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忠义走天下

 听雨之韵 2023-02-23 发布于北京

关羽忠义走天下

——游解(hài)州关帝庙有感

王满师
记得小时候,在我的故乡说起关帝、关公、关老爷、老爷,不用说明都知道是指武圣人关羽。在当地,关老爷是受到极高的殊荣的。我们村是当地最小的村,上世纪50年代只有百人左右,村里也有三个庙,财神庙、土地庙和老爷庙。

老爷——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国名将,山西运城人。古时为河东解人,今山西运城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人。“解州关帝庙”,是全国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关羽庙宇,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今年6月回故乡,专门去游览了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朝和明朝时曾扩建和重修,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672年)大火之后,历时十年重建的。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

解州关帝庙建筑群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两大区域。
南端是“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东西两侧各有一尊牌坊:“万代瞻仰”的石牌坊,和“威震华夏”木牌坊。


北端是主庙,一个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四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东西两侧,有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
解州关帝庙,园区总面积22万平方米,房舍200多间。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四龙之壁,帝王之尊,皇上御笔,百姓仰视;主体建筑,规格甚高,功能完备,金壁辉煌,庄严肃穆,古朴大气;建筑艺术,堪称顶级,雕梁画栋,重檐飞翅,砖雕石刻,镂空层层,人兽花鸟,栩栩如生;历时千年,古木参天,庭院森森,游之肃然起敬。


一边游览关帝庙一边突然想起,在故乡当地百姓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官向官,民向民,关老爷向着蒲州人”。关羽所在的解州,在唐代时属于蒲州辖区,即今天的永济县。传说的是玉帝曾差遣关公下凡火烧蒲州,关公不忍,告知蒲州百姓家家户户门口都点灯笼火把,瞒过了玉帝。所以蒲州人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关公生日这天点灯来纪念恩人。
当地百姓特别崇拜关公,有其乡土情成分,为什么关羽在华厦大地,包括在海外的华人中也如此被推崇?为什么不仅百姓推崇,朝廷皇帝、大官富贾也十分崇拜?比如,清廷皇宫演戏时,每临关公出场,帝、后、妃都得离座走几步,然后才能坐下看戏。可见对关羽敬重的程度。再比如,扮演关羽的演员在演出前十天,要斋戒独宿,熏沐净身;出场前要给关帝像烧香叩头,杀鸡拜祭;演员上妆后,不可大笑,不能有不当言行,不可失态,其他人看见上妆后的关羽,要恭敬,举止不能失仪。

查资料,对关羽的推崇和敬重,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生前,因关羽的战功卓著,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尚是一个较低的爵位。刘备封赐其爵位先为荡寇将军、后为前将军,其并肩者亦众。其死后,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穆侯,这是当时最高的褒奖,但也只是主对仆的奖赏,并未形成全国推广的气候。
前述的顺口溜和传说的故事,推算起来,大约在关羽去世后至少400年开始流传的;而解州关帝庙也是在关羽去世约370年开始建造的。
真正的推崇,是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宋徽宗封关羽为“忠惠公”,之后经历朝历代,多达十几个皇帝,几十次给关羽封号,为关羽建庙,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追封有增无减,致使关羽成了关公、关老爷、关帝。在其死后千余年间,由“侯而公,公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由人成神的独一无二的奇迹。
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清朝的几代皇帝叠加追封的结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多达二十六字的惊人封号。
不仅封建统治者对关羽崇敬有加,百姓对关羽的崇拜也达到无与伦比的程度。在百姓心中关羽的地位很难有人与其平起平坐,其影响的行业和各类人群中也是其他人不能相提并论的。据资料,清末民初全国共有武庙三十万座,达到“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的地步。武庙不仅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绵延数百年而不绝,在异域他乡,只要有华人,就会有关帝在保佑,商人们赞誉其为“司福掌财”的“武财神”必供之方称心,可见其影响之大,神通之广。

关羽能得到如此广泛普遍的敬重,而且长期以来朝庭与民间如此一致,个中必然有十足的一致的理由。那是什么?
关帝庙大门左侧柱子上刻的“精忠贯日”,右侧柱子上刻的“大义参天”,庙里有乾隆钦定“神勇”匾额,建有“威震华夏”牌坊等。由此可见,关羽受到官民普遍称颂的是“勇”、“忠”、“义”三个字。这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和最重视的文化内涵。
“国难思良将,板荡识忠臣”。隋唐时代是尚武和崇敬英雄时代,三国时的正统之将之英武事迹开始流传,到北宋末年,国家处于外侵内乱时期,整个民族都渴望团结和强大,统治者更是希望有榜样来引导社会和公众。于是关羽所代表的神勇、忠诚和大义的精神,适应了时代之要求,关羽等人被宋廷策封,造成了该时期的英雄崇拜,关羽“义薄云天”、“精忠贯日”的形象深入人心。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有多少年没有动荡和征战?哪朝哪代的皇帝不希望有良将能征战拓疆,能保国安民,能保江山永固!神勇同样也是百姓们敬佩的榜样。
关羽武功盖世,威震华夏,举世公认。虽曾经三英战吕布,但吕布无品无德,遭世人唾弃和不齿。关羽是蜀国之五虎将之首,不仅同撩称赞有加,就连曹操和敌手也非常敬佩。特别是他在百万军中灭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
关羽不仅武功了得、神勇无比,而且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尽显关羽的智慧和谋略。关羽右臂受伤,经常发作,伸臂令医劈之,作刮骨疗毒,“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这坚强的性格,不怕死的品性,令多少人肃然起敬。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牢不可破的信仰。关羽的忠和义,是历代帝王最欣赏的,也是百姓最爱戴的。
“桃园三结义”,关羽辅佐刘备打天下,保天下,不辞辛苦,从无怨言,忠心耿耿,从无异心。这对君主为忠,对兄长和朋友为义。此其一也。
刘备兵败,为保刘备夫人和儿子,万般无奈投靠曹操,并声明得知刘备下落随时离开。曹操为笼络关羽,格外施恩,待以厚礼,以便收服关羽,但他初心不改,发誓不背弃刘备。不为利诱,恪守同生同死的誓言,既是对君主的忠,也是对兄长的义,对朋友的信。此其二也。

虽说关羽对刘备忠心不二,但他不是只想自己的兄弟情,置曹操的恩德于不顾,有机会一走了之。而是有恩必报,有情必还。于是便有了诛文丑,解“白马之围”;灭颜良,受封汉寿亭侯。于是,也就有了,曹操兵败赤壁,关羽华容道网开一面的故事。有恩必报,知恩图报,义满胸襟,为人之德达到至善境界,此其三也。
在曹营,得知刘备下落,关羽“封金挂印”,留下“侯印”和赏金,辞书告别,于是,也就有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业绩的美名。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情感所困,为臣之德,为人之德,达到至高境界,此其四也。
关羽在百姓口中,成了忠义诚信的化身;在历代皇帝眼里,是忠君的代表。尽管,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演义的成份较多,但是老百姓宁可信其有,甚至还要不断的补充编造出新的故事来。这美好的故事,其实是百姓们信守的美好的希望和信念!
在中国,关羽是唯一被儒释道共同供奉的神灵。佛教奉其为护法的“伽蓝菩萨”;道教尊其视为“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儒教冠其以“夫子”、“圣人”,形成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相传某关帝庙有一副楹联:“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常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候,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可谓荡乎难名。”从关羽得到儒释道的共同推崇,可以管窥中华文化的博大。正因为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各家之长,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强大是必然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继承更新。封建社会结束,新的伟大的新中国的诞生,面貌为之一新。国防坚若磐石,民族亲如一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逐渐富裕。各行各业英雄层出,榜样无穷;古老的企盼成为现实,美好的希望不再梦幻。人民崇尚的不再是传说和神话,企盼的不再是虚无和飘渺。关羽、关帝、关老爷,不应是人们心中幻想的神,也无需他来出面保佑,其形象作为历史的文化符号永存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忠勇信义已经从狭隘的圈子里跳出来,上升到新的高度,有了新的注解。英勇奋斗,敢于攀登,不怕困难,忠于祖国和人民......,已经成为全体人民的行为准则,并将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扬。

2015-6-18 整理

2020-6-17 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