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情乡事:难忘“八大碗”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 翟鹏程)

       小时候,在我们苏北农村,参加别人的婚礼叫:吃八碗!

       我第一次吃八碗,当时还没上小学,是我舅家表姐出门子。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母亲和我说:明天带你吃八碗去,那会我还不知道吃八碗是干什么的,反正肯定是好吃的,当时很高兴。第二天母亲领着我到镇上的供销社买了两盒饼干、两包蜜三刀。母亲说这是是去舅家填箱的,是我表姐出门子,所谓填箱,顾名思义就是家里的亲戚有女孩出嫁的,买几包油炸甜果或者饼干直接放到女孩陪嫁的两个长方形的木箱里,然后随着木箱送到婆家那边,这就是填箱!

        母亲不会骑自行车,我们是步行去的,到了我舅家已是中午时分,棚里的人都坐满了,我舅和母亲说:第一番坐满了,等着吃第二番吧。等到第一番的吃完了,母亲领着我坐下,不大一会的功夫,就看着一个人端着长方形木盘大喊一声:上菜了,油着了。先上的是四个小碟子:凉菜及果盘,后来陆陆续续的一共上了八个碗,吃的就是这八个碗!有红肉、拔丝、海带、甜米饭等,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甜米饭和拔丝。

        这次吃八碗,我知道了一件事:女孩出嫁,要离开父母,去婆家那边过日子了,在临走之前,必须得哭,而且哭的伤心,哭的声音越大越伤心就代表越孝顺,要是哭不出来,也得装哭,如果不哭的话,家里人和旁观者会笑话的!

       从那以后,我就成天巴望着吃八碗。

       不过在本村外姓家里要有喜事,作为庄邻也得去封礼,但是只能吃一顿,要是本家的呢,那就任性了,想吃几顿吃几顿,喜事的前三天,本家大人帮忙的就拉个平板车挨家挨户的借桌子、板凳,再用毛笔写上姓名,用完后好归还!前两天没有正席,主食是煎饼,到了第三天,才能吃上刚出笼的热馒头………

       等到我表哥娶媳子的时候,我家里来了一个人,骑着大架自行车,后面拴着一个平板车,两侧系着红绳,我和母亲坐上了平板车,这次挺好,不用步行了。快到了我舅家村口的时候,老远就听到了唢呐的声音,到了舅家,接我们的那个远房表哥已是汗流浃背……我和母亲坐上了第一番席,还是那四个小碟子和八个碗,内容都和表姐出门子时候一样的。

       这次吃八碗我又知道一件事: 闺女出门子,亲戚都是自己去,儿子娶媳子,事主派人提前一天去亲戚家里接,叫接客(kei)

       等到第二天大约在十点多,三个带着车箱子手扶拖拉机两侧绑着着红布条子,冒着浓烟去接我表嫂子了。大约在十二点之前,那三个手扶拖拉机又冒着浓烟回来了,表嫂子坐在前面的拖拉机中间,里面跟来几个送轿的女孩,后面两个拖拉机拉着表嫂子的嫁妆,接着鸣炮奏乐,迎来了一对新人。在那个年代,喜事能用上拖拉机,已经不得了啦…

      到了 晚上,再吃一顿饭,喜事结束,八碗也就结束了……

      记得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里同学有的家里、亲戚娶媳子或出门子的,为了吃八碗就直接旷课,后来班主任就明文规定:不能随便旷课,除非本人有病才能提前一天口头请假,否则的话,就罚站!

       有一次非常可笑至极:我们班里有个姓刘的小女孩,在班主任刚进教室的时候,直接站了起来说: 报告老师,我明天请假。班主任问他请假的事由,谁知这丫头竟然这么说:我明天有病,冻着了! 全班哄堂大笑,年过半百班主任乐的合不拢嘴:你怎么知道你明天有病?想吃八碗的吧!这位可爱的小同窗为了吃八碗也真是拼了……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少年时代,对吃八碗是多么的一往情深!

       后来,一个名叫“十三太保”喜事用的菜谱长江后浪推前浪,慢慢的普及了,言外之意就是一桌有十二种菜,外加一个汤,档次及硬件比原来的八大碗有所提高,而且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入了小康时代,现在娶媳子叫结婚,出门子叫出嫁,都是大操大办,“吃八碗”现在叫喝喜酒,而新媳子和新女夫的名称也变成了新娘和新郎,已和城市接轨,客人吃饭的桌子凳子再也不用借了,菜谱也不再是当年四个碟子八个碗了,现在的喜事菜单简直就和满汉全席一样…

        如今,八碗虽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曾经是苏北农村喜事的代名词,伴着我们慢慢长大,给了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太多的渴望,太多的诱惑,那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至今依然回味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