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邳州群众文化广场活动点赞

 文化佳园 2020-09-08

随着城市和乡镇建设的发展,我市的广场建设也日益增多。许多乡镇也建起了小广场。以广场文化活动为代表的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地深化和普及,它满足了人们娱乐的需求。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广场应是文化的载体,广场为文化,尤其是给群众文化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如何发挥好广场文化的优势,我们认为除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给予关注外,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及各文艺社团都应拓新思路各显身手。

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和了解,我市的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发展较快,县城不必说,各乡镇、各村群众都活动起来了。特别是文娱爱好者,他们自发组织演唱队、民乐队、业余剧团,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健康向上的节目,活动在乡村的广场上,年龄较大些还跳起了广场舞,每天他们把最精彩的节目奉献给观众,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他们活动范围小,群众参与的少。我们应当把分散的艺术力量汇聚到一起,形成艺术的合力。带动各文艺团体向高水平迈进,使群众文化从单纯的休闲娱乐提升到更高的文化层面,并且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教育性,最后收到寓教于乐的社会效果。这方面市文化馆做的非常好。我市的文化馆按照市文广新体局的计划部署,抽掉文艺骨干人员定期培训和辅导各文艺团队,并且给他们解决演出时具体困难,排练节目以自编自演小型多样为主,如歌曲、小品、相声、琴书、京剧、武术表演、快板书、柳琴戏、曲艺等。另外有各种各样舞蹈和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跑竹马等。

今年夏天,天气炎热,广大群众每天晚上都在我市新建的桃花岛大榆树风情街纳凉。邳州市文化馆就把文化活动搬到这个广场来,纳凉文艺晚会每天晚上七点钟准时开始演出。在这里,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干部和群众,都能在同一时间到这里来共享文化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每天晚上观看演出的达万人之上。文化馆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心系百姓、文化惠民”的精神,群众拍手叫好,演出节目内容和形式不断地创新,并贴近时代贴近民生。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广场文化活跃起来,而且促进了农村传统文化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可以说邳州市文化馆做到坚持日常活动与重大节日活动相结合,并且月月活动有主题,周周活动有特色,特别在春节期间在市大广场还组织大型民间艺术表演,参与活动节目异彩纷呈,健康向上,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看到办好广场文化,开拓广场文化,要想让广场文化永葆青春,单靠政府的支持是难以为继的。广场文化往往规模大,耗资多,仅靠文化部门也是常常力不从心。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需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尤其是企业界,可以和他们联合搞起来。让企业广泛参与,这样既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能让文化活动走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发展的轨道,起到了以文养文,多业助文,以文辅企的作用。二是要顺应群众求乐、求知、求美的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群众文化活动才能保证效果,群众不满意,活动就是没有凝聚力。因此在计划内容和形式上要顺应群众要求,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三是群众文化活动也要有精品意识,广大文艺爱好者和工作者要创作出有代表性的精品来,奉献给观众,才能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四是在乡镇、农村、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方面要突出抓好“建”和“投”两个字,“建”就是建设好文艺队伍,特别是各乡镇文化站人员要专职专用,并适时强化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才能来辅导好群众文化活动,使群众文化活动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投”就是对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加大投入。党中央国务院已把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到民生工程,市政府和各乡镇要拿出专项经费投入到场地、设施和人员培训上,要聘请专业人员定期对社区和乡镇有文艺特长的人员进行培训。既不能一直都在跳健身舞,也不能都跳健身操,形式要活泼多样,力争形成“一社区一品、一乡镇一品”。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文化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在广大业余文艺团体和个人共同努力下,文化注入广场,将产生无穷的魅力。广场文化将是民心所向,而且它将是城市和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作者:屈绍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