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砚斋四条批语透露重要信息

 东盛1 2020-09-09

文:夜舞风花雪夜2020.9.9.头条号

《红楼梦》开篇就开始使用谐音字,仅前五回,就使用了不少谐音字。可是,批书人在前五回的批语中只字未提《谐声字笺》的事,在第六回和第十七回文后,才三次提到《谐声字笺》。

原文: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甲戌双行夹批:音老,出《偕声字笺》。称呼毕肖。〕接来一处过活。

原文: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甲戌双行夹批:音光,去声。游也。出《偕声字笺》。〕便喜的无不应承。

原文:贾政道:“此论极是。且喜今日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庚辰双行夹批:音光,字去声,出《偕声字笺》。〕

读了批书人在前文后面留下的三条批语,脑里就反复出现几个问题:

1)作品开篇就使用谐声字,批书人为什么没在前五回批语中亮出《谐音字笺》而非要在第六回、第十七回才亮出上述三条批语?

2)批书人为什么将《谐声字笺》批写为《偕声字笺》?难道批书人分不清“谐”与“偕”吗?批书人将“谐”字批写为“偕”字,是过失还是有意为之?若批书人有意为之,意在给研究者透露什么样的信息?

3)上述三条批语中均为“出《偕声字笺》”,批书人为什么没批写“出自《偕声字笺》”或“自《偕声字笺》”呢?“出《偕声字笺》”与“出自《偕声字笺》”之意又有何区别?

4)批书人在第六回已在“逛”字后留下批语,为什么在第十七回同一个“逛”字后又留下相同的批语呢?作者和批书人都惜墨如金,两回中“逛”字后出现同样的批语,批书人这是有意而为还是无心而批?

我查阅了“偕”字之意为:

本人经反复琢磨认为,批书人留下上述三条批语意在给研读者透露: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和贾政逛大观园所叙之事的时间就是“出《谐声字笺》”之年,也就是1677年。〔《谐声字笺》系《谐声品字笺》一书之简称。《谐声品字笺》刊于康熙十六年(1677),是一部以声统字的字书。〕

请再看一条批语。

原文: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只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靖眉批: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呼?展眼二十年矣。〕

我们把批语中“丁巳〔1677年〕谢园送茶”与贾政带众人逛〔即:出《偕字声笺》的时间1677年〕大观园综合分析,就会想到,批书人留下的这几条批语意在暗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贾政逛大观园搞初验,作者和批书人记忆里的谢园送茶,这三件事的时间均为1677年。

1677年,清朝在香山建造了规制较为简朴的皇家行宫香山静宜园。本人认为,贾政带众人游逛验收的就是静宜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