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奇葩:王如坤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观记(黄兴洲)

 文化佳园 2020-09-08

2018年10月13日,秋高气爽,凉风习习,今古传奇速读杂志邳州联络站部分会员接受谭丰华老师的邀请,前往岔河镇良壁村王如坤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覌。“博物馆”国家级,省市级,文物馆我确实参覌过不少,但是眼皮子底下的王家“农耕”馆里珍藏的“宝物”能这么全面的,我是第一次見到。我出身农家,曾参加农业劳动多年,使用过的农具也不少,見过的农耕具也不少,能一口说出它是什么名称干什么用的农具也不少,但在王如坤先生家見了他收藏的各种农具之后,就显得是井底之蛙了,見到收藏这么全面还真是头一次。大到手推车,小到一根耙齿,铁、木、竹、籐制作的农具之齐全,你不亲眼目睹你无法想象。

王家房子也不算少,有过道、东西偏房,连堂屋共有十多间(面积小一点),但屋屋暴满。墙上,地下到处谁放着令人眼花瞭乱的“杂物”,凡是农家必须用的农具他都有,不是用作耕种的家俱他也有,大到“太子床”,小到小“坐床”(女孩出嫁时的陪嫁),女孩闺房用品,梳妆打扮的所有用物样样齐全,三间堂屋里摆放的东西琳琅满目,接待客人的茶俱,用于诗书传家的文房四宝,式样之多之齐全,令人咋舌,墙上古今画轴,台上根艺雕刻件件古典淡雅,丰富多彩。

西厢房内的存物更是稀奇,玻璃橱柜内摆放着远古时代的象牙制品,大墩文化出土的文物他也收罗到一些,价值不菲哪。陶器类有残缺的陶罐,完整的陶缸,大大小小摆满了一地。墙上更丰富,清代、民国时期的地契、合同、婚约等,我自愧眼浅,虽活到了七十多,真的没見过。墙上还摆放着古制钱、古铜板、古纸币,抗战时期我军印制的纸币……,我想,老王从哪淘到这么多的物件,这得耗费多少心血和财力呀!我记不下来,只好靠手机录相来帮忙,只可惜手机里容量几次告急,不得不清理掉一些再接着录。王先生的宝藏实在太丰富,我这支拙笔写不尽,单就那大小花鞋品种,現在市场上是难以見到的了。三寸金莲才能上脚的尖而小的花鞋我没見过,雕龙绣凤的女人花鞋我也没見到,太多的东西没見过,真是白活了,今天一見多少弥补了一点遗憾。还有更令我惊奇的是老王的藏书,屋里的地方实在放不下了,他把几架子书籍存放在外边,上面搭个棚遮雨。我挤到最里边参覌,发現一摞厚厚的书,是王如坤先生著的《邳州民俗》,我爱不释手,厚着脸皮向王先生要了一本,王先生悍然应允,并亲自题写赠言,这本书曾荣获十六届全国科普优秀作品奖,我如获至宝,感激不尽。适逢岔河镇党委又派两位美女干部去录制王老先生的博物馆現场,把我们的活动又推向高潮,我们与她俩一起又一次聆听王如坤先生的介绍,大家都不愿离开王家农耕博物馆,我这短文根本写不出现场的百分之一,大家要知端详,还是亲自去走一走,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邳州联络站的美女们又到王如坤先生的印染厂买了兰花印布做旗袍,王先生也很大方,35元一米的印花布,最后还少收了几十元,大家又在王家印染厂院内合影留念。

在参望王家农耕博物馆之前,我们在谭丰华老师的引导下参观了一棵有千年老龄的大槐树,这棵老槐見证了良壁村的古往今来,其中的传奇故事留待下一篇报导。

中午在良壁村老地方饭店用餐,之后又驱车来到天下闻名的时光隧道参覌。現在的季节尚早,今年风调雨顺,银杏叶还正绿意盈然,如果经两场寒霜一催,那绿叶变黄了,到处黄金铺地,满枝金黄灿灿,那才有味呢。

之后又驱车来到银杏湖大堤,看那浩渺的水面平镜般的延展,不由感到一股温馨平和之气,邳州是国家级人文生态居住之地,银杏之乡处处呈显一股大气,我们作为邳州人感到自豪,我想为之放歌。

金秋十月逛邳北,

王家农耕博物肥。

小院藏品千万件,

彰显赤子功勋赫。

今古传奇又一回,

速读会员赏秋辉。

玫珍异宝难撷尽,

待有贵人放天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