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豪千秋:我的外祖父——"盖世之杰"吴禄贞 (作者 徐小玉)

 文化佳园 2020-09-09

                荆山楚水  磅礴精英  代有伟人  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  盖世之杰  雄图不展  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  谈笑相逢  倡义江淮  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  关山万里  提兵燕蓟  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  石庄联军  将犁虏廷  建不世勋               

                猰貐磨牙  蜂虿肆毒  人之云亡  百身莫赎

                ……

                               --孙中山

    以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悼吴禄贞》。前八句是对吴禄贞的高度评价与赞扬:称他为"振我汉声"的一代"伟人",并对这位"雄图"未展就"殉国"了的"盖世之杰",深感惋惜!

    "昔在东海  谈笑相逢"讲的是1899-1900年,二人在日本时的交往:1899年秋,禄贞带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由东京去横滨拜访孙中山先生,谈笑中,深被孙先生的革命主张所感动,当即加入了孙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孙先生对这位留日学生中的领头人--留日学生中的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的创始人,则十分欣赏,认为他"头脑清新,志气不凡"!

     "倡义江淮  建牙大通"指的是1900年夏季的事,当时义和团在北方十分活跃,孙先生有意趁机在南方起义,所选地为惠州。禄贞则提出以夏口(武汉)为发难基地的建议,即"倡义江淮",孙先生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在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起义,自己负责珠江流域的起义工作,而年仅20岁的吴禄贞,被孙先生派回国,负责长江流域的起义工作。"建牙大通"指吴禄贞在长江流域的自立军起义中,任"前军"指挥一事,"建牙"即出师,前军曾一度占领大通(铜陵),使清廷大为震惊!

    "契阔十年  关山万里 提兵燕蓟  壮心未已",此后十年,二人天各一方,未能再相见;十年后,已身居新军第六镇(师)统制(师长)的吴禄贞,仍是以革命为己任,正筹划北方起义!

"滦州大计  石庄联军  将犁虏廷  建不世勋"指吴禄贞曾亲赴滦州与张绍曾(第二镇统制)、蓝天蔚(第二混成协旅长)商定南北夹击攻占北京之起义大计,而后来又赴娘子关晤阎锡山(山西革军都督),共同商定组织燕晋联军,他被推为联军大都督,和北方起义的总司令,计划兵分三路,夺取北京!武昌起义后,清廷把主要兵力都派往南方去镇压起义去了,这正是北方起义的大好时机--将犁虏廷--清廷就会被一举推翻,那岂不是建不世勋吗?

    "猰貐磨牙  蜂虿肆毒  人之云亡  百身莫赎":猰貐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吃人的猛兽,蜂虿指蝎子类的毒虫,此处都借喻革命的敌人,就是他们杀害了这位盖世之杰!1911年11月7日凌晨,吴禄贞被刺于石家庄火车站侧他的临时司令部内,元凶是袁世凯!!袁当时是清廷派往南方镇压起义的钦差大臣,11月1日又被授命为内阁总理,而吴禄贞把守在石家庄,正好切断了他的后路,他不杀吴就不能到北京,他的全盘计划就无从实现!禄贞之死,给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

    次年春,黄兴等人发起在上海张园为吴开追悼会,时间定于1912年3月12日,即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吴禄贞的诞辰日。此时,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日理万机的孙中山先生,特写了此悼词,并派他的秘书长代表他出席了追悼会。同时,他还颁发了第一号抚恤令,吴禄贞按陆军大将军例抚恤遗族。

    吴禄贞的追悼会,还同时在太原举行,各省均有代表参加,与会军民达上万人之多!主祭台上的会标为"燕晋联军大将军吴公绶卿追悼会",两侧为黄兴的大幅挽联:"李北平之将略,韩侍中之边功,大厦正资材,公缓须臾,万里早空胡马迹;罗斯伯其激昂,来君叔其惨烈,二难同赴义,我悲后死,九原莫负故人心!"吴夫人携子、女,亲临大会。

    延边百姓闻噩耗后,即自发地在延吉北山学堂为之开追悼会,以感他"为边务督办遗爱在民"之恩。人们披麻戴孝、痛哭流涕、络绎不绝地涌向灵堂!人们举着"白山峨峨,黑水洋洋,我公之德,山高水长;白山郁郁,黑水汩汩,我公之悲,山摧海泣!"的挽联;人们举着"一疏救民心不保,三年出塞爱长留!"的挽联(吴禄贞于1907--1910在延吉戍边,任边务督办);人们举着:"延(吉)珲(春)赖公以存,凶闻相传,半壁河山齐下泪;英烈为国而死,招魂痛哭,百灵风雨尽增愁!"其悲何其深,其情何其浓!延边百姓对他无限怀念,因为"延(吉)珲(春)"的确是"赖"他"以存",没有吴禄贞,在中日"间岛问题"之争中,这片疆域岂能保住!

    1911年11月9日,武汉前线得知噩耗,革军将士大震,拨剑斫地,在阵地上树上"为吴禄贞报仇雪恨!"的旗帜,纷纷请求出师北伐,在黄兴指挥下,他们兵分三路进攻被清军夺去了的汉口。

    孙中山先生为之亲笔写悼词的人,闻所未闻!被孙中山誉为"盖世之杰"的人,舍吴禄贞又有谁? 

    今天的年轻人,可能知道吴禄贞这个名字的并不多,因为他毕竟离我们而去已有九十年了。但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请记住这个名字--吴禄贞!他曾是国家的精英,民族的脊梁!为国家、民族的富强、兴旺,他献出了自己年仅三十一岁的生命!

    我从小就知道这个名字,知道他是在他领导的北方起义即将举事的前夕,被刺客刺杀于石家庄的,刺客还丧心病狂地取下他的首级去邀功请赏,而这一事件的元凶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中国人历来很讲究人死要有个"全尸",而吴禄贞的首级始终未能找到!安葬时只得用铅为他浇铸了一个。如问我这一切是哪儿得知的?是从母亲那儿得知的,她叫吴忠华,是吴禄贞的长女,外祖父牺牲时,她年仅七岁。

    80年代初,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史丛书",其中之一卷为《吴禄贞》。81年,我们接到此书作者赵宗颇先生(上海师大历史系教授)的来函,向我们谘询几个问题,于是母亲派我专程去了一趟上海,这就是作者在"后记"中所提到的:"在编写过程中,蒙吴忠华先生令其女儿徐小玉同志从厦门来沪,和我们一道商议编写提纲"的来由。赵先生主要是问了我们几个与外祖父家庭及生活有关的问题,末了,还问我:"你们现在吃黄瓜吗?"这个问题别人听来也许会感到奇怪,但,这可是吴家家史的一部分。母亲说吴家的确有过不许黄瓜进门的日子,那是因为外祖父15岁那年,他父亲外出讲学,归途中身染重病,因口燥而食了生黄瓜,到家未久即身亡,家人是从他打嗝的气味中,发现黄瓜这个"罪魁祸首"的!从此,吴家忌黄瓜!其实,我想黄瓜可能是"替罪羊",不过每当见到它,都会使亲人想起故者,所以它曾一度成为吴家的禁忌。从这一提问中,可见赵先生研究工作有多细致啊!

     从与赵先生的交谈中,我更了解了外祖父在近代史中的地位了。可以说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而赵先生则是吾师。赵先生是东北人,而东北延边是吴禄贞战斗、生活过三年的地方,是吴禄贞从日本垂涎三尺的、张着的血盆大口的口边夺回来的,吴禄贞为保卫这片疆土,建下了不可磨灭之功!这也是清朝晚期唯一的一次未以"割地赔款"而告终的对外交涉!吴禄贞在东北可谓是有口皆碑的人物,自然会引起赵先生这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东北籍学者的特别注意!至于建不世勋一事,他更是感叹不已地对我说:"要是你外祖父不被刺,他所拟订的三路大军合击北京的作战计划付诸实行,先把北京的清朝政府铲除,然后乘胜麾军南下,与武汉义军共同夹攻冯国璋的北军,辛亥革命就会取得更大的胜利,中国的历史也许会呈现出另一种局面!"这真让我有"胜读十年书"之感,不由我茅塞顿开!赵先生所说的"另一种局面",当是指袁世凯的窃国之梦成空吧!那随之而来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当然也就不存在了,中国的历史岂不就可以跳过那一黑暗时期了?

    1982年5月《吴禄贞》一书,在上海正式出版了;无独有偶,同年10月,《九边处处蹄痕--吴禄贞传》,在台北出版了!这绝非巧合,而是历史使之然。吴禄贞的传略早就有人写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又为他出了更为详细的传,而且是海峡两岸不谋而合!

    我于是萌发了一个念头:要是把吴禄贞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搬上荧屏或银幕,让更多的人了解,岂不更好?因为,这将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好戏啊!我曾与一位相识的部队剧作家谈过此事,对方说他忙,另有任务,而未肯接受。我想,求人不如求已!于是开始了大量搜集资料的工作,于是多年来笔耕不已,于是不厌其烦地十易其稿。本子早在十年前就被一家电影制片厂看中了,后来又被一家音像社看中,不过,他们都说,这是一部大片,那巨额投拍资金,实难筹!一位国家一级导演还与我结成了"联盟",我们曾多次为此事奔走过,但,好梦仍难圆。去年秋后,我决定先"纸上谈兵",将长27万字的电视连续剧本,交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让它先变成铅字吧!该出版社的优势是对外有七、八个销售点,面对全球的炎黄子孙。今年--新世纪的第一年--三月,我为之忙碌了十八年的《盖世之杰--吴禄贞大将军》电视剧文学剧本,出版了!她被收入该社所编的"世界华文文库--华文文学的精品世界"中,我把她作为我献给新世纪、献给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一份献礼,也作为献给我外祖父九十周年忌辰的一瓣心香!

    在此,请让我把这部传记片的主要情节,也是吴禄贞这位革命先烈的主要事迹介绍给读者诸君--

    十九世纪末叶是一个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期,也是一个有识之士求新求变的时期,幼年吴禄贞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年仅八岁时,他就写出了一副言志的对联:"一拳打倒亚细亚,两脚踢翻欧罗巴!"小小年纪的他,已知关心国事,想的是要把那些妄图瓜分中国的列强,通通打倒啊!

    六年后,少年吴禄贞就读于武昌父亲的梦泽书屋。他虽诗、文均佳,却无心走科举之路。他请求父亲这位饱学秀才,给他讲授格制学(物理、化学等科学),他说:"当今世界列强,无不在科学上远远超过我国,要使国家富强,靠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不行!"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要求他仍要照顾到母亲的愿望,他也答应了,十五岁时就考取了秀才。

1895年春,父亲应邀外出讲课。半年后,身染重病的父亲回到家仅与他们母子见了一面,就身亡了!为生活所迫,十五岁的禄贞只得辍学去当小工。

    1896年1月,他报名投考新军。总督张之洞,读了禄贞的应试文章《投笔从戎争先赴》后,大加赞扬,认为他的"好男要当兵"的论点,令人耳目一新!对文章后面附上的一首言志诗:"开卷喜读战国策,濡笔爱写从军赋。安得一战定三韩,投笔从戎争先赴。"拍手称快!于是传令油印此文,在新军各营和武备学堂内广为散发,以长大家的志气。虽说招兵的年限是十六岁以上,而年未满十六岁的禄贞,被破格录取入工兵营当兵了。他在工兵营操、课两优。半年后,他又被破格指名调入了武备学堂(年限为十八岁以上),后来又是学堂中的高材生。一天,禄贞在数学课上,径直走上讲台,去纠正日本教官演算上的错误,这一大胆行动,引起了哄动,并大长了中国学生的志气!

    清廷采纳了张之洞的建议,下令各省选派学生去日本学习。湖北也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吴禄贞入选。1898年11月,禄贞等人抵达东京,入成城学校学习。他对中国人在日本处处受歧视非常反感,更激发他励志图强的决心。他刻苦学习,课余还读《美国独立史》、《独立宣言》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的书籍。为了"策励志节",他发起、组织了留日学生中的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

    得知孙中山先生到日本后,禄贞带了数名好友,去横滨见孙中山先生,听先生讲革命主张。他对孙先生的主张心悦诚服,当即请求加入兴中会;交谈中他也给孙先生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认为他"头脑清新,志气不凡"!从此,吴禄贞就以民主革命为己任,以一位民主革命斗士的姿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1900年夏镰仓会议上,孙先生采纳了他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的建议,决定趁北方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之机,在南方珠江、长江两流域同时进行起义,并把回国组织长江流域起义的任务交给了他与傅慈祥。由于经费的原因,长江流域的起义,是与康、梁派的革新人物唐才常一起举行,康当时在国外华侨中募得三十万两白银的巨资,答应拨款组织起义。

    在唐才常的倡议下,长江流域的起义定名为自立军起义。自立军共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路,吴禄贞与秦立山为安徽大通前军指挥。会上决定:五路大军于农历七月十五日同时起义!吴、秦领命直奔铜陵大通镇附近,他们与当地会党首领符焕章共同组织"自立军前军"。农历七月十四日,前军在江北桐城县郊祭旗盟誓,宣布起义!吴当即率部直奔大通,秦、符二人则为后应,负责联络南陵、青阳、裕溪的会党,向大通靠拢。

    禄贞率众趁茫茫夜色乘木船至大通南岸登陆,他鸣枪发起进攻讯号,江面上四艘炮艇,如约扯起"义"旗,炮口对准镇上的督销局、厘金局猛轰!二局墙倒屋塌,禄贞率众占领督销局,又攻打厘金局;江面上反戈的炮艇追逐八艘厘卡船,厘卡船纷纷扯起白旗,起义军占领了大通!

    整个自立军的起义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康有为扣留经费迟迟不发),未能按原定日期举行。前军于是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之中,血战七天七夜,最后全军覆没!深夜,禄贞从沙场死人堆中爬了出来……他逃到了上海,一次次甩脱密探的盯梢,终于成功地上了一艘日本客轮。

    吴返日后,入士官学校骑兵科学习,成绩优异。当时兴中会的成员有不少跟着保皇派跑,吴挺身而出,以大通起义失败的惨痛教训,揭露保皇派的嘴脸,为巩固兴中会做出了贡献!

    在禄贞等人的努力下,"中国留学生会馆"在东京成立了。禄贞在会上致开幕词,号召大家团结奋起,并将此会馆比做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独立大厅",他则被大家誉为华盛顿!

    1902年4月,禄贞不顾个人安危,随其他留学生返回武昌,张之洞立即把他扣押了起来。三天后,张提他"过堂",结果张反而被他说服,称他为"奇才",并委以重任,让他当了营务处会办、学务处帮办、几个军事学堂的总教习、会办,他的连连提升,一时轰动武汉三镇!

    他利用职务之便在军、学界大做革命播种工作,并创建了国内第一个革命团体"武昌花园山聚会"。他倡导"秀才当兵",把有先进思想的知识份子,派入营中当兵,去做"改换新军头脑"的工作,以便日后新军能为我所用。这一做法,为后来的武昌首义打下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他也被誉为"湖北革命第一人"。

    1903年6月,在"拒俄运动"后,黄兴自日本归来,他来到花园山向大家介绍留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的情况,而他是作为"运动员"与陈天华一同归国的,准备在国内开展革命活动。他对禄贞在湖北的工作大加赞扬,1903年11月,又邀禄贞去长沙参加"华兴会"筹备会。1904年春节,禄贞又去参加"华兴会"成立大会。会后,与黄兴共订起义计划,决定十月十日慈禧七十大寿之日,在长沙、湘东等地同时起义,湖北将策应。

    此时,禄贞已接到北京练兵处的征调令,调他去任马队监督,因担心此去会"助敌以力",正在犹豫。黄兴力主他北上,认为这是打入敌人心脏的好机会,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禄贞于是抱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决定北上!他们相约:"南北呼应,共成大业!"

禄贞告别刘静庵、吕大森、宋教仁等人时,交待:花园山联络据点已被怀疑,可关闭它,大家分散活动,建立新组织,两湖的事多与黄兴联系。

    1904年7月,革命组织"科学补习学"在武昌成立,吕大森只肯任代理所长,所长仍留给在京的吴禄贞!他们借研究科学之名,继续在军、学界开展活动,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准备策应华兴会十月的长沙起义上!后因起义之事于九月泄密,未能进行,该所也受牵连,被查封。后来,刘静庵又办"日知会",禄贞是外省会员,并为他们寄去开办经费。

    在戒务森严的北京,禄贞感到开展工作十分困难,这使他很苦恼。1906年春,程家柽自东京归国,前去看他,向他介绍了同盟会成立的情况,并说孙中山先生对他在湖北的工作很满意。禄贞三年前曾托去欧洲留学的朱和中,设法找到孙先生,向他汇报湖北的情况,并谈他的一个建议:要注意抓有先进思想的知识份子与新军二者的结合,这一文一武,将是武装起义最好的搭配(这之前,组织起义都是依靠会党)。1904年冬,朱完成了这一使命,孙先生对吴的观点给予肯定,再次返回日本,于次年与黄兴等人联合成立了同盟会。

    程当时,除任农学院教授外,还接受了"八面玲珑"的肃亲王善耆的邀请,也当这位民政部尚书的幕僚。他说,这样做有利于"中央革命"。经程引见,禄贞也开始与善耆往来,并陪同他去蒙古考察。当他了解到日、俄都垂涎蒙古并常派人前往活动时,他深为蒙古的安全担忧,回来后写出四万字的《经营蒙古条议》,指出经营蒙古已刻不容缓!又写了《东四盟蒙古纪实》。

    自蒙古归后,他又主动请求去西北视察,练兵处尚书铁良正好想了解西北编练新军的情况,于是批准他前往,他邀好友周维桢同行。禄贞西北之行的目的是了解那边的风土人情、地理形势、结交有先进思想的人物,为日后的革命活动做准备。他们经河南去陕、甘,乘火车到郑州后,再往前就要靠骑马了,路上常是风餐露宿,很是辛苦。

    一路上,他们凭吊古迹,禄贞不断作诗评古论今、抒发胸襟。他的《过荥阳观楚汉战迹吊项羽》,即表达了对项羽的钦佩,又表达了对项羽失败的惋惜。词的结尾为:"愿率中原强健儿,为君一扫伤心迹。"这正寄托了他对崛起的期望!《虎牢关》一诗,诗末为:"默祝忠魂古健者,同我再上龙沙塞。"《过硖石山狂吟》中,道出了他对祖国未来的祝愿:"东方大陆起蛟龙,请看亚雨压欧风。"《过华山狂吟》则指着华山骂清廷:"西陲正多事,汝独如痴聋……既辜生灵望,未免负苍穹。"

    他们行至西安,去见布政使樊增祥。禄贞向他大讲沙俄正窥伺我西北,不可调以轻心,又请他按军机处规定拨给旅费。樊大为不满,向陕甘总督升允上报,说他们有新党嫌疑,请求将二人就地正法。升允复电说:既然吴称为军机处所派,应奏请后办,并要樊通知二人前去见他。二人去见总督时,既未着官服,也未行大礼,还尖锐指出陕甘一带未按要求改体编练新军,仍为绿营兵,一旦沙俄入侵,何以应变?说得升允恼羞成怒,将二人关入了牢房!他本欲将二人就地处死,后因北京军机处的干预,才以"沿途滋扰"罪,押解回京。

    1907年1月,他到家的当天,湖北派来求援的人找到他,说"日知会"的二十多名同志被捕,并说刘静庵等9人已被判死刑,请他速设法援救。禄贞立即去与程家柽商量对策:他们以肃亲王善耆的名义发去电报,要张之洞"和平办理",终于保住了9人的性命,其余者也都减了刑。

    1907年7月,他随新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赴奉天(沈阳),任督署军事参议。此时,韩国已沦为日本的"保护国",日帝又大造舆论说中、韩之间有一个归属未定的"间岛",妄图以此侵占我延边一带大片土地,再以其作为进一步侵略我东北的跳板。所谓"间岛",原系我图们江北岸一个小沙洲,后来准许韩民来此垦荒,韩民私自在北岸开了一沟,始成岛,被他们称为间岛。日人现根据"所需",不断扩大所指范围,并称其"归属未定"。徐采纳了禄贞的"筹边之道,贵在知边"建议,并派他去调查边务。

    1907年8月,禄贞带领周维桢等一行七人,开始执行调查边务的任务。此时,一支日本军队已集聚在与延吉隔岸相望的韩国会宁待命,"中国通"斋藤季治为其头目。

8月19日,图们江上突然出现数艘满载日本军警的船只,他们在我北岸渡口强行登岸。禄贞查边至此,正好遥睹这一幕。他赶到后,向哨官了解情况,始知日人自称是"奉命越江",将在此成立"间岛派出所"。

    禄贞在和龙峪分防衙门主持当地将吏的紧急会议,商讨应急对策。他一方面要求分防衙门的张经历不可按日人要求撤离衙门,一方面叫吉祥军胡统领"针锋相对"地也出告示安民,他又对防务作了部署。当时胡统领的吉祥军四个营中有三个因军饷久不发而哗变,他自己次日亲自去"叛军"营地,做说服工,终于说服了他们一致对敌。

    吴又去桦树林子访问韩登举,韩为当地民团的首领,拥有一支兵强马壮的队伍,在中、日甲武海战时曾立过战功。吴谈到日人正图我延吉,还称夹皮沟为"化外区"妄图吞并,众头领十分气愤。又告诉他们目前日本人的先头部队已渡江,还在龙井村设了派出所,请大家助他一臂之力,共同对敌。

    禄贞给斋藤去信,限定日期要他们退出中国。与斋藤的第一次交涉是在一山坡古庙中进行的。坡上满是韩登举的队伍,这令原以为这一带兵力薄弱的斋藤,大吃一惊。交涉中,一场舌战,使斋藤理屈词穷败下阵去。归途中,斋藤不由说:"中国尚有人在,如吴禄贞者,不可欺也!"当时并无守边使命的禄贞,挺身而出保卫国土,使延边局势有所缓解,从而赢得了时间,这是"间岛问题"后来得以解决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吴回奉天后,向徐详细汇报了边境严峻形势,徐于是奏请清廷设边务督办公署,并荐陈昭常为督办,吴禄贞为帮办晋协都统衔。1907年10月,陈、吴二人前往局子街(延吉),设边务督办公署。禄贞安排人员继续勘测边境,并主持编写《延吉边务报告书》、绘制《延吉边务图》(二者均为后来谈判中作为依据的重要资料)。

    日、韩军警再次登陆越界,并在沿途竖下标有他们"会宁驿间岛"某某社多少里的里程碑,此举乃将我领土拓入韩界的侵权之举!禄贞命人连夜拔掉,然后另立新的里程碑。

    日人在图们江沿岸多处擅自添设渡口,被我阻止。在和龙峪的路上,禄贞截住了日本宪兵所押的两名韩民。对日本宪兵说,此地华人、韩民应一律由中国官衙行使司法权,他们无权拘讯!光霁峪送来呈子,告日人勒索百姓,禄贞亲自带人去那儿处理,下令抓了替日人办事的三人。斋藤又来抗议,称所抓三人中有一人为韩国便衣巡警。而后,他又恶人先告状,将此二事告到日本公使馆。

    禄贞还很关心延吉地区的开发,亲拟《采伐图们江森林条议》,想以此带动延吉地区的经济发展。

    禄贞的所作所为,被胆小怕事的陈昭常向上反映为:"独断专行"、"擅其功"。他自己也移回珲春去了。

    禄贞建起了一座雄伟的"戍边楼",落成时他赋诗云:"筹边我亦起高楼,极目星关次第收。万里请缨歌出塞,十年磨剑笑封候。鸿沟浪靖金瓯固,雁碛风高铁骑愁。西望白山云气渺,图们江水自悠悠。"

    日本人在北京告禄贞,陈昭常又写信给徐世昌告他,徐担心他过于严峻,易使日人别生枝节。于是上报朝廷,撤下禄贞换上傅良佐。

    吴禄离任时怕惊动百姓,趁拂晓悄悄离衙,但走出城门时,却发现了众多百姓在那儿相候,拦车不让他走!一再说服,才勉强让开一条路,仍在车后高呼:"大人,您可千万要早回来啊!"

禄贞与徐世昌研究外务部来电,他一针见血指出:日人所言之只要我们承认他们在延边有保护韩民之权,他们就承认我们有延边的领土权,其实他们要的是审判、警察、司法行政之权,如同意则我之主权有名无实!他还写了《吴协统意见书》上报北京。

    1908年11月,吴、周二人奉命回京,到外务部协助工作。日本公使向我发出一份"节略",妄图从根本上否认延吉是我领土。吴回了一份"节略",有根有据地将其谬论一一驳回,从此,日人再也无法坚持所谓"间岛"不是中国领土之说了!

    谈判陷入僵局,日人在边界处不断制造纠纷,军机处不得不讨论再度起用吴禄贞去延吉戍边的事。吴禄贞要求答应他三个条件方肯前去,即:独任督办、专折奏事、不受吉林巡抚节制(陈昭常任巡抚)。

    1909年5月,禄贞以边务督办的身份二次赴延,百姓相迎数十里之外。

    禄贞与柏文蔚、胡殿甲等人相会在戍边楼上,他们向他汇报日人不断渡江骚扰,甚至伤毙我官兵,擅捕我乡约。他决定上报这些情况,请外务部向日提出强烈抗议,并提出增兵请求。军机处收到了吴的奏折,但胆小怕事的领班庆亲王,驳回吴要求增兵加强边防的请求,说"增兵恐引起交涉",要他"镇静维持"。

    禄贞在延吉既注意兴学,还注意发展电力、修建公路、发展生产,延吉一时百业兴旺。

1909年9月4日,《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在北京签订!此条约的签定,禄贞之功实不可没。经他二年多的斗争,才算保住了"以图们江为界河",粉碎了日方吞并我神圣领土的妄想(日本人妄图否定它为界河,以便吞并我江北大片领土)!这也是我国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未以"割地赔款"而告终的对外交涉!!       

    1910年2月17日,清廷做出了因"经费支绌",撤消延吉边务督办公署的决定!

    禄贞提笔写下《留别戍边楼》:"……临风几度烽烟急,把酒频惊羽檄来……只今空有白云在,黄鹤飘然去不回。"离别时,百姓赠他"万民伞"、"万民衣",后又为他竖"吴都护禄贞去思碑"!

    吴在东北期间,曾与宋教仁共商在东北建立同盟会支部的事。又多次与其他革命党人联系,尽力给予支持!北京也有所风闻,这是撤消公署,调离他的另一重要原因。

    1910年4月,禄贞归京,补授副都统。一天,下朝归来,李书城带陈璧君来访,陈携孙中山先生亲笔函,要吴设法营救被捕并将被处死的汪精卫等三人(行刺摄政王未遂)。他立即去找程家柽,他们以"如处死他们,将引起更大波澜",说服肃亲王,最后终于减刑。

    7至11月,吴前往德、法阅兵,他颇受外国记者欢迎,视他为为国争"间岛"的英雄。 

    孙中山、黄兴当时都很重视革命党人打入清廷内部做官和掌兵权,李书城建议吴争取外放巡抚,好独当一面,为日后起义打下基础。由于他的官衔已等同于巡抚,所以他说这不难,只要给军机大臣领班庆亲王送上二万两银子就行。李从同盟会员黄恺元(兄为富商又倾向革命)处筹得款,禄贞去走庆亲王的门路,一周后就谋得新军第六镇统制之职。六镇驻兵保定,他们为日后控制北京方便而高兴,他邀李同去,又去电报叫周维桢。

    六镇为袁世凯旧部,军官不少人是忠于袁的,部队训练素质又很差,他到任不久就上呈子到陆军部,要求整顿六镇,首先要求撤换十二协协统周符麟(不懂新军事的旧军人、袁的心腹、大烟鬼)。在一次阅操中,他看中了骑兵营一个名叫马步周的青年见习排长,立即提拔他当连长,鼓励他好好干。而马是个左右逢圆的人,将他在门外偷听到的要撤周的消息,立即去报告了周。周自此对吴怀恨在心。

    陆军部尚书荫昌驳回了禄贞的上书。吴又措辞尖利地再次上书,荫阅后十分生气,命人写了个同意撤周符麟,但以六镇十二协的标统吴鸿昌署理此职的批复,使禄贞换上李书城的打算落空。

    1911年9月,一天,彭家珍、张世膺、孔庚等人正与吴北京的家中聚会,李书城与蒋方震来了,报告10月上旬将在永平府举行"秋操"的消息。当他得知六镇、二十镇、第二混成协都将参加时,十分高兴,决定联络他们暗地私带武器,举行秋操起义!

    禄贞立即返回保定,他正与第六镇内的共和会会员密议起义之事时,李书城到来,告诉他第六镇已从参加秋操的名单中取消。吴决定通知张绍曾(二十镇统制,吴士官同期同学)、蓝天蔚(同盟会员、士官生),按原计划行动,他从保定配合。

    秋操刚开始,就因武昌起义而停止,他们的秋操起义也未能按计划进行。清廷决定从北方调兵力前去镇压,第一军由荫昌督师,第二军由冯国璋。

1911年10月12日,汉口、汉阳光复,革命军以黎元洪的名义通电全国十八行省,请即同时响应,"永久建立共和政体"。

    在河南彰德(安阳)洹上村,袁世凯收到徐世昌与他的长子同时从北京拍来的急电,告之武昌起义之事!亲信们劝他马上出山,而他却提笔写下"一石二鸟"四个字。黄昏时,即将南下的冯国璋,特地到彰德向袁请示,袁授他"六字真言"--"慢慢走,等着瞧!"

    刘九穗自武昌来,向禄贞汇报情况。他先谈了武昌起义的过程,谈到大家一致认为禄贞是革命军都督的最佳人选,只是他远在北方。其他同志在军中职位都太低,难以号令三军,最后只好从黎元洪藏身处搜出他,逼他先当,等吴南下再推吴任都督。并说正设法邀请黄兴。

    彭家珍告诉禄贞,他接到命令要从奉天(沈阳)押运军火南下,禄贞叫他让滦州的人把军火截下,这样既能缓解南方的压力,又可促使张绍曾下最后的决心。

    杨度、徐世昌前后访袁,袁提出出山的六项条件,让徐转达清廷。他的目的是利用革命党对付清廷,再留着清廷对付革命党!这就是他的"一石二鸟"!

    荫昌在湖北根本调度不灵所辖的北洋军,节节失败,南方各省也纷纷宣布独立。清廷慌了手脚,不得不答应袁的条件,下诏以袁为钦差大臣,水陆各军均由他节制,解除了荫昌督师之职。禄贞一针见血地指出:袁的六条其目的是一方面讨好革命党人,一方面迫使清廷倚重他,他得以独揽军事大权,从中操纵,坐收渔利。袁上台后,冯国璋下总攻击令,清军连连出击,革军战事不利,此时黄兴到了武昌,立即赴汉口督师。

    彭家珍联络二十镇的王金铭、施从云,截留了运往南边的军火车,蓝天蔚也赶到,劝张一不做二不休,应吴之约出师直捣北京。而张坚持先通电"兵谏",蓝只好同意。他们向清廷提出了政纲十二条,要求改革政治、宣布立宪、废除皇族特权。

    张、蓝二人既不肯分兵南下,也不肯退回新民,清廷担心他们驻兵滦州,后方不稳,先派了载洵前去"疏解",但无效,他们于是又派吴禄贞持嘉奖令前去抚慰。吴离京前,将何遂派到十二协当参谋,以对付吴鸿昌;吴到滦后,则把以"立宪"开始的兵谏,推向了以武力逼清廷就范的"兵变"!

    正当禄贞向张、蓝等人谈三路大军攻打北京的计划时,周维桢赶到,向他报告山西起义了,军谘府直接给吴鸿昌下令,要他前去防剿山西革军。禄贞立即赶回去处理此事!

何进设法拖住了吴鸿昌,说服他不可冒进,让吴鸿昌把兵力分留各地防守,才使之未能一下子攻入兵力原本薄弱的山西。

    11月1日,禄贞在石家庄火车站侧的一个小夸院(原站长室),召集部下开会,宣布他已决定对山西革军用招抚的办法。吴鸿昌不服,称军谘府的训令是"相机防剿",禄贞则说他已呈请过内阁、军谘府和陆军部并获准招抚了!命他们回去重新布署部队。

    3日拂晓,在陆军部工作的同盟会员孔庚自汉口回来,向禄贞报告前线的消息。自袁上台后,北洋军以巨炮轰击汉口,后又纵火烧三十里市区,禄贞怒不可遏,提笔写电报稿,要求清廷降旨停止战争,并严刻荫昌在汉口纵兵烧杀。此电实为"兵谏"!

    吴禄贞守在石家庄,袁世凯则难以返京,清廷下旨,调吴任山西巡抚,要他速去赴任。此仍明升暗降,既可夺他的兵权,又可挑拨他与山西革军的关系。

吴下令扣留了一列路过石家庄运军饷、辎重南下的列车,并电告北京,以后"凡有运往战地军火"都暂行扣留,"以消战争而保和平"。

    袁世凯在湖北孝感,正为军需、给养不足发愁,听到吴扣留军火列车的消息,急得吐血。他决心除掉吴,特叫来被吴罢过官的周符麟面授机宜……

周符麟在石家庄召开秘密会议,研究行刺吴的方案,他们以二万两银子的高价,收买了原马队营长、现吴的侍卫长马步周。

    6日下午,吴在娘子关与阎会谈。他让阎放心与他合作,并说已拍电报约张绍曾直捣北京,而张已复电表示同意。强调"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必须抢在袁抵京之前,否则,革命前途难卜!晋军将领被他说得口服心服,拥他为燕晋联军大都督,起义总司令。送别时,阎说晋军第一列车,将随他之后即抵石。

    11月7日凌晨,吴、周二人仍在作为临时司令部的车站站长室内忙碌着。此时,机要员前来送电报:一封是北京催他去山西上任的;另一封为张绍曾的。张称:"我军整装待发,即请与山西义军前来会师!"吴提笔写复电:"愿率燕晋子弟一万八千人以从!"周取出一瓶酒,二人为胜利干杯!

    小院附近有几个黑影,为首的是马步周。他先带两人,以查哨为名到门口,撤下原哨兵后,布了双岗在门口,又安排了流动哨,然后带了三人入内。随着一声"报告",马带人闯入。他手持红帖说:"大帅升了山西巡抚,几位兄弟一定要我带他们来向您贺喜!"说着他们就打千。吴不知其中有诈,还上前劝他们快些起来,马趁机从靴中掏出匕首向吴刺去,吴闪到桌后。此时,周举起一张椅子向其余三人砸去,又从后面抱住马,叫吴快跑!吴跳出窗外喊:"卫兵!"回答他的是一梭子子弹,他左臂中弹,仍强忍疼痛,纵身上房,立足未稳胸部又中了弹。他摔了下来,倒在了血泊中,马举起匕首,向他颈部砍去……

    闻枪声,吴的参谋长张世膺赶紧向夸院跑来,刚到门口,就中了埋伏,脑部受重伤倒下。等何遂赶来时,张已不能说话,刺客已逃跑,何抚吴尸痛哭,又高呼:"统制被刺,快来人,跟我报仇去!"

    11月9日,恶耗传到武汉前线,革军将士拔剑斫地,誓为吴禄贞报仇雪恨!

恶耗传到延吉、珲春,各界人民自发在延吉北山学堂为吴禄贞举行十分隆重的追悼大会,以感"为边务督办遗爱在民"之恩,数百挽联、挽诗,寄托了他们无限的哀思!

    1912年2月27日,上海《时报》登出《发起召开吴禄贞追悼会启事》,将于3月14日(旧历正月二十六日--吴禄贞诞辰日),在张园开追悼会。发启人为以黄兴为首的他的生前同志好友。孙中山先生,亲笔写下了《悼吴禄贞》的悼词,并派他的秘书长代表他出席追悼会。

3月4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特颁第一号抚恤令,谥吴禄贞为大将军。

同年春,在山西太原为吴禄贞举行了上万军民的追悼大会,各省都有代表参加,吴夫人也携子、女出席。

    1913年11月7日,吴、张、周三烈士墓在他们殉难处落成(张世膺为他的参谋长,周维桢为秘书,同时殉难),并举行了隆重的落成仪式,吴夫人携子、女参加。

    1982年3月15日,移葬后的吴禄贞墓,在石家庄长安公园内西侧落成,各界代表参加落成典礼,市领导致辞,吴禄贞后人参加了此仪式。此墓现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1年11月7日,吴禄贞殉国八十年之际,"吴禄贞纪念园"在他的故乡湖北云梦落成,园前的路,被命名为吴禄贞路。

    碧血丹心,精神永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