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俗故事:八大碗(张全刚)

 文化佳园 2020-09-08

 乡情随礼,人情往来,古已有之。亲朋好友乡里乡亲的,谁家没有个娶媳嫁女的事,请个唢呐队吹两天,办上几桌酒席,大家坐在一起喝两杯乐呵乐呵,图的也是个喜庆。

 小时候,要是碰上谁家娶媳妇嫁闺女,邻居百舍的都会放下手头的活计,欢欢喜喜地赶过来帮忙。更高兴的应该还是小孩子,他们一准会欢欣雀跃了,因为不但可以跟着大人去看看俊俏的新媳妇,过过眼瘾,还能吃上一顿八大碗,拉拉馋,那简直是又过了一次年。

 村里人家办喜事一般要忙三天,支锅,过轿和嫁娶当天的正日子。那几天热热闹闹的,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鼓乐喧天喜气洋洋。一家子办喜事,就相当于全村办喜事,大半个村子的人都会过来凑凑热闹帮帮忙,满满一村子浓浓的乡情。

 宗亲族人早在支锅那天就得过来忙活,由主事的给分配任务,烧水洗刷,烟酒买菜,搭棚司仪,各人有各人的活儿,忙忙碌碌但有条不紊,哪哪都透着喜庆。这一切主家都看在眼里,便乐呵呵里里外外递烟端茶地伺候着。

 无论是出喜(嫁女)还是进喜(娶媳),新媳妇是肯定要看的。在小屁孩们的眼里,新娘子盖着红头巾,由新郎官掺着款款地走过,花花绿绿的真是好看。这时候,邻家的大嫂就会柔柔地摸着小屁孩的头,笑嘻嘻地说,新媳妇漂亮吧,赶紧长大,长大了也给你娶个花媳妇。小屁孩们就会羞红了脸,白一眼邻家的嫂子,俺才不要呢,长大也不要,俺只要娘。说着就一溜烟跑开,只留下身后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小屁孩们心里最盼望的还是吃八大碗,冷热拼盘,荤素大碗,满满一大桌子,看着就眼馋。菜还没上齐,小屁孩们早已蠢蠢欲动,准备开抢了。瞅准目标,不待大人开始,手里的筷子就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又快又准,夹住目标,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直吃得满嘴流油心花怒放。大人们就会在一旁连连地喊,慢点慢点,别噎着。这时候,哪里还顾得上大人的劝说,只管自顾自地大口大口地吞,直到肚皮撑得鼓鼓的才放慢筷子。有几个死党,就是在那时候留下了“筷头紧”、“汤不剩”的绰号。临起席,屁孩们还不忘在怀里揣上一把小瓷勺子,拿回家喝汤用。所以,每家办完喜事,小勺子小黑碗准会丢了不少,不用问,也不用找,准是我们这帮调皮蛋给偷走了。

 吃饱以后,小屁孩绝不会忘记去做米饭的大锅台侯着,等着要几块锅巴拿回家。看我们去,做米饭的大伯就明白了屁孩们的小心思,便会麻利地用锅铲铲下几块黄澄澄喷香的米饭锅巴,微笑着递过来塞到我们手里。虽然常烫得我龇牙咧嘴,但心里早就乐开了花。锅巴金黄香脆,还没吃,香味就扑了满脸,咬一口在嘴里,嘎嘣脆,那叫一个香。有一回,我吃得急,结果硌掉一颗原本就有点晃动的门牙,淌了一嘴血,满脸狼狈相,闹得此后一段时间一说话就漏风,叫几个熊孩子好一阵笑话。

 吵吵呵呵大半天,众人吃罢酒席陆续散去,只留下几个至亲帮忙收拾残局。办喜事的那家,就会把吃剩下的菜折在一起,不管荤素冷热,折了满满一大盆,然后挨家挨户地送去一碗。那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吃这种折菜,乱七八糟的啥都有,荤的素的,生的熟的混在一起,那种大杂烩的味道特别诱人,远胜过现在的大席小炒。每每饭点,娘就会盛出一些倒进地锅里,我在一旁拉着风箱,瞬间香味就弥漫整个小院,“嗬”,那味儿,真带劲儿,还没吃,口水就已流到嘴角。

 现如今,哪家有个嫁娶喜事,还是老规矩,依然会热热闹闹办上几桌。酒,比以前高档;菜,也比以前丰盛。二十几道菜,看着居然不再眼馋,基本会剩下大半,没吃的也大都倒掉了,很是浪费。也许是吃惯了大鱼大肉,我再吃不出当年的香味了。偶尔有几个妇女还会折些菜拿回家,结果孩子也不愿意吃,最终大都还是倒掉,更别提吃出当年折菜流口水的感觉。这年月,生活条件好了,谁家还会稀罕那碗折菜呢,就算主家想送,恐怕也会担心人家嫌弃吧。邻居之间送一碗折菜的温情,渐渐消失了。

 碰上婚嫁喜事,诚心前去道贺的有,碍于情面勉强去吃酒的也有。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要是不去随个礼道个贺,总是觉得有点难为情。所以,就算手头紧张,咬着牙勒紧裤腰带也要去。甚者,如今的往来随礼太过繁重,动辄几百几千,貌似没有了当初邻里之间的那种纯粹的贺喜,倒是透出了许多铜臭味。

 从前日子很苦,过得很甜;现在日子富足,却活得很累。小时候简单而快乐,长大了复杂而沉重,就连孩子们也没有了对八大碗的渴望。人情味淡了,金钱味浓了,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么?人啊,到底是咋的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