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打卡笔记|钱先生《宋明理学概论》

 葳蕤生辉 2020-09-09

第一次知道钱先生应该是十几年前,当时有点书荒的我,上网搜集图书,当时我还是不喜欢看近人的书籍,沉迷于诸子百家和网络小说之中,现在想起来,有点浪费大好青春年华了。不过细想,那时

對於我來說,对钱先生最深刻的影响是,建立新雅书院时在地基中埋入四书。当时很震惊也不知道怎么心里有种感动。其实对于我这种好奇心很强,涉猎各个面,每一个面都浅尝辄止的人来说,不知为何会感动。有点看悲情小说的感觉。

那时留意收集了钱先生的一些电子书,没有看。

几年前,亦师亦友的徐老师,再给我说钱先生时,我便有了想读他全集的想法。不想读钱先生的第一本书《国史大纲》看了一章过多一点就搁置。完全读完的第一本书是《中国思想史》,以后读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学龠》。去年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加入“读钱穆”读书会,跟着大家一起读书,也就有了读《宋明理学概述》的每天读书打卡记录。

读书要看缘分,不是每一个作者的书,都可以让我静心逐字逐句的去读。很多书,都是快速阅读。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我才终于决定逐字逐句读钱先生的每一本书,而且不是只读一遍。是要多读几遍。也感谢读书会的组织者及共学的书友。

《宋明理学概述》的每天读书打卡记录:

宋明理學所備知識太窄,於是先理清其學派源流: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王安石荆公学派

司马光温公学派

苏轼的蜀学等派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

胡安国、胡宏、与张栻的湖湘学派(以“性”为核心概念”)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

陆王心学于程朱理学日趋僵化之际,而盛于明代中后期。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则于心学日趋式微之际,与事功学派合流而盛于清代。

對於宋明理學,我大概看了幾家的綜述,還是自我覺得南師的這段話說的很好。

综观理学之整个体系,可析为一大纲、两宗旨、三方法:一大纲者,要使学问与道体合一,至于“极高明而道中庸”,此为朱陆及各派之所同;两宗旨者,即朱子以“道问学”为尚,陆子以“尊德性”为主。“道问学”须多识前言往行,以博识弘文为务;“尊德性”则以体会得心性本然,则本立而后道生,其余皆在其中矣,此朱陆之所以异也。然其宗旨虽异,但皆主张从用工夫入手,至用工夫之方法,则有主“敬”、主“诚”、主“静”之不同;不论其用工夫方法以何者为是,而此所称用工夫之实,稽之先儒,均乏前轨,《语》《孟》之教,未尝及斯,《大学》所举之止、定、静、安、虑、得之次第,不过提示其要略耳。夫用工夫之说,本起源于佛法中之禅定,唐宋间禅宗之辈,不论僧俗,统皆于此致力,儒者效之,乃倡致学之道,必须于静中养其端倪,所谓“主敬”、“存诚”,皆止静工夫之一端耳。禅定所诣,差别多途,毫厘有差,谬隔千里;况禅定之极,仅为佛法中一种“定解脱”之学,至于“慧解脱”,则当尤有进焉。理学儒者于静定工夫,确有一番心得,但论其极致,大抵至于初禅二禅境地者为多,若言圣凡迥脱,如肇法师所云:“能天能人者,岂天人之所能。”非其所诣矣。禅宗三祖有言:“才有是非,纷然失心。”理学家者,尤皆未脱此一圈套,如能进而超越乎此,则两宋理学,当别有一番面目矣。

宋明诸儒之论心性、理气、性情、中和、形上、形下、已发、未发之理,皆有其独到之处,故认心身性命之学,宇宙万有本体之元,都已透彻见到,只从此一理上出发,未免有草率之嫌。充其所学,只是心理学上最高修养,使妄心意识,磨砻干净,留个荡荡无碍,清明在躬,即认为是妄心净尽,天理流行,衡之唯识家言,正是澄明湛寂之处,尚为第七末那识(意根)窠臼也。以言禅宗门下,正好痛吃辣棒,此中理则,比引繁多,姑置毋论。

以去人欲之私,存天理之正,为理学家修养之鹄的,如程明道云:“天理二字,是我自家体贴出来。”程伊川云:“人只有个天理,却不能存得,更做甚圣人。”周敦颐主“诚”,平生以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伊川及朱晦庵(熹)则主“敬”,上蔡之“常惺”,龟山主“静”中观喜怒哀乐未发前,作为气象。和靖之使其心收至不容一物。虽皆精辟独到,要之不外乎有个澄澄湛湛境象,都是识阴区宇,若到禅宗门下,首须痛棒一顿,教令放下,直叫大死一番,贬轧得无地可容,而后转身一路,方可认得从来门户;若此之不落凡情,即取圣量,尚非知解宗徒所取,以言证悟,戛戛乎难矣。以此而论宇宙万有本体,终不外以思量分别之心,从我此心内之宇宙,比拟万有之宇宙,以推测其似,非究竟之理也。禅宗心法则超于是;故理学家言,若引之哲学思想范畴,则有可取,谓其进乎道矣,实为大有问题。

四位先生成就了最初的宋學。找了一篇歐陽修撰寫的《泰山先生孫復墓志銘》對這位大師的人德再次拜到。原文如下:

先生讳复,字明复,姓孙氏,晋州平阳人也。少举进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著《尊王发微》。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以弟子事之。

先生年逾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迪将以其弟之女妻之。先生疑焉,介与群弟子进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而欲托以子,是高先生之行义也,先生宜因以成丞相之贤名。”於是乃许。孔给事道辅为人则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屦侍左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反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嗟叹之,而李丞相、孔给事亦以此见称於士大夫。其后介为学官,语於朝曰:“先生非隐者也,欲仕而未得其方也。”

庆历二年,枢密副使范仲俺、资政殿学士富弼言其道德经术宜在朝廷,召拜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尝召见迩英阁说诗,将以为侍讲,而嫉之者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七年,徐州人孔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坐贬监虔州商税,徙泗州,又徙知河南府长水县,签署应天府判官公事,通判陵州。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上言,孙某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监直讲。

居三岁,以嘉佑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以疾卒於家,享年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先生在太学时为大理评事,天子临幸,赐以绯衣银鱼。及闻其丧,恻然,予其家钱十万,而公卿大夫、朋友、太学之诸生相与吊哭,赙治其丧。于是以其年十月二十七日,葬先生于郓州须城县卢泉乡之北扈原。

先生至《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间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於秘阁。先生一子大年,尚幼。铭曰:“圣人既殁经更焚,逃藏脱乱仅《传》存。众说乘之汩其原,怪迂百出杂伪真。后生牵卑习前闻,百欲患之寡攻群。往往止燎以膏薪,有勇夫子辟浮云。刮磨蔽蚀相吐吞,日月卒复光破昏。博哉功利无穷垠,有考其名在斯文。

范文正公和欧文忠公,这两个人,在立功立言立德上都有建树。文正公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影响了后世很多人。其重视教育,参与教学。文忠公,参与修史,除了他在诗词文章上的造诣,很多人忽略了他也是一位史学家。《新唐书》、《新五代史》里面有他对宋朝当时的施政举措和谏言。

李覯和王安石注意到經濟制度的重要性。足見他們在政治上有交集。

司馬光雖然後代人詬病他很多,我還是覺得每個人立場不同。需要理解。畢竟我們詬病他的人,沒有他的高度和業績。

初期有大部頭的著作,中期就少了點。

努力學習。

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我們很多人知道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錢先生對周夫子的理想把握很好。

若要强通万理,要求物理之无所不通,则是有我之私见,如是将走入一种术,而失却物之真理。此处需好好玩味。

張載苦學的精神值得學習。理想還是要深思熟慮之後才使得更加成熟。

横渠之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

西铭要好的看了。

程颢一位春风和气的人。

明道先生待人如一面春風。己立后,自能了当天下万物。

坚持原则的帝王师。

北京下雪了。雪天除了上班就是看書。雖然沒有茶爐烹雪,也是另一番情。

程門四弟子种能在再傳弟子出一個朱子集大成。

宋学南渡,学术上趋于成熟了。

胡氏一门父子三人,学术有承传,又有不同。

以前對宋明理學這一塊了解減少。除了幾個在政治上這週建樹的人知道的較多。對於三胡幾乎不知。需要努力補課了。

朱、张两人思想上之交互受益,遞转遞深愈入愈细之大概。关于门户之见,须更加精谨慎对之。

看了朱子求学的历程,不由得感叹!遇到影响一生的老师太重要了。

朱子的讀書法以及其靜坐功夫都需要不斷玩味。自孔子之後有一個將文化下降的人。註疏四書,讓以後的讀書人入門四書之後再治五經。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在用朱子的讀書路徑讀書。

陸九淵的《讀書》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此詩讀書方法。

陸家三兄弟,也是值得我們今天的人思考家族的存在意義何在。九淵是心學的鼻祖。

載入《宋元学案》中吕氏一门共七世十七人。可见吕祖谦的家学渊源多深。

龍川先生有才氣還有膽識,上書皇帝言:國家立政之本,論天下形勢之消長。對朝廷與金約和之事有不可之看法。足見其政治傾向是不言和。當時之宋,多數文官言和,武官主戰。

此辨子思中庸末必是孔子遗书,他又说:世以孟子传孔子。  

此处应为录入之误。孔子生于孟子前。

只有認真讀書,才能知道為什麼歷史是不斷的循環往復。

最近老覺得看宋明理學還得看相關的歷史,要不總覺得對人物的理想形成不好深入了解。

凡事都要做功夫。宋學後期的學人越來越傾向佛老了。為何會出現此種情況,與宋朝越來越岌岌可危有關嗎?喪亂中人們的心裡和理想會出現波動。也會出現各種不安。

以前沒有太關注過這幾個人。還得努力學習補上。

到金元了。

進入元明身感時代氣象較弱的時候人的氣象也會變的不同。環境與人相輔相成。

看了陽明先生的《傳習錄》總覺得裡面有太多的佛老。

努力學習。理學的幾個大家著作也要讀了。

總覺得陽明融入了佛的理想有點多。有點佛家的偈語了。

陽明先生有修道有參禪,其修身悟道的功夫值得玩味。記得看陽明大傳是提到玩易窩,個人覺得他對周易有很深的參悟,傳習錄沒有豬篇看完,不知其中是否有進一步的闡述。

留待他日看了。

这本书快看完了。对宋明理学的相关人物有了一个大概得了解。

继续努力学习。

简介: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 )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5岁,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