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园往事(48):种棉与纺:(许广洲)

 文化佳园 2020-09-08

过去,家乡种棉花较少,主要品种是小叶棉花,叶片较小,开红花或黄花,花蕊棉桃都向下,产量较低,但棉絮长而坚韧,棉籽很多,要三斤半籽棉才出一斤棉绒。每户都会种一点,一般是供家庭捻线、做棉衣、被胎使用。

棉花播种一般在谷雨前后,整好地施好肥后,将棉种用水湿一下,拌上草木灰用木掀反复搓,这样一是防止棉籽上有短棉绒进不去水,二是棉籽壳很硬,用草木灰中的碱将它腐蚀一下,便于鼓芽。下种时一律穴种。出苗后,要及时开苗定株,锄地除草,长到立秋就打去顶头,并及时抺杈。棉花虫害多,主要是棉铃虫和粘虫,它们先是吃叶片,后钻棉花桃,那时没有高效农药,主要靠人工拿虫,一直拿到收棉花。那时收棉花都是边开边收,收到家后要及时晒干,准备冬季加工。

解放前后,我们当地棉花加工工艺很落后,去棉籽是用手单个向外扒,弹花是用树条子抽,成线是用捻线砣进行捻线,工效极低。

五十年代中后期集市上出现了轧花机。在一个有底坐的四方木框当中镶着一铁一木两个轴,木轴长约四十公分,粗约五公分,右手方向连着手摇木把。铁轴长与木轴同,粗约两公分,其左手侧安着两块木头组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两头都镶着起甩轮作用的木块,并有挂鼻用绳子拴在轧车底下的木棍上,用脚踩动木棍,用惯性使其转动起来形成转轮。轧花时,右手按顺时针转动木轴,右脚踩动转轮,使铁轴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左手向两轴之间加籽棉,利用两轴转动,长长的一串棉花同时进行剥籽,很快就把棉籽棉絮分开了。当时有谜语说“铁山压木山,白胡子老头向里钻,一边下雹子,一边飞雪片”。这谜语很准确地形容了当时的轧花机。     

每到农闲时,外地弹棉花的生意人将弹棉花弓带到了乡村。用有弹性的腊木等经烧烤弯制而成长约一米五左右的弓,弓弦用生牛皮制成。那弓弯很有弹牲,并配有枣木弹花棰。弹花时,将棉绒薄薄地摊在小床上,弹花工左手掌握弓,右手拿弹花棰,先把弓弦靠在棉绒上轻轻的弹一下,那弓会发出噗噗的声音,弓弦上会沾上很多棉绒,然后他用木棰在弓弦上猛敲打,弓弦激烈抖动,棉绒被弹得四处飞扬,次数多了,成缕的棉绒就成了很松的棉絮,然后收起来,用粗纸裹成卷,准备以后做棉衣、套被或纺线用。     

我国防线车出现较早,它是对捻线砣的一次颠覆性的更新。但我们乡村纺线车的使用比较晚。它是由纺车轮、纺车头和纺线轴三部分组成。纺车轮,用方木撑做轮辐,用细草绳拴袢成轮圈,直径约六十公分,轮轴上安有木摇把。纺车头是一块约三十公分长,二十公分宽的木板,木板上平行安着两块风干的生猪皮,纺车头由长约1米的木头撑和纺车轮的轮框连在一起。铁纺线轴子和筷子一样粗,长约三十公分,就安在两块生猪皮上。轴头上镶有一般用香椿木刻的葫芦形的小轮,直径约两公分,大轮和小轮之间用打过蜂腊的细线绳当弦子(即连接带),纺轮转动就可带动纺轴高速转动,也就可以纺线了。     

纺线时,要先把弹好的棉絮搓成“轱辘”,即把适量棉絮放到平板上,压上高粱莛子,用手搓搓,抽出莛子,形成10余公分长,胡萝卜粗细的棉轱辘,当中空心。纺线时,先在纺轴上插上缠线用的“芦复”(一般用高粱莛子上的叶裤),纺工右手摇动纺车轮,左手拿棉“轱辘”,引出线头缠在纺线轴上,拇指和食指捏“轱辘”慢慢地抽动,因那纺轮转一圈,纺轴就要转很多圈,抽出的棉纤维很快变成了棉纱,抽到一定长度,纺轮一停,将左手的线提起来,对准纺轴上的芦复,纺轮一转,线就缠在了“芦复”上,重复下去,慢慢就形成了棉纱穗子。用这种纺车,熟练纺工一般三天能纺一斤棉纱。

我们家乡农户的自家织机很少。那时的织机虽然都是手工操作,但也有好几种,主要是大小之分,大织机主要织成匹的棉布或丝绢,小织机主要织绑腿带子等小物件。20世纪60年代初我曾在河南的一个亲戚家看到手工织布的情形。织布时,首先对线要进行适当整理,经线多数要进行落约子,约子上的线要一样多。有的直接用线穗,那线穗要整得一样大。对纬线则要用穗车子(用铜或铁条制成的半圆形,卡在线穗子两头,使线穗子自由转动),左手提着上有线穗的穗车子,右手拿莛杆,当中有个用厚葫芦皮刻的穗脐子,来回地向上缠线,做成安在织梭里用的长穗子,用时从穗脐子带出的线头从穗子里向外抽线。整好线后对经线要进行牵机,就是把若干单股线缕成缕,数量按布的宽度而定,因太长,又无法一次牵那么多头,机匠们都是把约子或穗子挂在墙上,地上楔很多木楔子,来回牵着线向上挂,并边挂边打“焦”。牵好机,收起线来后,还要进行浆线,就是用稀面糊把线搓一遍。接着进行涮机,要找晴好天气,用黄草根制成的刷子,将沾有面糊的线刷开,并缠到能上机的专用工具上,一般是边刷、边晒、边缠,浆的线要当天刷完。而后再经过递蹬、上杼等操作过程,就可以上机织布。牵一次机,一般只织一至两个布(每个布宽0.5米,长24米)。我的亲戚自家有土织布机,自己会织布,有些人家是请机匠织,有时几家合伙织。合伙的办法是大家凑线,织成后按线的比例分布,最后人们按自己的需要,染成不同颜色或汪青,而后做各种衣物。我的亲戚那几年每年都给我家孩子做几件自家纺线织布做的衣服,是先把线染成红色和绿色再织成布的,一般是条格子或方格子图案,布虽粗点,但穿起来既柔软又结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