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报喜”更要“报忧”(王宇平)

 文化佳园 2020-09-09

每到写总结时,一些单位和个人都要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做一番评价,要展示成绩、总结经验;更要揭露问题、敢于亮丑。这样,才显得厚实深刻、富有意义,才能对今后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然而现实中,有人写总结时总是大肆宣扬成绩,把芝麻说成西瓜,说起不足就含糊其辞、一带而过。单位总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怕揭露问题给单位和领导抹黑,而有些领导则正是闻喜则乐、闻忧则怒,久而久之,报喜不报忧就成了一些单位和个人的常态工作方法。有些人,摆现象如数家珍、谈危害康概激昂,却看不到自己的危险,他们光会手电筒照人、照不到自己的问题,更感觉不出自己的“亚健康”。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危险无时不在,比如有的干工作缺乏激情,遇到矛盾则绕着走、触及责任就怕担当、过着得过且过熬年头的生活,可见其精神懈怠到了何种地步。有的人本职业务难上手、遇到问题直摊手,可见其能力多么不足。还有的人办事弹性很大,“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这足以证明他自身存在着消极腐败的因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总结、自敲警钟、自觉纠正、总结教训吗?

明朝刘伯温写了一则寓言《乌鸦与喜鹊》,说的是北邙山米子鹿一家人办喜事时,笼中喜鹊助兴,婉转鸣唱;槐树上乌鸦却“呱呱”乱叫,扰乱筵席。一老人称:“乌鸦是在警示和驱赶沉迷于欢乐的人们,有洪水要来了,大家赶快去逃命吧!”米子鹿不信,认定乌鸦是丧门星,报忧不报喜……,一家人更喜欢喜鹊的婉转歌唱。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米氏一家三代36口人坚守“阵地”。不料洪水果然汹涌而至,但此刻这家人已经无处可逃了……。寓言给予人的启示颇深——没有忧患意识有时可能会招致灭顶之灾的!中央领导同志曾谆谆告诫全党同志要时刻警惕“四个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时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但有些人说是说了,做起来却把自己“置之度外”。有些人心术不正走上了歪路,却指责“路修得不直”;自己违法违纪受处分,却埋怨组织“教育不够”。这说明这些人不能做到“常思己过”。怎样才能常思己过呢?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把学习当使命、把守纪当生命、把事业当追求。像古人那样“五日三省吾身”,要善于总结正反经验,既讲成绩、也讲缺点;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做“喜鹊”、也当“乌鸦”;既要“报喜”,又要“报忧”。这样,我们的事业何愁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