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名胜:土山古镇景点概览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娄可树 鲁连仕)

  马迹犹在  英风长存

    土山最早出现在史书《三国志》里。那时,土山周围是一片荒凉低洼的沼泽地,无人居住。据县志记载,当时土山高30余丈,站在山顶上,可以望到下邳城(今古邳镇)。尔后,历经沧桑,直到明初,土山周围才有百姓居住。到了明末清初,土山商贸业便初具规模。清朝中期,山西、陕西、河南、江西等外地商家陆续来土山开店坐铺,共有十几家。这时的土山,街道整齐,两旁店坊林立,商业兴隆,集市热闹,成为邳南的大集镇,邳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朝康熙年间,山东郯城发生一次大地震,造成黄河决堤,古邳下沉,土山也随之下降。原来高大的土山,只剩方圆200多平方米、高20余米的山丘露于地面了。但地下的山石,仍向东南西北远远伸去。从前有一首土山古镇歌,道出了它的古迹景点:

四山五庙五门楼,九桥十井两河堂;

关约三事亭七迹,三楼四殿两厢房;

两街两巷并两坊,三产三行四店庄;

一大杀场至今在,义勇之碑永放光。

四山  即土山、小黄山、洛山、珠山。土山在关公西路北侧,街南、街北两村境内。小黄山在黄山村境内。而洛山、珠山原在土山东南方向,因清时郯城地震及黄河决堤,使山石下沉,泥土淤积,沉没于地下了。

五庙  指三官庙、阎王庙、火神庙、城隍庙、关帝庙。

三官庙  位于土山街北门外,百年以前就毁掉了。

阎王庙  位于现在关公西路中段北侧。此庙解放前仍香火很旺。合作化后,一度为生产队的仓库,逐渐损坏倒塌了。1990年在此址上建了土山中心幼儿园。

火神庙  原在东门桥外东北侧,解放前香火还旺,后逐渐倒塌失修,现为民宅了。

城隍庙  原在土山西门内,现关公西路西段北侧,与关帝庙相邻。此庙远在一百多年前便倒塌无存了。

关帝庙  此庙为邳州境内最大的庙宇,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乾隆二十七年修复一次,民国三年商用中驻土山又作了修复,并重建了马迹亭。

五门楼  即土山街的东门、西门、北门,西南门的门楼及大小街相交处的过街门楼。解放前,四门楼下是居民出入必经之处,门楼上有护城兵把守,以保街内安全,解放前后陆续倒塌,现全部无存了。

九桥  即土山四门楼下的四座青石桥,加上南门村境内的“方园桥”(现不存在),还有东门境内的“九笼桥”(即九个长编的笼子堆成的桥,也早不存在了),小北门外的“落魂桥”(现也不存在了),西门外围河上的“济夫桥”,小北门外的青石桥。

十井  即西门外的“青石井”,关帝庙后的“方口井”,小北门外的“青石井”;大北门内外的“两口井”,东门外的“青石井”、西南门外的“圆口井”,南门境内的“双眼井”,还有西门境内的“三山夹一井”,共十井。

两河  即土山北房亭河(原名白马河)及绕土山街周围的人工开挖的护城河。

两堂  即土山东门内的天主堂和耶稣堂。天主堂是1921年外国人建造的,位于东门村境内,分南北两院,北院是主教堂,呈凸形,南侧突出的是十余米高的教堂楼。北侧是教堂,均有1000多平方米。教堂房面上一律是不锈钢瓦楞板。教堂东侧是神父住的六间堂楼。楼前方院内花草很美。楼东一院为神父办的洋学堂。北堂南边是小教堂,大门朝西,内有两排长约各九间的走廊平房,是修女住房和行医用房等。两处面积达7000平方米。可惜主教堂于1969年被拆除改建。小教堂也被毁掉了。

新建天主堂,位于天主教堂北,仅一路相隔,此堂较小,是东西长15米,南北宽15米的四合院,现为民宅,此堂迁至土山小北门重建了。

关公约三事  指关羽要曹操答应他提出的三个条件而降曹。

七迹  即原马迹亭周围山石上的石迹:有关羽磨刀石、马蹄印、栓马桩、张辽拜见关羽的跪印、钓鱼台、马屁股印。

三楼  即关帝庙内的戏楼及东西观戏楼。

四殿  即关帝庙内的前大殿及东西两侧殿和后大殿。

两厢房  即关帝庙内的东西两厢房。

两街  即土山圩内的两条青石条街,东西大街长约250余米,南北街长约100余米。

两巷  即土山街南面的陈家巷和大街北面的棋杆巷。

两坊  指外商在土山建造的酒坊和油坊。

三产  即土山特产,白布、麻线和苔干。

三行  即闻名百里的商人吕省三开办的盐行、粮行、土布行。

四店庄  即清朝中期来土山经营的四大商店。有河南人的“隆兴”茶食店,江西人经营的“姚万和”中药店,山西人经营的“宝泉涌”酱油店和江宁人经营的东西五柳药房。

一大杀场  1938825日,日本鬼子在土山西门外,一次枪杀四十八名无辜百姓的地方。

义勇碑  19387月,邳县抗日义勇队在土山关帝庙内成立的纪念碑。此碑是当年义勇队队长栗培元同志于1990年所题,现立于关帝庙前院。

另外,古镇土山还有古圩河、明清小街、浴德池、沈家大院、魏家布庄、王家大楼、天主教堂等十多处明清建筑。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保卫局长娄梦侠烈士墓坐落在古镇西南。

    

     绕古镇缓缓流过的古圩河,自开挖至今有300多年,是当年土山古镇的护城河。

古圩河长约五华里,在流过东、南、西、北四门处建城桥,城桥上建城门楼。每天天黑前,守城人将城门关闭,城外的人无法入内,第二天早上再及时开门,方便商人百姓出入。

近年,当地党委政府将圩河进行了疏通,同时两岸植树绿化,民居改建,部分恢复了当年的古风旧貌。

东门桥牌坊上“土厚山灵”四个大字赫然醒目,蕴含着土山人的淳朴、善良、才智、热情。

    穿过东门桥牌坊,就到了明清古街。古街长近500米,青石铺路。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繁华热闹。而今,我们还能看到街道上光滑的青石,街道两旁富有明清建筑特色的店铺、民居。这些建筑一律青砖小瓦,飞檐翘角,既古朴,又典雅。

       

关帝庙作为土山的五大古庙之首,是江苏省最大的关帝庙,建筑规模位居全国关帝庙第四位。它始建于明朝天顺三年(1459),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它经历了崇祯、雍正、道光和民国年间的四次大修,但每次修复都因为经费不足,只是修了从前到后的主建筑,而两侧建筑则随着时间的逝去先后倒塌,最后沦为民宅。解放后,经过多次修复,才使得这片古建筑群得以保存下来。2006年,邳州市委、市政府在原23亩的庙址上,按照原貌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其昔日的辉煌。现为江苏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邳州独具三国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帝庙是三路四院的建筑格局,中轴建筑为主,对称的两侧建筑为辅。庙房一百余间,庙内有钟楼、鼓楼、马迹亭以及关公当年的磨刀石、拴马桩、马迹印、张辽跪印等古迹。请看这副楹联:“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可见关公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巨大影响,关羽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人物,他已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钟楼、鼓楼  进入大门,左侧钟楼,右侧鼓楼,是左青龙、右白虎二位保护神的象征性建筑。你要想求得青龙、白虎的保护,就到上面击鼓撞钟。请记住下面口诀:撞钟击鼓求吉利,三六九响最为宜。三响表诚意,犹如桃园三结义。六响事事顺,心想事成全如意。九响大福利,福寿财到全家喜。

前面通道正中建了一座牌坊,上写“精忠贯日”四个大字。牌坊和钟楼鼓楼分别建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意寓桃园三结义的“三”。

向左边走,有一排古碑廊,廊内立有雍正三年碑、道光三年碑、民国三年碑、民国九年碑。这些碑刻见证了此庙的历史悠久。

通道的左右两侧共有九间展室,是关公生平图志展。九间展室的墙壁上都是精工细刻的石板壁刻:杀吕熊、桃园三结义、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单刀赴会、智取鲁肃、水淹七军……这一幅幅画面,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关公忠义仁勇的一生。关羽一生,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披肝沥胆,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因此被历代统治者及黎民百姓尊崇,敬称他为侯、为公、为帝、为神、为圣。正所谓“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惟公号帝君”。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不可胜数,关羽之所以脱颖而出,名扬天下,是因为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撼天震地的“忠义仁勇”的壮歌。

春秋门  通道上方镶有“春秋门”的镀金横额。“春秋门”三个字由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关帝一生爱读《春秋》,正如后人赋诗所赞美的那样:“有文无武不威如,有武无文不丈夫。谁似将军威与武,战袍不脱夜观书。”

古戏楼  通道前边上方是一座古戏楼。戏台正对着关公铜像,以便于关老爷看戏。楼上是演员化妆备演的地方,楼前有伸出院中的戏台,东西两侧分别是东观戏楼和西观戏楼。从前,每年农历的九月十三关帝庙庙会,这里都要连唱三天大戏,有权有钱的人坐在观戏楼上看,而平民百姓只能坐在青石台阶上看。

关帝殿门前有四棵古槐,最大的已经100多岁了。树干从上空到下,但是仍然顽强地维持着生命。多年来,这四棵古槐呈枯死状态,枝叶寥寥。关帝庙重修之后,它们居然渐渐地枝繁叶茂,大家都说这是关公显灵的结果。于是,游客们纷纷为古槐系上红绸,祝福它们更加茂盛,长寿万年,并争相触摸。据说,槐树洞里摸一摸,一定能活100!古槐前是议事堂、忠义堂。

议事堂  议事堂里塑有关公和张辽像,展示的是“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的动人传说。土山是关羽一生的转折点,困于土山,走出土山,而后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后随刘备风雪访贤、单刀赴会、智取鲁肃、水淹七军,被称为“五虎上将之首”。

忠义堂  展示的是,关羽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偃月刀,凤眼圆睁,蚕眉直竖,直冲敌营,杀了颜良,并将其首级挂在马后,凯旋时,曹操、程昱亲自迎接的情形。

忠义堂内的房梁值得一提,因为它虽经历岁月烟尘,依然保存完好,梁上的原始花纹仍清晰可见。

    再前边便是前大殿,即关帝殿。

关帝殿  是庙中的主殿,土山人称其为前大殿,殿内塑有关帝的正身坐像。左侧是关公义子关平的执印站像,右侧是大将军周仓的持刀站像。这三尊塑像为青铜铸造,重约4吨,其中关公像重2吨,关平、周仓像各重1吨。关公像高2.36米,是全国室内最高的关公铜像。关羽一生仁义忠勇,无人可比,为光复汉室,功勋卓著,所以书法家在主殿大门横额上题了四个字:“亘古一人”。

贤良殿、两厢房  穿过关帝殿,进入关帝庙的第三道院,这里是关羽的夫人和儿女们住的地方。正中的殿是贤良殿,殿内是关夫人胡氏像。胡氏名为胡金定,是关羽的元配夫人。关羽十八岁那年与胡氏成婚。关夫人一生非常贤惠,所以这个殿称为“贤良殿”。附近的人也称为“娘娘殿”。传说关夫人精通医术,周围村民常来上香求子求孙,愿望多半会得到实现。

东西两边分别是太子厢房和公主厢房。这两座建筑,房上无脊。在古代,这种无脊房一般是大户人家的妇女居住,在官家则是官夫人的住房。看来,500多年前建关帝庙时,也是十分讲究此规矩的。太子厢房内塑有关羽次子关兴夫妇像。关兴从小很聪明,诸葛亮说他长大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果然,成人以后,他南征北战,英勇顽强,屡立战功,官也做得很大。后来得知父亲被杀后,不幸病故在疆场上。

公主厢房内是关羽的女儿关娥的塑像。关娥才貌双全,一生协助父亲干了很多大事。后来,孙权派诸葛瑾前来提亲,想让关娥做儿媳妇。关公为此大动肝火,大骂道:“吾虎女焉能配犬子!”诸葛瑾禀报孙权,孙权大怒,立即派兵攻打荆州。关羽认为有长江天险可凭,疏忽大意,结果失去了荆州。

关公失去荆州以后,孙权大将吕蒙算计到关公必走湖北当阳,于是在当阳设下绊马索。傍晚时分,关公在当阳落马被俘,第二天便被孙权杀害,时年59岁。关娥终身未嫁。

    再前边便是“结义园”、“春秋堂”。

结义园  刘、关、张三兄弟结拜的地点其实在河北的涿县,那时叫涿州,现在已属北京市了。这里的结义园是仿照山西解州关帝庙中的结义园格局复建的。园内有结义亭。结义亭的三根柱子象征着刘、关、张。他们虽为异姓兄弟,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他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义气豪情,千古流芳。

春秋堂  堂内有关羽秉烛夜读《春秋》以及保护二位皇嫂场面的雕塑。关羽降曹后,随曹操到许昌。曹操故意安排关羽和他的二位皇嫂共住一处房子。二位皇嫂休息在内室,关羽则端坐读《春秋》于外室,度过漫长寒冷的黑夜,直至天亮。曹操听说后更加敬佩关羽的美德。

前面的大土丘,就是土山顶。从前土山是青石山,有30余丈高,后来由于黄河改道、黄沙淤积以及郯庐大地震的影响,使山位下沉,变成名副其实的小土山了。

    马迹亭 马迹亭建于山顶。三层的亭阁,高18米。马迹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清朝末年坍塌。民国时期,军阀张勋驻扎徐州,派他的干儿子商用中营长进驻土山。这个营长比较喜欢怀古,就用处罚一个土豪劣绅的罚款来重建了马迹亭。当时就有民谣流传:“李道陵,不要能,输了官司罚修马迹亭”。亭为六面三层的砖木结构,琉璃瓦顶。知县李时亮为亭题写了幅楹联:“马迹而今声价重,将军从此留姓名”,横额是“美髯遗风”。后来马迹亭再次毁灭在历史的尘埃里。直到本世纪初才再现原貌。

关公出战,都是骑马挥刀。他身经百战,能屡立奇功,其战马功不可没。看,山石上还留有赤兔马的蹄印和屁股印呢。此外,拴马桩和磨刀石、试刀印的遗迹犹存。在邳州,民间传说每年的农历513日是关公的磨刀日。磨刀日的前后三天内,总会飘来黑云,落上一阵雨,哪怕滴几滴,也说明关老爷在蘸水磨刀了。传说毕竟是传说,事实也毕竟是事实,这种现象到现在也无法解释。

关帝庙和马迹亭,都是砖木结构,主要殿堂都是雕梁画栋,房门都是不同花形的木制油漆花棱门,色彩艳丽,龙凤形象逼真。

邳县青年救国义勇队成立处

    关帝庙内,还有抗日战争时期邳县青年救国义勇队成立处。那是19387月,为了开展敌后宣传,进行抗日武装斗争,中共邳县县委负责人栗培元,组织部分青年团员在关帝庙内召开大会,正式成立“邳县青年救国义勇队”,大会选举栗培元为队长。此后,义勇队取得了三次战斗的伟大胜利,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影响。正是从这里开始,党的地方工作和抗日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传说故事

关公兵困土山

东汉献帝时,天下诸侯割据,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当时力量较小的是蜀国。刘备兵寡将少,驻在小沛、徐州、下邳一带。刘备和张飞守小沛、徐州,关羽护二位皇嫂在下邳。魏相曹操自许昌亲率大军征讨,先进军小沛。刘备与张飞闻之,便合谋夜袭刚刚驻扎小沛外围的曹营,结果大败。先后丢了小沛、徐州,便落荒北逃。随即曹操又挥兵东进攻下邳。曹操谋士献计曰:“关公有万夫不挡之勇,不用计攻不可破城。”于是,曹兵埋伏于土山北面,派大将夏侯淳至下邳城外骂阵,城内关羽闻之大怒,便引兵杀出城外。夏侯淳佯装败走,关公飞马紧追,至土山时,被曹兵团团围住,虽奋力拼搏,无奈人困马乏,只得到土山上屯兵暂歇。关公遥看下邳城已火光冲天,大惊,几次冲下山去,都被曹军乱箭射回。

第二天清晨,关羽正准备再次突围,忽见一人单枪匹马奔向山来。关羽一看,是曹将张辽。关羽与张辽昔日是朋友。张辽下马拜见关羽,关羽义正辞严地斥问张辽:“为何上山?”张答道:“特来报告,下邳昨日已破,何去何从,应当即立断。”关羽大怒曰:“我虽处绝境,但视死如归,决心下山死战。”张辽劝道:“今日你关云长就是战死,天下必耻笑你无义。你和刘备结拜弟兄,应同生死共患难,今你先死是一不义;刘备把家眷托附于你,你先死,兄嫂无人保护,此二不义;你武艺高强,精通经书,你先死,不思报国,此三不义。”关羽考虑良久曰:“你看我现在该如何?”张辽曰:“今你四面被围,你若不降,则必战死无疑,不如暂降曹。一不负桃园之情;二又不负刘备所托;三可保有用之躯,待今后打听到刘备下落,再投之不晚。”关羽曰:“你说得合情合理,既然如此,我约定三件事:一、降汉不降曹;二、确保两位皇嫂安全;三、今后若探听到刘备的下落,当即辞别。如曹操答应,我便投降”。张辽见关羽回心转意,当即下山禀报。曹操爱将心切,虽对第三条有些顾虑,还是满口答应。

后来,曹操为了笼络关羽,赠金钱美女,赐战马战袍,但关羽始终不为之动心。不久,果然打听到刘备的消息,便封金挂印,辞别曹操追寻刘备去了。

这就是《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所写的“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的事,也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典故的由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