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坛风采:浓浓师生情(杨玲)

 文化佳园 2020-09-08

1984年我国把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以来,时光易逝,34年过去了,今年9月10日已是第34个教师节了。

我从1957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在邳州市岔河小学、官湖小学、运河小学、运师附小、徐塘发电厂职工子弟学校、运河中学6所中小学任教, 1994年4月退休,恋恋不舍地离开近40年的教坛。

在这些中小学里,我教语文,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也兼教过体育,和少年儿童、花季少年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感人事例不胜枚举,今就采撷几朵生活浪花和大家分享。

 1994年退休开了红烛书店,继续与读者、师生打交道。1997年3月的一天,从店外走进一位气宇轩昂的中年人,他穿着朴素,走到柜台前恭敬地问道:“您是杨老师吧?我是张爱民。”他这么一说,把我的思绪一下拉到了30多年前。我惊喜地说:“你是大五吗?”大五是张爱民的乳名。我在1963年暑后调入运师附小,教一年级,张爱民是我的学生,他是县委张众华书记的小儿子。我经常家访,多次到过他家,和他的父母交谈他在学校的情况,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结合了起来。交谈中得知,他是从美国回来探亲,还没到徐州家里看望离休的双亲呢,在运师附近问人找到了我。他已是医学博士后,听我说因血压高提前退休,就很关心的要我保重身体,注意健康。我感慨万千,怎么会想到几十年教过的小学生心里还有老师,万里迢迢回国没看到双亲就来看望我呢?他和我交谈约一个小时才告辞。

 2017年的寒冬腊月,天寒地冻,邳州市岔河的学生董中魁和董尧则冒着严寒来看望我。他们是1957年我在岔河小学教的同学,他们都年过古稀。董中魁这是近20年第三次来看望老师了。第一次是1999年12月27日,他已是饱经风霜的老年人,走店进门二话没说便亲切地喊道:“杨老师,您还认得我吗?”几十年不见一时没想起来,他便自报家门:“我是您的学生董中魁呀!”当年他已年过半百,竟从70多里远交通不便的乡村前来看望老师。他弟兄三人,和弟弟中山都是我的学生,中山在文革期间也到附小看过我。中魁情深义重,他说很想念老师,特地来看望我。我为他的尊师情深深感动,回到家中亲切交谈。他拿出一首诗说:“老师,我文化水平不高,学习写一首赠您,请您指教。”今录于下:

       今日相见杨老师,师生交谈几小时。

       四十多年未见面,交谈之时恨太迟。

我也回赠一首:

       年过花甲欲何求,师生聚首佳话留。

       风雨坎坷身犹健,世纪之交乐忘忧

 我留他吃了便饭后,依依惜别。

 中魁有子名冉功,原邳州二中教师,知道我与其父师生关系,对我非常尊敬。现在无锡任高职教师,前年春节前回邳过节,特地来看望我。可见中魁教子有方。

2016年12月30日,中魁给我一封信,信中写到:“您老已八十高寿,而且身体很健康,我作为您的学生,内心感到非常欣慰。”这封信写了四页信纸,概述了自己先苦后甜的晚年生活,随信寄来一张女儿结婚时和其弟中山两家20 多口人合影的彩色照片,充满喜庆气氛。师生情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学生王连夫,在国务院工作。2009年春节前回家探亲,在除夕写了一篇文稿《我最尊敬的初中班主任—杨玲老师》,文稿第一段写道:“在我上初二的下学期,杨玲老师调到运中担任我们的班主任,虽然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但是在我以后的学习中,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乃至后来参加工作,他都十分关注我,帮助我,挂念我,使我受益终生,一直铭记在心”。春节上午,他把文稿送到书店,并与我合影留念。

1981年我到运中接的这个班是初二毕业班,要通过中考升入初三,也是七个班中的后进班,到中考只有100多天。我在学生报到时,逐个了解他们的家庭及班里情况,知道班里没有以身作则的班级干部。王连夫稳重内向,有些与众不同。在改选班干时,他当选班长兼体育委员。我对学生不论学习成绩良莠,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排位只按个头高矮,视力情况,该坐前面就分在前面,该坐后面就分坐后面,特别照顾视力差的学生,他们人人心情舒畅,很快和我拉近了距离,逐渐建立起师生感情。身教胜于言教,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师生同心其利断金,班级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王连夫同学不仅升入初三,高中,他高中毕业,先后在徐州师范大学读书,运河中学任教,在首都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并任校研究生团委书记。2009年7月我的《红烛春秋》首发,邀请他参加,他从北京专程赶来,因家里无人,联系不畅,他到书店活动已结束,他带了一坛养生佳酿作为礼物,师生见面畅叙别情,我回赠多册《红烛春秋》。

2011年5月,我和老伴到北京旅游,和连夫联系后,往返他都用车到车站接送,安排我们住武警总队招待所,还联系在京同学聚会,有曹振亚,陈安国,汪洋,王江等同学参加。

 每年的春节、教师节等佳节,他都要打电话祝贺问候,他对老师特别感恩,2015教师节用手机发来短信《感恩你,我的老师》,诗中深情赞誉老师。我们已经互加了微信,天天互相问候,既是师生,更是益友。

 我在运师附小任教11年,文革中受到冲击,从1966年8月停了教师资格,挨整挨斗在校劳动整整5年,1971年才完全恢复教师职务,担任二(3)班主任,教语文、体育,我把几年积蓄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一直带到四年级,该班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四年级5个班最优秀的一个班,在放寒假前学校要该班代表学校参加城区4所中小学的广播操比赛,师生在寒风凛冽的大操场上晨练20多天,参加比赛时以动作整齐、服装适宜美观获得好评,勇夺冠军;学校受邳县体委委托要我训练一个跨校组建的男子小篮球队,在炎夏酷暑,整天和10名队员训练在一起,在学校吃住在一起。妻子带4个孩子在农村,儿子不到一周岁,整个暑假我未回家一次。这个男子小篮球队经过刻苦训练,夺得徐州地区东四县冠军,地区亚军,并代表徐州地区参加省苏北赛区比赛,取得季军的佳绩。我调到电厂后,该班每到周日就有不少同学骑车到学校看望,亲切交谈。我到运中后。该班多次聚会,都盛情邀请我参加。

我调到电厂后,参与职工子弟学校的创建工作,除担任班主任,教毕业班语文,教全校的体育。遵照毛泽东主席“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教导,把学生的健康、体育锻炼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生刘军2009年在《一位始终影响着我的老师》的文稿中写道:“杨老师除教我们怎样学习和做人之外,还非常注重我们的体育锻炼,不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六点钟总能看到他拿着一只秒表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我们来晨练。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学会了怎样跑、怎样跳以及多种球类运动。我们中有几位同学还参加了邳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今年已经48岁了,每天早上还坚持一个小时的篮球运动,这都是当年从小养成的习惯。我非常感谢杨老师对我的教诲,虽然我们仅仅相处一年,但他对我的影响使我终身受益。”刘军同学这段话是我的体育教学最真实的写照。这些40多年前的凡人往事已被历史尘封,但在一个老教师的心中,师生拼搏的身影仍历历在目,永远是龙腾虎跃的体育健儿!

 2009年7月我的《红烛春秋》首发, 6所学校100多位弟子踊跃参加,运中1987届 初三(1)班,上海、南京等地来的李斌等同学带着“红烛人生 桃李春秋”的贺匾,表示祝贺;运中1990届初三(1)班里的文艺领军人王晗,带着王晗音乐舞蹈学校的小演员表演精彩的芭蕾舞、爵士舞等舞蹈节目助兴。王晗在《梦想·绽放》一文中回忆了自己成长的历程:“在一些老师眼里,像我这样热衷于学校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就是“不务正业”,而在杨老师看来,我对艺术的热爱,和刚刚崭露的艺术天赋,却如金子般珍贵。从一开始老师就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正是杨老师的支持,在初中毕业的时候,真正走上了舞蹈专业的道路。今天的王晗,已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考级资格高级教师,中国矿业大学设计学院特聘副教授,徐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王晗艺术教育集团董事长,邳州王晗音乐舞蹈学校校长。当年的“王小丫”变成了一只翱翔蓝天的天鹅!  

 我在徐塘发电厂教过的刘军,沛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在开过省电话会议后,开车赶来参加,和师生欢聚一堂。

我在运中任教14年,当了5个班的班主任,有几年不当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尽管工作量很重,不论是语文课,作文课,课外阅读等两个班完全一样,因此我的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也都有兴趣学习语文,像张伟,他写过一篇文稿《跟杨玲老师学读书》中写道“在杨老师的影响和组织下,我们的青春激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我们每人都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硬面抄,作为读书笔记,班级课外阅读小组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他和班里的几位同学也参加了首发。现任陆军大学训练基地学院教研室主任、教授、军事学博士、硕士生指导教师,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津贴。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文章200余篇。去年张伟还到家中看望我。和张伟同班的李文娟同学,对语文学习努力刻苦,文章写得出色,现在邳州市中专学校宣传处任职,经常有佳作在网络文学和邳州市季刊《大运河文化研究》上发表。

1992年教的孙颖、马琳对语文学习特别自觉刻苦,把学习语文作为乐趣,超额完成弹性课外作业,成绩优秀,在参加徐州市中学生“历史文化名城语文知识竞赛”中获得初二年级第二名,马琳获第四名(取前六名)。孙颖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在外交部担任翻译,现已被联合国聘任为职员。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要有默默无闻的人梯精神,就要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出超越自己的“状元”弟子,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为纪念第34个教师节而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