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园往事:吃桑椹子(作者:许广洲)

 文化佳园 2020-09-09

记得儿时的村庄,宅前屋后有不少棵大小不同的桑树,虽不像柳树、榆树、春树那样高大,但枝叶比较茂盛。大的桑树约近10米高,直径20多公分。当时农民喜欢种植乔木桑树,很少栽植专供养蚕用的灌木桑树(当时农村主要以种地为主,养蚕的家庭相对较少,规模也小)。这是因为桑树树干木质坚硬耐磨,柔性好,可以制作犁托、耙挄、及铁锨、钊钩的把柄,可以打制桌子、凳子等,很耐用。桑树的粗的枝条可以弯曲做弓背、做篮子提梁,桑叶可以喂蚕,还可以泡茶喝去火明目。每年夏天,当桑椹子成熟时,红的,黑的,白的挂满了枝头,孩子们总要不时地爬上去尝个新鲜。桑椹子软软的,亮亮的,甜甜的,既可以充饥又可以解渴。这对当时根本吃不上水果的农村孩子们来说简直是天赐大餐,是终生难忘的美妙记忆。
桑树上偶尔可见到趴在叶子慢慢爬行的桑水牛,长着长长两只角,形象很可爱,捉住系上线飞起来有嘤嘤的响声,很好玩。孩子们喜欢折下桑树条子用来甩泥蛋,利用其惯性,可以甩到高高的空中,最后消失在很远很远,值到看不见的地方,这种游戏很有刺激性,孩子们爱玩。冬天桑树枝上会结着硬壳壳状的瓢虫卵,摘下来一头有个孔,可以当响巴吹。按照村民的传统说法,采集七个作为一副中药,烧熟吃掉用以治疗遗尿。有时还会在别人挖桑树时,剥掉桑树根里的内皮搓成绳鞭玩。桑根的内皮刚剥下来时,像皮条一样,十分柔软,有很强的韧性,可以当赶牛鞭子甩。但是如果干了,就会定型了,掰都掰不动。但用水一泡就又甩动自如。
农村种桑是农耕社会形成的千年传统,古代农民有在房前屋后栽种桑树和梓树的传统,因此常把“桑梓”代表故土、家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