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情如歌:我心中的家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衡墩壮)

        家,是人的根基,情感的根基,是风雨飘摇之中的依靠。是凄寒冬夜的炉火,是夜来幽梦的温馨与感怀,也是巴山夜雨时窗前摇晃的烛影。在我心中、家的感觉是那么美好!一个人常住在单位宿舍,不是全因为对工作负责,爱岗教业。而是这几年一些事情的发展变化,使我不得不以单位为家,过起了单身男人的生活。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想起家,想起童年那个贫穷苦难的家;想起年轻时努力拚搏构建的家;想起曾经温馨幸福的家;想起那个充满欢乐和希望的家。

       那天,我回到了久违的老家。因为去年年近九旬的老母亲已经离我们而去,家人们也都不在这个家里生活,这个老家一般是没有人再来光顾的。我先到母亲去世前居住的老屋,那是三间土坯墙瓦房,建于一九八六年。也是我成家后第一次主持盖的房子。当时家里条件非常艰苦,因我们原来一大家子几口人都住在村子中心老一辈留下的几间破草房内,狭窄低矮,昏暗潮湿。每到夏天阴雨连绵,上边漏水需用盆子接水,下边地势低洼,雨水倒灌,需往外刮水。一家几代人住在这里,实在难以维持,只好想办法出来建房。我们在原来生产队养猪的猪圈处获得了宅基地许可,那是一大片粪池大坑,我们整整用板车拉了两年的土才把它填平。然后上山拉石头,到河边拖土坯,到庄上求老少爷们帮忙,一个春天分三次把墙体打好,到秋天东借西湊一些钱,勉强才把屋子建成。然后又通过五年的努力,又拉起了院墙,盖上了配房,才算真正的建成一个象样的农家小院,有了一个真正意义的家。

       第二次建房子是在十多年后,我在全村第一个建起来一座漂亮的小洋楼。从2000年春节开工建设到2001年春节前乔迁新居,整整一年,倾注我一年的心血和汗水。多少人在羡慕,单位同事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我的老母亲更是欢喜的合不拢嘴,为她的儿子骄傲!因为这是还了我们母子多少年的心愿。小时候我们家境贫穷,少吃无穿。更是没有房屋,居无定所。母亲带我讨饭时我路过了一家楼房,在一边看着,舍不得离开。母亲说:“人穷不怕就怕穷掉志气,你如果是个好孩子以后就好好上学,长大了也盖这样的房子”。我说:“娘,你放心,我一定能,一定给你争气”。那是1970年,我当时六七岁吧,三十年后,我终于圆了母亲的梦想,心中还是有一点点成就感的。

       这座房子坐落在251省道旁,老家的村头,很显眼,也很漂亮,好长时间周围都没有比她美观的建筑,往往会招来很多路人的赞叹。我两个儿子的婚礼都是在这里举办的。每年春节家人都会从工作的地方赶来,到这里过一个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姐姐一家人也会来这里聚会,我也会叫家族亲友们来这里聚餐。真的好热闹啊。从2000到2015这里热热闹闹15年。这两年因为儿子们在外地工作,买了房子,大家都不回来了。去年七月一日母亲去世了。老家因为没有了老人家的存在,真的没有人再继续牵挂这个家,我也很少再回来,时间长了,这个家就荒芜了。

      我从那个老房子又来到这个曾经我引以为豪的小楼,掏出钥匙打开锈迹班驳的铁锁,看到了满院疯长的花和蓬乱的草,淒凉之情油然而生。我哆哆嗦嗦地推开屋里的门,到每一个房间看一看,但见灰尘满屋,显得那么凌乱。没有了一点当初那生机勃勃的景象。宅子周围邻居都建起了比我的这个又大又高的房子,我的小楼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母亲走了,我再也不是一个孩子,没有了年轻的感觉,触景生情,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无情。这个楼还是以前的楼,这个家再也不是以前的家。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失去的岁月再也回不来了,我站在窗前,遥望远方,心中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淒凉。别了、我曾经引以为豪的小楼,别了、我曾经幸福温馨的家。

       离开这个家,我想了很多很多,虽然有牵挂也有不舍,但是我终究还是要离开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在怀旧和回忆中度过余生,也没有一丝温情去留住我不断前行的脚步。家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不是高楼广厦的富丽堂皇,不是精巧小楼的简约优雅,也不是三间寒舍的朴素简陋。那些灯红酒绿的,冰蓝梦紫的,那些人情淡漠孤单寂寞的,那些彰显富贵极尽奢华的,都不是家。真正的家是用来融化心结的温纯,是轻拂尘埃的细腻,是其乐融融的和谐,是可以接纳灵魂的天堂。家的意义,在我们心中,不被尘世所扰,远离渊薮,如潺潺清流,涓流不息。夜里的万家灯火,都是每一颗星光卑微而虔诚的祝福。月光沏散在泥土里的芬芳,便是家的味道,温婉如斯,身安才能心安!我在想我脚下的路,我心中的家……

70次浏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