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章回:那些岁月(胡敬平)

 文化佳园 2020-09-08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经从教二十多年了,这期间我换过两所学校,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黄金般的八年是在岔河小学度过的,曾经有朋友戏称我那段岁月是“八年抗战”,抗战也好奋斗也罢,总之那段逝去的往事总会让我在某个寂静的夜晚不经意地想起……

一九九九年,合沟镇划归了新沂市管辖,当时真有一种被亲妈抛弃的失落和彷徨,所以很多在合沟工作的外乡镇老师纷纷请求调动,而那年教育局领导也非常善解人意,说只要找到接收单位,任何人都可以调动,就这样,我们去了另一个偏远乡镇——岔河。初次踏上那片土地,我非常兴奋,朝车窗外不停张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艾山,在灿烂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秀美;也看到了传说中的分洪道大桥,感觉是那么高又那么长,当时还真有点小激动。

岔河小学坐落在街道的最北头,这很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我以为中心小学肯定是在街道上的,所以当汽车开到岔河车站时我们就下来了,一打听,学校不在街道上,步行到那大约还得走二十分钟这样子,天哪,报到那天我穿了双细高跟凉鞋,就这样一扭一扭地抱着孩子从车站步行到学校,又热又渴又累还举目无亲的,那感觉真是不爽。

学校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气派:校门非常普通、中心路崎岖不平、操场上荒草丛生,四排教室分列在中心路的两侧,最后面那排就是家属房,不过早就住满了人家,唉,天下之大竟然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的凄凉感觉大概就是如此吧,当时真的有点心灰意冷。后来经过和校长商量,他考虑到我们的实际困难(离家差不多六七十里,确实也无法天天来回跑),终于答应我们暂时先住在图书室里,等第二天我们把床和煤气灶等基本生活用品搬进了图书室、摆放好,我看着这个简陋的“家”,不禁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有个能解决吃住的地方了!可是没高兴几天,上级领导要来学校进行学初检查,检查的项目就包括图书室,于是在校长一再的催促声中我和老公只好把床抬到厕所边上的那间废弃教室里,那里面不光脏还有老鼠在房梁上窜来窜去,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从厕所里飘出来的阵阵臭气,熏的我整夜睡不着觉,心里不止一次思忖着:是不是不该调动?是不是刚开始就错了?

最难过的是领导不允许带孩子去学校,而幼儿园也不收这么小的孩子,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把孩子丢在老家让婆婆帮我带着,每到周五下班后我们便骑着摩托车赶回家陪儿子两天,周日晚上再返回单位,整整一年,我们每个星期都奔波在陈楼和岔河之间的路上,很多次离开家时看到儿子那眼泪汪汪的可怜样,心里更加不舍,最后还是一狠心抹着眼泪离开。

后来时间长了,和同事们也混熟悉了,有时还和她们一起上街去买菜或者去逛超市,渐渐地,我消除了孤寂和落寞,觉得岔河那地方的人很好、民风很淳厚。学生几乎都是来自周围的村庄,有的还是多年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我常常找他们个别谈心,有时还会为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买点学习资料,所以他们很信任我,也很喜欢我,每逢教师节、元旦,他们总会送给我一些小礼物,千纸鹤、幸运星、贺卡之类的,孩子们纯洁美好的情意一直感动着我。春天我带他们去爬山,冬天带他们打雪仗,在大自然中师生全没了课堂上的拘谨,欢声笑语充盈着彼此之间,他们写作文的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许多年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这批孩子见到我时,已经记不得我当年在课堂上讲过什么,但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初春游冬游时那些有趣的细节。

那八年里,有艰辛也有欣慰,有委屈更有荣耀,在教学上我虽然一直是跌跌撞撞地在摸索中前进,但孩子们却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配合,在教办组织的抽考、竞赛中我所任教的学科始终位居全镇第一;多次被评为“邳州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邳州市优秀教师”、“邳州市优秀班主任”、“岔河镇优秀教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

岁月催人老,人生像过客,青春小鸟一样再不会回来,回忆虽然会让人唏嘘,但也会让人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更会让人对生命给予的绚丽多姿心存感激,对那些年一同走过的人满怀感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