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人书话:舒兰和他的《晚祷集》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戴俊平)

    舒兰先生,本名戴书训。一九三一年生,邳州市戴圩村人。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文学士,美国东北密大艺术硕士。做过军人,后从事教育、记者、编辑和出版工作。著有诗集若干部,诗话《中国新诗史话》一套四册,诗史、诗论若干部,其中最受时人注目的是对五四、北伐、抗战时期七十多位具有代表性的新诗作家及作品所作的深入研究、评价及论述。舒兰先生多年倾力搜集整理全国各地民间歌谣,工程浩大。最终编成《中国地方歌谣集成》一套七十册。先生还与诗友薛林、林焕彰创办《布谷鸟儿童诗学》季刊,除亲自创作儿童诗外,在推动儿童诗教及儿童文学等方面积极进取,自始至终竭诚奉献,不遗余力。先生出于对民族的责任感和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曾在台北市创办第一家儿童教育中心----《布谷鸟语文中心》,设有英语、作文、美术、书法、儿童戏剧等十多种专业班,以活泼的方式教学。赢得了全社会的拥护与支持。八十年代,先生还曾筹备成立《中国儿童教育学会》,为台湾荒芜的儿童文学 披荆斩棘,耕耘播种。

    舒兰先生工作之余勤奋著述,数十年如一日, 诗集、诗话、诗史、诗论、儿童诗、译著等等多达十余种,已出版的有四十余部之多。因此,曾获优秀青年诗人奖、诗教奖、诗运奖、金笔奖、文艺奖章、杰出服务奖等等。曾出席第五届《世界诗人大会》,列名中、英、美“名人录”。

    舒兰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移居美国旧金山。先生一介书生,一生清贫。为报答故乡父老乡亲,帮助、支援故乡人民的文化建设,临行前,将其仅有的财产----藏书五千余册,全部捐赠给予“邳州图书馆”。

    舒兰先生无论对于新诗创作?  对于中国新文学的研究,对于新诗史料的整理,还是对于中国民间歌谣的搜集及对于儿童诗、儿童文学的倡导等方面,无不是倾尽了毕生的精力。如今虽已年逾八十,侨居异国他乡,仍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这册《晚祷集》就充分 表现出了老诗人的勤奋、进取、“志在千里”的精神境界。翻开诗集,我们就不难发现老先生仍在用诗人的眼睛观察、体会诗对自身的意义,对生活的意义……“诗是二八月巧云/千变万化/诗是冬虫夏草/神出鬼没”(《诗是什么》);“我的诗/是尼古丁咖啡因和酒精/是我的生活我的禅”(《我的诗》);“各样诗人写各样的诗/因为是诗/所以能牵动乾坤/美化世界”(《诗人与诗》)。书中尤其对时间,对故人的思念感受更显特别真挚、深刻,“一起窗前秉烛/一起投笔从戎/也一起穷途潦倒  一起笑/一起哭/也一起老”(《与巴楚一起》);“我有酒癖/读你/像饮一坛杜康  我有琴癖/读你/像抚一张绕梁  我有史癖/读你/像读一部春秋   风雨一甲子/读你半世纪”(《读诗人路卫》)。

    舒兰先生到底不愧为一位儿童诗、儿童文学及儿童教育的专家,否则,此诗集中怎会又出现一辑儿童诗(【童趣】),这是诗人少见的以儿童的口吻叙写的童诗作品,文字纯真逗趣、兴致盎然。或许是人愈老愈接近童心吧,请看书中他老人家童年时代的邳州:“我乡有一种服饰/我们叫它棉袄头/补丁摞着补丁/那是乡人冬天的火龙袍   我乡有一种建筑/我们叫它茅草屋/墙壁是土坯/那是乡人甜美的窝”(《我乡生活》)。再也没有当年《雪乡》中的故乡,直如人间天堂般的情趣了(《雪乡》为诗人早年诗作:“一入腊月/你装扮得好美/美得像圣诞卡上风景绘/这时我们也过旧历年了   你用大把大把鹅毛/插在茅屋的假发上/用琉璃做耳坠/用月光做衣裙   在你白珊瑚般玉指间/还有一群白蝴蝶/陶醉在/北风浓浓的乡音里”)。

    老诗人毕竟到了生命的黄昏时刻,仍漂泊异国他乡,怎能不让人叹息:“这是路的尽头/过去的千山万水/偶尔在梦里一游”(《老人公寓》);每当面对一轮明月,虽然不再是青壮年时的一杯乡愁也满的“乡色酒”(《乡色酒》为诗人早年的一首小诗:“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乡色正好/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但无论今天诗人达到了怎样的境界,却总也绕不过“天涯人”心目中那个永恒的主题----“圆时环肥/缺时燕瘦/淡妆好/浓抹也好   但在他乡/床前厢后/你是慈母的牵掛/游子的乡愁”(《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