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教授: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

 jiezhukuaile 2020-09-08

Date




2020年9月4日星期五 节气:处暑

2020年9月4日下午,“2019年无锡市青年经方骨干人才培训班结业暨2020年无锡市青年经方骨干人才培训班开学典礼”在无锡市中医医院科技大楼4楼科技会堂如期举行。本次大会由无锡市中医药学会、无锡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

会间,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应邀出席,为在场嘉宾做了名为《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的专题讲座。本文主要根据黄煌教授的讲课内容整理而成,是黄煌教授在无锡市青年经方骨干人才培训班的讲课纪要以及作者的听课体会。


一、什么是经方



黄老师开场从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治疗西医非常棘手的血小板无力证、支气管淀粉样变性咯血、主动脉夹层术后脸红等疾病,引出“经方”的定义。

经方,英文名JINGFANG,简称JF,切不可意译为classic formula。因为经方作为经典方的略称,不仅仅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经典方剂,也是千古相传的经验方,更是中医学的规范方、精准方。


二、经方的三大特征:老、效、小



经方是古老的。经方经过千年传承,历史悠久,源头古老。所谓“姜是老的辣,方是古的好。”《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共载方260多首,其中的方证对应都是经历过一代代的实践检验,事实证明有效才流传至今的。这样几千年的大数据积累,胜过现代医学能做到的任何一个科学实验。

经方是有效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实用性为主的民族,华而不实的东西,经过岁月的洗礼,注定会被时间淘汰。而经方历经千年依然生生不息,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现代很多中医同道苦于求学无门,处方无效,门庭冷落,难以为生,只有经方能让中医壮腰挺胸!因为经方真有效,上手快,学习经方,能够让中医师们赢得病人信任,重新建立信心,找回人生价值。



经方是小巧的。经方少则二三味,多则八九味,通常六七味。相对于现代很多中医学艺不精,或者干脆对中医一窍不通的人,开出的八九十味药的大处方,经方也许连他们的十分之一都算不上。但是八九十味药的堆积罗列并不能治好患者的病证,相反有可能重加其疾。可是小小巧巧的经方,简单几味药的方证对应,辨证准确后,患者的病情就能很快得到好转甚至完全治愈。所以说经方是中医学的规范方、精准方,只有学习经方,才能学到中医精髓。


三、学习经方的现实意义



01

经方传承有利于造就一代名中医

黄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做中医必须要出名,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毛遂说得好,真正有本事的人,就像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只要有锋芒,一下子就能扎出来。


黄煌教授

江苏省名中医

那么真正有本事的中医,在凭自身实力治好了大量病人以后,自然也会收获一定的声名。这并不是要大家冲着出名而去做中医,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病人的口碑”,出名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检验医生临床诊疗水平高低的客观指标。

此外,黄老师早年在对《中医大辞典》、《辞海·语词分册》以及《辞海·医药卫生分册》等书进行的多义率统计时发现,中医名词术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无形中加大了中医学习和传承的难度。

以对“脾”的相关解释为例,中医术语中有“健脾”、“补脾”、“升脾”、“益脾”、“运脾”、“温脾”、“清脾”、“悦脾”、“醒脾”等等,那么这些意义到底有何不同呢?不同的词义落实到临床病人身上,又该如何讲清呢?即使弄明白了这些,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又有多少呢?

经方是理论和临床的连接点。中医流派很多,中医辨证的方法也很多,但最后到病人手里的,就是一张处方签。如果认真学习经方,领悟其中精髓,就能提升医生的临床疗效,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又有人提出,处方为什么一定要用经方?别的方书不可以吗?对于这点,我们不妨举例探究之。

《太平圣惠方》100卷,载方16843首;《圣济总录》200卷,载方20000首;《普济方》426卷,载方61739首……南京中医药大学早年牵头编纂过《中医方剂大辞典》,号称载方十万首,实际收方96592首。这么多方子,如何要求全部熟悉掌握?常人怕是穷尽一生,也难窥其一角。

所以说我们要学就应该学最经典的,最精华的,最规范的方子,也就是我们的经方。从经方入手,是学习中医的捷径。经方作为中医学术的脊梁骨,不学经方绝成不了大家

毕竟《伤寒论》《金匮要略》共载方260多首,经方培训班重点要求掌握50余首方子的方证对应。这个目标对于有一定临床基础的医生来说,还是努力一下,可以达成的。



02

经方学习能够快速培养大批中医基层医生

北部

东部

中西部


全国名中医地区分布图鉴(部分)   

毋庸置疑,如今各地的名中医不少,但是我们现在需要大力培养的,并不是千千万万的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而恰恰是大批熟悉经方理论、懂得灵活运用经方看病的基层医生。只有基层医生,才能挽回中医的败局。


培训班的基层医生在认真听课   

中国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医疗卫生条件参差不齐,可百姓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却是巨大的。很多时候,患者给基层医生的只有一次机会。只要没有疗效,病人下次大概率就不会再来选择这位医生就诊。而我们的经方培训实用性强,上手快,通过学习实践,很多基层医生的病人多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变好了,这就是经方学习的最大魅力。

03

经方研究能助推中医学术进步

目前的中医学术发展遇到瓶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统一的规范化标准,而为人诟病。每一个医生的临床辨证处方思路都不尽相同,或有效或无效,到病人那边,就扩大为对整个中医群体的信任或不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中医界急需要拿出一批真正有效的治方、验方,制定行业标准,重新赢得病人的信任。当此之时,大力研究、普及和推广经方,必能帮助中医学术界实现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飞跃。

04

经方制剂的海内外市场潜力巨大

中医在自己的国度并不能完全得到肯定,但是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举例而言,中医在韩国的地位十分尊贵,在成功申报“端午”之后,韩国正准备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

在日本,也有专门研究中医经方的汉方流派。其中在日本卖的最好的一个中医成方,叫做“柴苓汤”,其实就是小柴胡汤和五苓散的合剂。

柴苓汤在日本深受追捧,很多人都将之作为免疫调节剂广泛应用。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清肺排毒汤当中,其实也有柴苓汤的影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中医的发祥地,中国的中医应当何去何从?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可以研究好经方,用实践不断证明经方是真实有效的,再制成得到市场统一认可的成方,在有明确用药指征的前提下正确使用,代代相传,那么中医经方就不仅仅能治愈当下患者的疾病,更能普惠子孙后代,福泽天下苍生。如此,则中医药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四、如何学习经方



01

抓“方证”

经方讲究方证对应,每一个方证都像是一个微型医案。很多时候,医生并不需要逐条分析方证之间的相关性,而应该把“方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如小柴胡汤对应治疗: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桂枝汤对应治疗: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这些证都不能分割开来看待,而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讲究方证对应。

02

练直觉

《难经·六十一难》指出: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许多中医大家就尤其擅长望诊。以经方大家陈伯坛为例,陈氏在诊病时注重望诊,先凝视病者,目不转睛,但问诊却简单扼要。由此还被老广东人戏称为“你这人快的,就像陈伯坛搭脉”,因为陈老精于望诊得到的直觉印象,对于脉诊等就不是非常重视了。

黄煌教授在研究经方的过程中,也创造性的提出了“体质学说”,认为患者可被分为“脸宽胸大肚儿凸,苔厚口臭易发怒”的“大柴胡人”;“骨弱肌肤盛,困重,疲劳,汗出”的“尊荣人”、“少腹急结,其人如狂”的“桃核承气汤人”等等不同的体质,这些体质分类就便于医者形成直觉思维,快速准确地找到合理用方,而不至于在千头万绪中探求,却茫然无果。

如何练直觉?

黄老师提出,训练直接思维需要多跟老师抄方,多读古代经方家医案,多整理经方医案。其中经方的很多医案就像讲故事一样,趣味性和实用性兼具,很容易让读者产生感性认识和联想记忆。而读医案也是练直觉和学习前人如何抓方证的重要方法。

医案中的病人富有个性的自然语言表述,就医时的身体语言、表情神态以及就诊场景等,都生动形象,说理透彻,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验,方便理解和记忆。

相较于知网上很多晦涩难懂的现代医学文献研究,古代医家的诊籍以及近现代很多名中医的医案在可读性方面就要强很多。


五、学习经方应该认识的问题


因为经方学习自身也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所以涉及的问题不少。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01


方证相应是对症状治疗吗?


如果习惯了西医思维,比如冠心病就吃硝酸甘油,糖尿病就吃二甲双胍,乙肝就吃恩替卡韦,有脚气就抹达克宁……那么可能很难理解“方证相应”的本义。“方证相应”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一个“证”都是一组临床综合征。

以“往来寒热”为例,“往来寒热”至少包括三层含义:1)发热持续2)过敏状态3)疾病反复发作。那么这个描述就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如果进行英语翻译只能翻成“WLHR综合症”,和JINGFANG一样,绝不能被意译。一旦被意译,其本意立刻被篡改。

我们该如何理解葛根汤证呢?

点击下方视频查看答案!

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哦~

02


难道时方、自拟方不能治病?


我们学经方,也不能全盘否认后世方、时方、经验方、自拟方,否则难免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学经方更多的是学习“方证相应”的经方思维,强调医学的规范性。

事实上,只要是临床有效的时方、验方,遇到合适的病人,都可以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酌情使用。

03


学经方是不是不要中医理论?


中医有两套理论,一套语言是说病的理论,一套语言是识别方证的理论。这个理论与实际用药分离的现象是中医学特有的,与现代医学风格不一。掌握两套语言,是权宜之计。

在黄老师看来,相比于说病的理论,还是掌握识别方证的理论更为重要。

如果说中医学是一个大美女,那么方证理论是她的肉身,而说病理论是她的时装。肉身基本不变,但是时装可以根据不同的病人喜好而增减替换,让病人更容易接受。

04


经方价廉,医生的收入也应该得到保障


不仅仅是中医,医学界普遍的抱怨都认为自己“做着造导弹的事业,拿着卖白菜的工资。”针对这点,黄老师也毫不讳言。中医师想要提高收入、改善生活,需要医生自己、上级领导、医院同仁以及各位病患各界的理解支持与关心爱护。

中医药以“简、便、效、廉”著称,靠卖药换钱,注定是行不通的。这里只能多沟通,希望对真正有效的、医德高尚的、仁心仁术的医生提高诊金,协定处方亦或是代加工费等等。但是想要装满口袋,首先必须装满脑袋,归根到底,医生想要提高收入,还是先要提高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





在讲座的最后,黄煌老师总结道,经方是门径,便于入门,但以后能否登堂入室,全看个人造化。希望在座的各位同道都能学好经方、用好经方,做一个好的经方医生!

黄煌教授亲口寄语,

真的不点进来看看?

2020年9月4日星期五(定稿)



作者 | 胡淳淳

南京中医药大学17级中医学八年制(本硕连读)在读

指导老师 | 毕礼明

图片 | 淳淳

排版 | 淳淳

审核 | 毕礼明主任

无锡市中医医院 中医经典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