3年退休,依依不舍地离开我热爱的讲坛,离开栽培我成长的母校。之后在母校身边开办红燭书店,天天看到师生出入校园,天天听到悦耳的铃声,时刻感受到母校的温暖。我把柜台当讲台,卖好书,推荐好书,延伸育才生涯。挤时间整理文稿,出版回忆录《红燭春秋》和文集《杏坛春暖》,今年把近几年的文稿再编为一个文集,出版《醉美夕阳》,作为年届8旬的纪念。

母校运河中学,我热爱您!我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投入您的怀抱,至今已是耄耋老人,我不能忘记是您无私的乳汁哺育我成长,恩师的敦敦教诲激励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在母校60华诞的喜庆之年,您最普通的一名学子向您汇报,向您呈上微薄的献礼,作为感恩的一片心意。祝您青春永驻,再铸辉煌!

                     0一六年四月二十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