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500吨卖不动,现又12万吨滞销,8毛一斤,吃货:还吃不起

 农民话农村 2020-09-09


导语:先500吨卖不动,现又12万吨滞销,低至8毛一斤,吃货:还吃不起

金秋9月,对农业来说是一年当中最闹情绪的时节。有农民大丰收了,喜笑颜开,有些收成寥寥无几,愁眉苦脸,有些亏损巨大,伤心欲绝。秋季收成的每一个结果,都牵动着千万农民的心,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来年的生活。进入9月之后,又迎来了一个大滞销消息,笔者听了都觉得有些难过。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上个月在福建厦门地区出现的一个龙眼滞销的新闻,当时爆料是有500吨卖不动,更详细的信息是大致有500亩的龙眼果园,其中龙眼树大致为500*15棵,也是7500棵左右,每棵龙眼的产量大致在100~150斤,预估算起来就是相当于有500吨卖不动了。随着上月初这一滞销消息传出之后,社会各界就开始伸出援手帮助产地。

然而这一事件才过去了一个月时间,龙眼的滞销依旧让我们记忆深刻。可是进入9月之后,四川地区又出现了一个大规模龙眼滞销。据了解在四川泸州地区有近12万吨的龙眼滞销。当地收购价最低达到8毛钱,果农即便是愿意接受这个价钱,也很难找到收购商购买。

龙眼是我国传统的水果,种植历史相当悠久。目前在我国南方多地均有种植,其品种已经发展到几十种。不过笔者在这里要纠正一下龙眼的叫法。很多人总是把龙眼跟桂圆当成一类,实际上龙眼是龙眼树上新鲜的果实,而桂圆是龙眼果实晒干之后的另一种叫法。有些人总是把树上的龙眼叫成桂圆,实际上他们的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龙眼树上的龙眼是不能称为桂圆的。

四川泸州的龙眼要比福建的龙眼晚一点成熟,相差差不多一个月。当地的9月份才是成熟上市季节。从当下的滞销情况来分析,主要是产量比去年多了1/3,属于丰产年份。而从价格来看,最低价8毛,与去年的2元一斤相比,相差甚远。产量多了,价格下跌,对于收购商来说是件好事,至少在选择收货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压低价格的成本。

而对于果农来说,如今12万吨滞销,龙眼一旦在当季没有卖出去,那只能拿来晒干当桂圆了。桂圆的价格相比龙眼来说,价钱会翻几番,但许多农民却不愿意这么干,主要是晒干之后的桂圆重量要轻很多,再加上人工成本,整体算起来并不划算。

龙眼收成有多种出售方式,可以鲜卖,也能晒干当桂圆卖。在过去几年里,常听说其他水果滞销,龙眼滞销却很少见。如今连龙眼都滞销了,那说明这整体行情非常不好。有人说是今年经济影响,有人说是农民盲目扩种造成的。至于原因是啥,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12万斤的龙眼能有个销路,农民能把手里的货卖出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