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的故事:叔侄情

 文化佳园 2020-09-08

母亲来电话,说山东老家的景祥哥来了。
    景祥哥是我本家哥,说是哥,其实比我父亲还大一岁呢,今年(2009年)88岁了。从我记事时起,他一年中,总要来看我们几次。山东老家离我们这儿有一百多里路,六十年代,他是步行,七八十年代,他骑自行车,九十年代,坐上了汽车。这次是由儿子陪伴,花了一百五十元租了辆面的来的。
    我到家时,他们叔侄俩正用标准的山东话唠家常呢!交流很困难,父亲听力很好,说话声音低而慢,咬字不清。景祥哥听力不行,说话声音非常宏亮。景祥哥说的多,父亲多是笑着点头。
    “你还记得咱推盐吗?你那时可不行,赖在柿子树下不走了,直喊要累死了。不走不行啊,天都快黑了,前不着村,后不搭店的,我是硬推着你上的路。”景祥说起当年推盐,很自豪。
    父亲三岁死了母亲,从小帮人打短工,再大一点,就和村里小青年到海边推盐卖。父亲瘦弱,景祥哥身板子好,推盐时总伴在父亲旁边,说说笑笑,时而助他一臂之力。
    “我推不过你!”父亲笑着回应。
    “你还记得刚解放时,你在徐州军分区,我去看你吗?你当时还给了我一双军用胶鞋,我到现在还保存着呢!这次来,我又翻了出来,试着想穿上,穿不上了。想想还是不穿了,半新不旧的,穿一次恐怕穿坏了,还是放在箱子底吧!”
    听说五六十年前父亲给景祥哥的军用胶鞋还保存完好到现在,我们都惊呼起来。能把一双鞋子保存这么多年已够让人惊叹的了,而保存这双鞋子所蕴含着的亲情友情,又是多么深厚啊!
    “你那布鞋都透脚趾子了。当时让你出来,你不出来,你要是当年跟部队南下就好了。”
    这叔侄俩,抗战时都参加了县里的武工大队,父亲成了景祥哥的领导。解放战争时,整编成正规军,父亲随部队参加淮海战役,景祥哥却舍不得家,留在了地方,后来当了区管委会书记。还有一位景春哥,倒是和父亲一起参加解放军正规部队南下,解放后分到邳县兵役局任科长,他从老家赶往邳县路上,想家心切,半路又回去了,当了一辈子的农民。父亲多次提起这事,唏嘘不已,为他抱亏。
    “中午上食堂吃饭,你吃一个花卷,让我吃三个,你说你平时吃的好,饭量小。怎么一当了军官,就不行了呢?”
    “那是军官食堂,饭是定量的,一人最多就是四个花卷。”
    “啊?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你真是饭量小,还笑话你呢!那白面花卷真好吃。”
    中午吃饭,叔侄俩邻座,父亲还是吃的少,每上一道菜,都要抖着手,给景祥哥夹上一筷子,景祥哥总是很受用地香喷喷吃上一口。这时,才感到比父亲年长一岁的景祥真是父亲的晚辈。
    分别时,父亲老泪纵横,景祥哥却哈哈大笑,朗声说道:“明年这时候,我再来看你!”
   

(本文作者:徐景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