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婆婆和老公又呛呛起来了!”

 李清浅呀 2020-09-08

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

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这是一个超级接地气的公号

文|李清浅

01



一个读者给我讲她婆婆和她老公动不动就呛呛起来。

某天她和老公带小孩儿出去玩儿,出去前带了满满一杯水,孩子喝完了,她就又买了一瓶,给孩子灌上了。

晚点他们回到家,婆婆看到那一大杯水,语气不善地说:这么热的天,你们两个大人带孩子出去一天,都不知道让她喝水吗?

她知道婆婆误会了,婆婆只看到那满满的一杯水,并不知道是后来重新灌进去的,她刚要解释,暴脾气的老公已经和婆婆呛呛上了:我们就是两个大傻子,我们能知道啥?同样地语气不善。

她见状忙解释是怎么回事,婆婆于是骂自己儿子:有话你不能好好说啊?

儿子反驳:你好好和我们说话了吗?你看你那话是怎么说的,上来就指责我们没给孩子喝水,还我们“两个大人”,言外之意,我们白长这么大了,连照顾孩子都不会?

婆婆忙说,我这不是关心孩子吗?这么热的天,怕她渴着……

婆婆经常是这种说话方式,她老公好像很烦妈妈这样说话,会用更难听的话反驳。

有时她听他们唇抢舌箭的,会感觉真的没有必要这样子互相伤害,在她看来,无论婆婆还是老公,都是为了对方好,可他们却以一种很糟糕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读者明明是来向我倾诉烦恼的,我却非常敏感地发现,我也有这样说话的时候。

我也有这种“想当然”不好好说话的时候。

02



比方某天老秦下班后,坐在沙发上看手机,我随口说:下班就知道玩手机,你也管管孩子,陪他们玩玩。

老秦是这样反驳的:我正在交话费好吗?你知不道手机已经欠费了吧,你从来没有交过话费吧?

批评老秦的时候,我通常是带着几分怒气的,因为我觉得他下班后应当陪孩子,而不是“玩手机”,所以才会出言责备。

老秦也不是“善茬儿”,他觉得被冤枉了,他明明是在交话费,我却说他玩手机,他于是也给我扣了一顶帽子——从来没交过话费。

按理我误会他在先,这种情况下我应当说,不好意思冤枉你了。可是更刺激我的是,他给我乱扣帽子,什么叫我从来不交话费,我经常交话费啊……更不要提,我之所以误会你在玩手机,是因为你的确经常玩手机啊……

这种交流模式多么像前文读者提到的,她婆婆和她老公的交流方式。

毋庸置疑,我们的说话方式都有问题。可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我即使看到他在沙发上玩手机,也可以心平气和地说:你去陪孩子们玩一会儿好吗?

老秦明明也可以说:好的,等我交完话费。

这样一场争吵就避免了。

我承认我的开场方式有问题,因为它决定了这场对话的走向。

事后我也会反思,刚才为什么要那样?我其实希望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希望自己更有耐心,更会沟通,尤其是和 家人。我希望和老秦说话的时候不要动不动就批评他,我希望孩子没有达到我预期时,我能更和善更有耐心。

我讨厌某个瞬间接近爆炸的自己,我不喜欢那样的自己。

03



记得我曾经和小又一个同学的妈妈聊天,我告诉她,有时让我生气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方的态度。

我还给她举例子,我说小又做口算时,有一次14-4的得数是0,我批评他,这么简单的题不应当做错,小又说他会做,他只是看错了,不能算做错。本来我只有三分气,他这态度让我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

那个妈妈说了一句话让我愣了很久,她说,咱们说话前本来就已经有三分气了。

还真是,因为这三分气垫底儿,我们说话先带了刺儿,因此也不会去反思,孩子貌似幼稚的辩解,是一种自我保护,是怕招来更严厉的批评。

有时我会想,是什么导致了我们这么说话?为什么我们这么粗粝,为什么劈头盖脸就一通责备?是太累,压力太大,还是我们不够有涵养,甚至因为我们不具备沟通的智慧?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再有耐心一点儿,再和善一点儿,好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说过有一次我说话很大声,绵绵说,你不要说“绵绵”(她学我很大声),而是说绵~~

一个两岁的小朋友,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希望,提出了改进方式,为什么我们这些“大人”,反而没有两岁的小孩儿清楚自己要什么呢?

最近在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真是让我获益良多,书中提到,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到,我们的沟通其实很“暴力”,会伤害到别人,他提倡通过观察、表达感受、需要、提出具体要求等四要素进行沟通,我发现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学会沟通的方式。

简单分享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第一,观察。

注意,是不带道德评判的观察。比方,你看到沙发上有只脏袜子。这是你观察到的。你只要描述自己看到的就好了,千万不要带上评判:你总是把袜子放到沙发上。你这个人一向乱丢东西。你从来不注重整洁。你总是添乱。

你只需要说:我看到沙发上有只脏袜子。

第二,感受。

沙发上这只袜子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注意,不要说“你要气死我啊”“我快气疯了”这种太夸张的句子。而是尽量平和的感受:我觉得不开心。我有点儿不太高兴。

第三,需要。

表达需要一定要具体,比方,用“妈妈,你能给我做碗炸酱面吗”代替”妈妈,你能给我做点好吃的吗”,用“你可不可以七点前回家”代替“你能不能早点回家”。

第四,请求。

是请求,不是命令,示弱有时效果更好。比方,我希望你帮我收拾一下垃圾。而不是:你快点帮我收拾一下垃圾。

说起来很简单,操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我们可能过几天会忘了这四要素,没关系,因为想养成一个好习惯,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反复提醒自己就好。

一起加油~

今日小确幸:

前不久老秦的生日,我曾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

他想了想说,我想要的生日礼物,不是物质的,而是技能,比方,我想写一手好字,想会一门乐器。

我说这种礼物我送不了,首先,它需要你自己先do起来,然后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才能见到效果。

人到中年,某些物质的东西,已经不能满足你的心愿,你想要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