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贤:文艺家朱廷九先生印象记(作者:陈都望)

 文化佳园 2020-09-08


朱廷九
老师的书法工作室在人民公园一号楼 ,四周水杉树茂密挺拔、葳蕤参天,环境幽雅,地处闹世却如世外桃源。有人送朱老师雅号“散仙”,即是在此修炼书法艺术多年而超凡脱俗之故。

初见朱老师的印象是:坦诚、慈祥、阳光、健谈,诙谐中充满睿智。古稀之年看似未近花甲,肤色光洁、白皙,无一丝皱纹,问:“如何保养?”他大笑着说:“何曾保养吆,我这是醉心于艺术之中,把‘老’字忘了……”看是笑话,细想却不无道理。

老师别署大榆树醉翁,笔名老九。看过朱老师电视专题片的人,大都记得,电视台主持人问他为啥取名“大榆树醉翁”,他的诠释是:一生除了爱豪饮而醉,更为艺术而醉心。对于酒,文艺圈有“廷九(酒)不停”之说,实际生活中的朱老师也确实是无酒不下饭,酒场上对于敬酒来者不拒,豪饮中充满豪迈。若在酒后挥毫,清兴大发,动辄狂草飞动,满纸云烟,即使秃笔陋纸,也会智巧兼优,心手双畅,佳作迭出,美不胜收,观者无不感慨系之:“观老九写字,醉者会醒,醒着会醉也!”

    朱老师一生醉心美酒与艺术,却又不是酒后心动手痒任意挥洒的狂士,但凡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朱老师是一位极富性情,有独特见地,有极高修养的书法家。他做人推崇树德立品,最恨攀龙附凤趋炎附势,“不同桃李混芳尘”,相信心正方能字正。朱老师更重字外之功。他创作的戏剧、小说、散文和整理编辑的民间文学,一部部生动形象的人间传奇,一组组栩栩如生的市井人物,无不彰显着朱老师深厚的艺术造诣。徐州著名书法家、词人王冰石对朱老师的文学成绩这样评价:“读老九的中篇小说《熊四》,总想到浴室那个人与人皆无权利、阶级、品味等任何特殊关系的赤裸裸的天地;读他的《高四》,总忘不了高四酒醉后作为战旗挥舞着的雨衣;读他的《造访长眠者》,使人不禁长叹为权为利去生杀予夺是多么没趣。还有他的《那朵飘逝的云》,读了你若过去不曾思念,今必会相思……一篇篇故事之生动,语言之俊美,人物之鲜活。令你如观一副副风情书卷,怂恿你跟他到大运河畔走一趟,到大榆树古镇去喝一盅……”

说朱老师,还是要说到书法。朱老师是邳州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和领军人之一,从副主席到主席算来近四十年。他上追书法源头,后研南帖北碑,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碑帖结合,诸体皆备。尤善狂草,动辄挥毫,意到笔到,笔到神到,挥挥洒洒情境超迈,自然天成,给人以高境界、大气象的精神享受。

老师最为得意的还是对邳州书法事业的贡献。邳州能获“中国书法之乡”称号,朱老师功不可没。在授牌现场,朱老师喜极而泣,喃喃自语:“我们成功了……”当然,朱老师在邳州书法事业上的最大成功,应该是他甘为人梯,培养造就了邳州一代优秀的书法群体。他入室弟子众多,成名者如张利、曹元伟、卢浩堂、吴浩等名扬全国的青年书法名家,他们的弟子如提俊峰、仝士伟、薛宁、惠聪颖、车帅等又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态势活跃于中国书法各级赛事上,多有大奖捧归,人称“朱家军”。

作家刘振华先生有言:朱廷九是一位集文学、戏剧、书法和民间文学于一身的艺术家,他倾其心血传艺布道,将来必有大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