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纪事:难忘纲河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刘波涛)

始建于1977年的纲河桥,横跨于穿越邳苍公路的纲河上,只因当时承建纲河桥时,我父亲由市水利局委派,负责桥梁建设的后勤保障工作,所以我少年时期,便亲临目睹了桥梁的建设过程。在建设工地,让我身临纲河其境,嬉戏纲河之水,从那时开始,便对纲河留下深深难忘之情。

纲河原名是官湖截水沟,位于沂河与城河之间,西起官湖镇东林村,与邳城河相通,东至陈楼镇吴楼,南入老沂河,全长16.8公里,系沿26.5米等高线开挖的一条人工河。

在骆马湖辟为拦洪水库以后,造成中运河水位相应抬高,汇入中运河的城河、官湖河、建秋河等受高水顶托,自排机会很少。按照江苏省水利厅“骆马湖工程规划”,运东26.5米高程以下地区,划为机电排灌区。为了减轻运东机电排灌区的压力,便于1960年春,从邳城北王圩子至华沂,沿26.5米等高线开挖了官湖截水沟,在官湖镇小坊上村截断官湖河,将截水沟以北68.7平方公里的来水送入老沂河,泄入骆马湖。其具体线路是:从王圩子起,经过小黄家、陈场东、柳家西,于小陈庄穿过官湖河,在经过小坊上、许场、汪场、院许家、袁弯,在吴楼南入老沂河。工程设计是按五年一遇的标准,官湖河口水位26米,流量55.5秒立方米,截水沟断面为底宽12—34米,底高23.65—23米,河坡1:2,滩面宽40米,堤顶高度不低于28.5米。在开挖截水沟的同时,将新老沂河的交口堵闭,变老沂河为排涝河道。

截水沟挖成后,对今后的汛期截水、排水、保证运东机电排管区安全,起到很大的作用。后来于1977年春,考虑在沂河行洪万一出险的情况下,为缩小受灾面积,确保陇海铁路、徐塘发电厂和市区的安全,结合疏浚将截水沟加大南堤标准,作为防御特大洪水的屏障,并更名为纲河。在施工中,河道线路原从王圩起东南行,与邳苍公里斜交,改为从东林起直线向东,与邳苍公里垂交,在公里东120米处,折向东南与原道接通。这样排水面积由原来63.7平方公里扩大到111.1平方公里。工程设计按五年一遇的标准,水位25.34—25米,流量93.5秒立方米,堤防标准全线均为顶高33米、顶宽10米,河道断面是底高19米,底宽10米,河堤坡均为1:3,滩地宽20米。做到堤成河成,从而满足御洪、排水、灌溉、通航等一河多用的要求。

1978年秋,在城河与纲河交汇处建通航闸一座,孔宽8米,可平水通航。1982年,按六级航道标准改建为船闸,闸室长140米,底宽10米,可通500吨级船队,当纲河水位枯浅时,可由邳城翻水站补水。

纲河建成后,效果十分显著,造福了河道两岸人们。到目前为止,纲河的作用不可小觑,它担负起洪水时期的排和旱情时期的灌以及今后航运的经济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