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醒世恒言: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写在第39个世界粮食日(陈景胜)

 文化佳园 2020-09-09

        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眼下又正是秋粮收获之时。据农业农村部15日数据显示,目前秋粮已收获近7成,增产趋势明显。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日前表示,到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创纪录的“十五连丰”,今年的产量有望连续第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截至10月14日,全国秋粮已收获8.6亿亩,完成66.8%,进度同比持平。其中,中稻(一季稻)已收65.2%,玉米已收71.9%,大豆已收79.8%, 丰收在望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最近,媒体不断呼吁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为此,央视还推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系列报道,看了近期关于“舌尖上的浪费”的报道,我意识到,餐桌上的浪费,不光是多花点钱的问题。很多人因为讲面子、讲排场,应酬时会点很多菜。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大家已经对这种中国式“剩宴”司空见惯。请看以下触目惊心的数字:

  餐饮是社会共有资源,任何浪费都在消耗社会财富,还会污染环境。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仍有几千万人尚未跨过温饱线。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 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发人深省。

  其实,“舌尖上的浪费”也是一种腐败。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党风喝坏胃。我们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所以,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首先要拿公权开刀。要求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为何管不住公款吃喝,又为何管不住公款吃喝中的浪费?根本的还是制度不够严厉和监督不够有效。只有刚性的制度兜底,只有对制度的令行禁止,才能在落实中遏制奢侈。公款宴请,打的是公务旗号,这种“不揣腰包”的浪费行为,相比于贪污受贿,可能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同样是腐败行为。公款吃喝中的食物浪费,不仅糟蹋了公共财政,还会起到恶劣的负面效应,助推浪费食物现象愈演愈烈。“己不正,焉能正人”?如果连公职人员都没有底线地糟蹋食物,又如何要求民众俭省节约?如果公职人员浪费公帑,又如何取信于民?

  这里的关键,还在于各位“一把手”要带头。只有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吃喝请送之风才能刹住。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出台后,许多地方出现年会退订潮就是证明。一个有效杜绝奢侈的规则,就是不对公款吃喝过度宽容,不让“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监管的灰色地带,该处理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我们要堵住公款消费的通道,既是对社会公共财富的节约,也是对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尊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应成为所有公务人员的品格和道德。同时,还要有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使严格的公款接待制度落到实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期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今天,你吃光了盘中的食物了吗?最近,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引发关注,晒出自己吃得一干二净的盘子。但愿“放下面子,留下光盘”能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从而让“光盘行动”成为一种风尚和常态。

  从发起人的几条微博开始,网友迅速响应,人民日报在腾讯微博也随之发起“光盘行动”,加上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以及公众人物的关注和转载,这一活动急速升温。

  杜绝餐桌浪费,转变观念很重要。和朋友聚会时,一般都是我负责点菜。要是我点的菜合大家的胃口,都被吃光了,我会觉得特别自豪。大家应该改变“多点菜有面子”的观念,让爱节约、会节约的人成为朋友圈里最受欢迎的人。

  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监督机制。讲约束只能管一时,监督机制完善,才能管长期、管常态。要引导社会形成这样一种舆论,大吃大喝的招待方式是落后、愚昧的方式。简单节俭的吃饭方式与低碳生活、环保理念一样,符合国际观念,是时代的潮流。倡导文明、理性就餐的生活方式,消除中国人“面子”隐忧,杜绝中国式“剩宴”,减少浪费,提倡“光盘”,需要移风易俗。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落实,例行勤俭节约等正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共识。民众期待着深入、长久的落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