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河明珠,桃李天下——邳州名校运河中学巡礼(杨玲)

 文化佳园 2020-09-08

江苏省运河中学,建校至今已62年了。她是19569月邳县创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当年校址在新民路南段(后为邳县人民政府第二招待所),面积为31·5亩,校舍80间,教职工30人,高一、初一各两个班,附设两个速成师范班,学生290人。笔者是速成师范班的学生,学习时间为一年,19577月毕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

19597月,运河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110人,其中半数以上升入高校。同年秋,由于学校增班,校舍不敷使用,就迁到运师体育场东边的原徐州地区师专校址,即现在老运中,运中初中部,在青年东路和文化路交叉处的校址。学校面积扩大到83亩,校舍250间,全是空心砖墙瓦顶的低矮平房。1961年学校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教学秩序逐渐正常,教学质量得到回升。

1965年学校购置学校西邻长条地8·7亩,校基扩大到93·73亩,房屋317间,学校发展为高初中各三轨制计18个班,学生870人,教职工82人,学校党政工团组织机构健全,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亦较完备,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我于1963年暑后调入运师附小,和运中只隔运师体育场,学生多人是运中教工子女,我对运中情况比较了解

1956年建校,初中高中每年级都是双轨。到1961年初中扩招每年级4个班,全校初中12个班,高中每年仍招生两个班,全校6个班。19661969年停课4年。1970年初中和高中响应“学制要缩短”的最高指示,都改为二年制。,初中一、二年级各5个班,高一两个班,全校12个班,学生648人。19711972年,初中8个班,高中4个班,学生达到千人以上;1973年,初一、初二各6个班,高中共7个班,1974年初中10个班,高中12个班,1975年初中16个班,高中8个班。1976年到1977年学校没有统计数字。1977年恢复高考,1975年高中尖子班毕业生有十几人考取高校和大专。19784月,邳县人民政府确定运河中学为县重点中学,改名为邳县中学。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教学秩序逐渐恢复正常,教学质量逐渐提高。1980年夏,省教育厅确定邳县中学为省首批重点中学,更改校名为江苏省运河中学。同年3月,学制从1980年秋招收的高一新生改为三年制。我于1981年初调入运河中学。初中从1980年下学期初二通过升学考试升入初三,过渡到三年制。学校初高中各六轨制,学生2038人,教职工153人。

运中校舍空心砖墙的教室、教工宿舍已成危房。1982年建起第一栋宿舍楼,改建有小院的宿舍平房,改善教工的居住条件。1983年拆除一排空心砖墙的教室,建起一栋三层18口教室的教学楼。逐渐拆除平房,建起教学楼,阶梯教室(会议室)、实验楼、教工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到2000年前后,危房全部拆除,学校教室,教工宿舍全是楼房。这是运河中学校舍校容校貌一次最大的变化。

运中初高中六轨制一直延续到1994年我退休时,以后邳县撤县建市,乡镇人口大量涌入市区,很多人通过租房带子女到市区上学,通过考试、转学、花钱等手段上运河中学,运中初中部名义上改为民办学校,不在运中施教范围的学生每人要交6000元学费,才能上运中,初中部急剧扩班,从六轨制扩到三十轨,每班多到80人。

2002年,经邳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拆迁邳州市劳动技校、教师进修学校,在青年东路北,瑞兴路交叉处,北到民主路,由清华大学设计院专家设计建成高中部东校。校名为江苏省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所书写。占地80000平方米,有一栋办公楼,三栋教学楼,一栋科技楼。一栋校史馆,一栋图书馆,食堂和面积宽阔的体育场等,近年邳州市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运中高中部建有监控中心,网控中心,创客实验室,网络数据中心,录播中心等高科技设施。

2004年运中根据邳州市人民政府的决定新建高中部北校区。该校区在世纪花园北端,南临黄河路,北临长江路,东临恒山路,西临华山路,占地140000平方米,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餐厅应有尽有。该部硬件设施比高中部东校更为先进,有由教师设计建造的状元桥,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孔子站立雕像,大字镌刻《弟子规》全文,有光伏板覆盖的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篮球场,学生上体育课风雨无阻。有长200多米宽10多米的光伏长廊。共1 3000块光伏板发电输入地源热泵,有热水输入全校空调,全校师生可享受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这项绿色节能项目,在全省高中是唯一的。

2008年,运中根据邳州市人民政府的决定,邳州市六中并入运河中学,作为运中初中部北校,占地50000平方米,和高中部北校区只一墙之隔,原有低矮砖瓦结构的平房陆续全部拆除,建起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栋实验楼和宽阔的操场,极大的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条件。

2017年,邳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对运河中学初中部(老运中)进行改建。老运中占地624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新建加保留)为48695·17平方米,新建用地总面积为46842,9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2693·59平方米,分两期建起6栋教学楼,一栋体育馆,一栋餐厅、礼堂,门卫、垃圾房、公廁等,建面积13257·12平方米的地下室,第一期工程已经在2018年暑后开学前竣工,建起南大门和4栋教学楼。南大门仿清华大学校门,高大壮观,校名“江蘇省運河中學”也是武中奇书写。第二期工程正在按计划建设,明年暑后完工,建成可供90班学生上课学习的崭新校舍。年过花甲的老运中旧貌换新颜,令人刮目相看。以上就是江苏省运河中学3个校区的全貌。

运河中学现有班级和学生,初中本部92班,学生6716人,初中北校50班,学生3377人,两校共有142班,初中学生10093人;高中部东校班级和学生,37班,学生1970人,高中部北校36班,学生1935人,两校区共有73班,高中学生3905人。全校初高中共215班,学生13998人,班为创建时的36倍(少一班),学生为初创时的48倍(多90人)。全校现有在岗教职工870人,离退休教职工180人,为初创时的35倍。

学校历任校长有周友文,王民,杨华,常永山,石启红,谷玉端,陈青,扈振球,张传喜。每个校区有一名副校长主持工作,初中本部王锋,初中部北校冯鑫,高中部东校耿德伦,高中部北校赵建华。

运中师资在邳州市是最强的,在徐州市也数一数二。在1980——1990年的10年间,运中的“两罗”,罗富洲,罗德安在高中数学教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徐州市的名师,化学教师王桂君是化学教师的翘楚。语文教师张幼俊,刘企华,杨玲,吕伦等人的课堂教学,作文教学,课外阅读辅导,在徐州市中语会都有名气,曾获省教育厅表彰。19821983两年,杨玲老师根据团中央少工委、文化部图书事业管理局、新华书店总店、中国少年报等八单位联合举办“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简称“双读“活动)的通知,积极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成绩显著,初二(2)班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运中也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杨玲老师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获奖状奖励,学生曹振亚,杨公宇、贾月勤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获奖章奖励。1983年在省中等学校创“三好”活动中,初三(2)班被评为创“三好”省先进集体,在1984年“五四“青年节,新华日报第一版报道省教育厅、团省委点名表彰运河中学初三(2)班为文明班级。             

运中各科教师平衡,中考、高考升学率在邳州、徐州名列前茅,运中完全按照教育部教学计划执行,对语文学科特别重视,在课堂教学,作文教学、课外阅读上下功夫。1983年获在华东六省一市作文竞赛5人获一等奖,是所有参赛学校获奖一等奖最多的,参加徐州市《可爱的家乡》征文比赛,初中高中各有学生获得二等奖、三等奖,杨玲老师获园丁奖。学生参加各地报刊征文比赛也获较多一二三等奖。语文教师钱静江、吕伦,王秉礼、佟建设给各地报刊投稿,经常被采用刊登,因此中考、高考的语文成绩和别的学校相比都是很强的。在1986——1991年的高考中,运中超过老牌名校徐州一中,获得六连冠的优异成绩,成为邳州家喻户晓的佳话。

名师出高徒。自从评定职称以来,运中获得特级教师职称的有语文特级教师佟建设、郭德才,英语特级教师张崇言;物理特级教师孙凯惠、吴克,政治特级教师赵建华。现有中教高级教师410人,占任课教师的50%以上。还有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作者,省、市(徐州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邳州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数百人之多,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教书育人,把棵棵幼苗培育成栋梁之材,桃李满天下。

运河中学的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19841985年各有4名学生考取北大清华, 1986年有3名学生考取清华。从2006年到2017年考取北大、清华、港大的共32人。运河中学高中部在中国奥林匹克竞赛中,也年年斩获佳绩。在刚刚结束的江苏赛区竞赛中,运中数学奥赛队,物理奥赛队、化学奥赛队、生物奥赛队的选手,不负众望,发挥出色,共有100余同学获得奖项。冯浩、谭森琪、王梓洋、周子雯、冯胤珲、徐艺玮6位同学获得数学奥赛省一等奖,卞经纬,谭森琪,赵思衡,张凌峰,尚建宇,史嘉铭,周良尾,温润,祁楚迪9位同学获得物理奥赛省一等奖,白梓彤,周建立,庄文韬,石佳4位同学或化学奥赛省一等奖,李文轩,谭森琪,王子洋,周建立,周良尾5位同学获生物奥赛省一等奖。学科奥赛是展示学生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搭建广阔平台并屡创佳绩。

知名校友数以千计。以毕业年代为序。1959届有王之富,佟大香,王遵美,惠伯翔等5人,他们都考取高校,后在自动控制、农业科学研究,冶金机械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这届未考取高校自学成才的郭昌同,在版画创作上曾获得金奖;1960届张家祥、吕守本、徐凤民、陈德文,考入北大,南大,科技大等名校,在航天工程,国防科委,文学创作等反面取得显著成就。1962届彭廷甫,沈士堂、丁兆军等毕业后升入南大、南工等名校,在电子科研,航天工程气象测报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1963届王文标,考入中国科技大近代力学系,后取得博士学位,彭德香考入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从事微波管返馈测试,该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丁建华,毕业于北大历史系,近来在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政论文40多篇,有3篇获一等奖,著作6本。(以上见30年校志)1975届高中毕业的徐景洲,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批考上大学本科,是本地的文化名人,著述甚丰,尤对地方文化建设贡献极大。而其女儿也是运中毕业,获浙江大学文学博士,现在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父女二人曾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各自出版《读破金瓶梅》与《欧阳修词校注》古代文学研究专著,一时传为文坛佳话。

改革开放后,运河中学乘上浩荡的东风,扬帆起航,师生同心协力,培养出大批优秀学子考入名校,毕业后在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军队工作,在省市级机关工作的数不胜数,如在国务院任职的王连夫,赵光、在中宣部任职的曹振亚、在国家行政学院任职的陈安国、在解放军国防大学训练基地任职的张伟,在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任职的辛红娟,在江苏省财产保险公司任职的李斌等,都是1990年后毕业考取名校,后读到博士学位取得卓越成就的校友。还有不少校友继而到海外深造,留学亚、欧、美、澳等国,多达数百人,取得卓越成就,为国争光。今在本文中简介数人于下:

杜泽吉,1981年毕业,1981年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1986年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被苏州大学医学部录取为研究生,后获得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后以交流学者身份赴日本访问一年,2001年转赴美国梅约医学中心工作11年,现任美国明尼苏达州梅约医学中心心脏移植资深研究员。2012年当选为邳州市海外人才联谊会会长。

沈子敬,1978年毕业,同年考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2年分配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91年到美国南达科塔州大学计算机系留学深造,获博士学位,。1995年到美国硅谷工作,任高级工程师,编写网络通讯软件,现任公司总经理。2012年当选为邳州市海外人才联谊会副会长。

李芳,1983年毕业,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931996任教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学院。199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2001年赴法留学,2004年毕业于巴黎索邦第一大学造型艺术博士学院,获预科博士学位。至今为职业艺术家生活在巴黎,从事艺术创作。作品在法国、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展出,入选国际大型艺术博览会,被多家艺术基金会,美术馆,画廊及专业收藏家收藏。2012年当选为邳州海外人才联谊会副会长。

许燕,2000年毕业被保送南京大学强化班学习,2004年被南京大学保送该校历史系国际关系法学硕士专业并于2005年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攻读该校东亚历史系研究生,她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获得该校硕士和博士学位。2012年当选为邳州海外人才联谊会理事。

谭中超,1994年毕业,199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先后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2004年,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受聘为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助理教授,五年后升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转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学院,现任机械工程系和环境工程系教授,并兼任滑铁卢可持续能源研究所和滑铁卢纳米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运河中学校友李修刚、王高伟、程康、赵荣敏、苏邦良等都是知名的海外人才。

大运河畔的江苏省运河中学,是一颗熠熠生辉璀璨的明珠,她一个甲子以来为国家培养出成千上万名国家的栋梁之材,无愧淮海大地名闻遐迩的一所名校,笔者既是她的校友,也是母校的一位教师,对运河中学有着没齿难望的深情,我的子女及孙子都是运中教育培养的学生,祖孙三代都是“运中人”。我为运中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仅以此文献给运中师生和校友,作为运河中学年过花甲的礼物和纪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