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让”的内涵(刘波涛)

 文化佳园 2020-09-08

“让”多么平和温柔的字眼,然在它前面多增加一个字,那情况就大有改变,大不一样,如:不让、忍让及谦让。

现实生活中,只是因为一个“让”字,却能考验出一个人多大的内涵、城府和龌鹾。如安徽省桐城市出名的“六尺巷”,就是因为清朝大臣张英,为化解邻里地皮纠纷,用一个简单的“让”字,轻松解决两家矛盾问题,还留下千古美名。

在想想当今社会,就是为了一个“不让”,将矛盾激化,轻者恶语相加大打出手,重者闹出人命家破人亡,痛哉!悲哉!“忍”字头上一把刀,遇事多冷静多思考多谦让,回头看,那则是蓝天一片海阔天空。

“忍让”是什么?就是“让”与“不让”之间作出一种退步、一种妥协,是一种忍痛割爱的让出行为。古代先贤总结人生时曾谆谆告诫子弟:“牙齿硬了一辈子,颗粒无存;然舌头软了一辈子,完好无损”。可见,适度“忍让”不仅是一种生存策略,还是一种处世良方,更是一种幸福快乐之源。当然,“忍让”不是叫人无原则地忍痛退让,涉及人格尊严和生命安危时,就不能“忍让”。

做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谦让”。“谦让”是什么?就是谦虚、谦逊地礼让。“忍让”有时是被逼迫的,而“谦让”则是主动地展现人性美好德行的一种行为。偶尔一次“谦让”没有什么困难,难的是一辈子“谦让”。即使“谦让”叫人一辈子很难做到,可是为了事态美好发展,还是提倡尽最大努力往这方面修炼,因为“谦让”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如果人人都能够做到“谦让”,那生活就会呈现美好安宁的大好局面。

所以说“不让、忍让、谦让”,三种态度就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在待人处事方面,选择哪一种方式,那就决定了生命快乐的长度和程度,决定人生意义的广度与深度。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力争要让“让”成为一种自然的处事方法,让“谦让”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德,让“忍让”成为一种力量,一种胸怀,那么,长此以往,人生就会变的更加平和更加多彩更加灿烂,让爱充满社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