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视编辑】蒙太奇与影视片的三类剪辑手法

 7500146 2020-09-09

4学时

课题:蒙太奇与影视片的三类剪辑手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蒙太奇的含义,了解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2.掌握影视片的三类剪辑手法

3.培养学生影视思维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

三类剪辑手法

教学难点:

混剪、长镜头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教材、PC电脑相关影视素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这次课我们要学习影视语言——蒙太奇。以前大家都学过影视概论,涉及到蒙太奇。但不是很详细的解释。这次课我将和大家深入学习蒙太奇。

【新授】

一、蒙太奇

(一)蒙太奇的基本含义

 “蒙太奇”,作为电影电视艺术的基本特性,在影视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称“电影是蒙太奇的艺术”。所谓“影视语言”,从根本上说就是“蒙太奇语言”。因此,研究、掌握、运用蒙太奇,就成为影视导演、摄影、摄像、剪辑、编辑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蒙太奇产生于镜头组接,完成于剪辑台上,贯穿于剪辑工作的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蒙太奇是影视剪辑技巧、手法的同义语。所以,蒙太奇对于剪辑、编辑而言,具有更为直接、更为具体、更为重要的特别意义,必须深刻地理解,精到地把握,熟练地运用之。

蒙太奇(Montage),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法语词汇,原有“安装、组合、构成"之意,即将各种不同的建筑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设计蓝图,分别加以处理、组合、安装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建筑物,产生出全新的功能和效用。也就是说,一块块的砖、瓦,一根根的木头、钢筋,当它们个别存放时,只是建筑材料。但是,一经按照工程图纸投入施工,制成门窗、梁架、墙壁等构件,安装、组合、构成为厂房、校舍或楼阁厅堂时,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概念和功效。零散的砖、瓦、木头、钢筋“变成了结构合理、比例匀称、布局精巧、适于需要的各种房屋,从而使砖、瓦等建筑材料发挥出个别存放时所无法起到的新的作用。电影艺术家借用“蒙太奇”这一术语,来譬喻、表达、说明影片镜头组接的含义,是颇为恰当贴切的。在电影制作中,按照剧本或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情节,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画面);然后再按照原定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镜头(画面)有机地、艺术地组接(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及各种节奏等功效,从而组成一部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主题,为广大观众所理解的影片。这些电影独有的构成形式和表现方法,就总称之为蒙太奇。

蒙太奇含义深刻,运用广泛,功能神奇,在影视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蒙太奇有其独有的特质,有其奇妙的奥秘,但它并不玄虚,并不神秘,自有其实在的内涵和可循的规律。蒙太奇的艺术内涵,概括说来,大约有以下四个方面或层次。

首先,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

其次,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

再次,蒙太奇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剪辑技巧手段。

最后,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有的艺术理论体系。

总之,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蒙太奇思维,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蒙太奇语言,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剪辑技巧手段;蒙太奇技巧或曰蒙太奇剪辑,是影视艺术独有的艺术理论体系;蒙太奇理论,是影视美学最重要的元素,是形成影视最主要的特性。这就是蒙太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含义。蒙太奇并不是影视艺术的一切,但它却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真正认识、理解蒙太奇,能够把握、运用蒙太奇,就掌握了影视艺术的灵魂和核心。

(二)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实际上就是蒙太奇的镜头组接方式方法。通过对蒙太奇表现形式的运用和处理,形成蒙太奇句子或蒙太奇段落,构成一部以蒙太奇语言表述出来的影视片。在一定意义上讲,蒙太奇的表现形式是蒙太奇语言的具体化、格式化。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蒙太奇的表现形式,对于影视艺术创作具有极端重要的实际意义。

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构成方法,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其内涵、其名称也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亭提出,不论什么蒙太奇形式,归根到底只有两种形式、两种类型:

①叙述的蒙太奇——即连续的蒙太奇。

②表现的蒙太奇——即对列的蒙太奇 。

叙述的蒙太奇和表现的蒙太奇,是指镜头组接的方式方法而言。此外,还有所谓音响蒙太奇、音乐蒙太奇、理性蒙太奇、诗意蒙太奇之类,林林总总,兹不赘述。就是叙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这两大类型,蒙太奇的表现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各显千秋。下面仅将叙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的表现形式列举如下,借以观其大概。

(展开讲述,教材P69-73)

(三)蒙太奇与长镜头

对于蒙太奇的理论、方法和学派而言,真正对其进行挑战、形成冲击的,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长镜头理论、长镜头学派,或称场面调度派。随着以蒙太奇手段创作出的某些影视片中平庸、矫情、虛假、失真等等弊病频繁出现,随着宽银幕电影、现场录像电视的诞生,随着欧美现代派思想意识的广泛流传,长镜头理论、长镜头学派应运而生。

长镜头理论,主要是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推动下,在20世纪中叶(40年代至60年代),在欧洲迅速扩大影响,掀起创作高潮,波及全球影视界,从理论原则到创作实践,形成了与蒙太奇流派对立、抗衡的长镜头流派。从此,在影视界,出现了蒙太奇与长镜头两种电影理论、两种电影学说、两种电影流派双峰对峙的新局面。

长镜头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他提出的“照相本体论”,是长镜头学派的理论基础。巴赞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真实的艺术”,主张电影应该如同活动的照相那样“如实地"再现现实生活,拍摄出“真实电影”或称“自然电影”,强调现实本身原本存在的含义,反对创作者以自己的意图给现实添加东西,而让观众自由地去发现、体悟、解释影片的内容。巴赞认为蒙太奇是表现主义,是人的主观意愿的产物,人为的对镜头的分切与组合,破坏了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不真实,有虚假,是对观众的误导。

二、影视片三类剪辑手法

(一)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

所谓画面附加技巧,也称光学技巧,即用光学印片方法在已有画面上印出(做出)的某种技巧处理,如:淡人、淡出、化出、化人、划出、划人、帘出、帘人、叠印、定格和多画面,等等。运用画面附加技巧来结构全片,推动情节发展,进行时空转换,处理人物关系,是影视艺术的一种结构形式,是影视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是影视片的一种剪辑手法。这种有画面附加技巧的画面处理,直接关系着影视片中内容、情节的变化,时空的省略和延伸,场景的转换,季节的交替,人物的成长,历史的变迁,科研的流程等一系列蒙太奇语言的准确性,是影视结构和影视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可以结合premiere软件讲解

画面附加技巧种类(显、隐、化、划变、甩、翻转、倒立画面、多画面、定格画面、叠印)

(二)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跳切”

“无画面技巧剪辑”,“跳切”,“零度剪辑”。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是伴随着影视的现代创作方法产生的,同时它又是现代创作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传统电影向现代电影发展的结果,也是影视艺术和影视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

所谓无画面附加技巧,就是全片不采用任何画面附加技巧来结构整部影视片,而是利用镜头画面直接切出、切人的方法衔接镜头,连接场景,转换时空,使整部影视片以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方法来进行结构处理。这种方法,一般称为现代手法,日本人为省略法,通常称之为“跳切”。“切”, 是“切换”的简称,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一种镜头转换方式。它是指不用任何光学技巧如显、隐、划、化之类来作为过渡,直接由一个镜头转换成另一镜头或由一场戏转换成另一场戏。而“跳切”是“切”的一种,它可以不顾及一般切换时所要遵循的时空和动作的连续性,而是以动作的跳跃式组接来凸显、强调某些内容,从而省略时空过程。当然,跳切也不是随意性的乱“跳”乱“切”,它必须遵从生活的逻辑性和适应观众欣赏心理的连贯性。跳切必然带来动作的大跳跃和时空的大跳跃。这两个大跳跃,正是无画面附加技巧结构和剪辑的基本特点。而动作、时空的大跳跃是产生于内容的联系性上,它必须符合影视片内部情节进展、人物关系变化的逻辑。因此,内部情节、事件、人物关系等合理的联系性是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的核心。强调内在的联系性,是运用跳切的基本原则。正是由于跳切与影视片中的动作、时空、造型、声音等有着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所以它直接关系着场景的调动,镜头的编排,动作的简化,时空的省略。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起到突出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气氛,加强戏剧效果的作用,从而使影视片的镜头衔接流畅,场景转换自然,段落构成合理,节奏变化明快。跳切,作为种结构形式和剪辑手段,较为符合现代人欣赏影视艺术的节奏感觉和思维方式,因此日益为创作现代影视片的影视工作者所普遍使用。

详细讲解几种无技巧转场,用案例说明。

利用语言转场
利用动作转场
利用空镜头转场
利用特写转场
利用情绪转场
利用音乐转场
利用音响转场
利用闪回

(三)双技巧剪辑——“混剪”

在剪辑过程中,对一部影视片的处理方法,可以用传统的手法(有画面附加技巧剪辑) ,也可以用现代的手法(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亦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取得尚佳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讲,凡是传统的影视片,两类剪辑方法都可同时运用;而如果是用现代手法处理的影视片,那就只能用跳切来进行剪辑,直接切出、切入。但不论运用何种方法,都要根据影视片的内容情节、风格、样式,采用适合这一影视片的剪辑方法去进行艺术处理。特别是运用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方法,必须具有高度的艺术技能,准确的蒙太奇语言,共同通力合作,排除任何随意性,才能顺利完成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的最高任务。

三、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辑

影视剪辑方法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有画面附加技巧剪辑与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另一种是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辑。前者是以有无“画面附加技巧”为区别,而后者是以是否按“线性方式”进行剪辑来划分。电影自诞生以来,实行的都是非线性剪辑。而电视从一开始出现采取的都是线性剪辑。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闪亮登台,电视才从线性剪辑迅速地向非线性剪辑过渡,线性剪辑开始逐渐退出电视片制作领域。

现在讲的非线性剪辑,就是指运用数字化编辑系统进行的剪辑处理。非线性剪辑即数码编辑系统是当今影视业最先进的剪辑方法。

线性剪辑,或称线性编辑,是电视独有的剪辑方式,它是由电视的技术特性决定的。电视的剪辑(编辑),是通过编辑机将摄取在磁带上的人物或图像,按照剧本和导演的意图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再将这一系列的故事和情节的图像通过电子扫描进行光电分解和重建,由发送端的摄像管把节目的光影图像转变为电脉冲信号,通过电缆和天线,以每秒近30万公里的速度播送出去,然后由接收端的显像管把接收到的电脉冲信号转换为光影图像,使电视画面重现。在这一过程中,剪辑工作是通过编辑机对磁带进行艺术、技术处理来完成的。剪辑的具体处理对象是磁带,而不是电影的胶片。剪辑的唯一工具是编辑机,而不是电影的剪辑台。

电视剪辑(编辑)经历了手动编辑、半自动编辑、全自动编辑(“脱编”三个技术性阶段。不论是处于哪个阶段,电视的剪辑方式只有两种:组合编辑与插入编辑。组合编辑,就是把镜头素材,按照剧情和顺序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组合到另一条磁带上,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节目。

而插入编辑,是在已录制好的节目磁带上,对原有的画面或声音进行修改,取消一个或几个镜头,换上新的画面或声音。在插入信号记录期间,只消去原有的画面或声音,而不消去控制信号。每次更换,都有一个编辑入点和编辑出点。出点之后的磁带上仍保留原有的画面或声音。

数字化非线性剪辑不但将我国影视艺术的剪辑水平迅速地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同时也将我国影视片的制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天地。在这里,又一次体现出科学技术对影视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又一次证实了技术性确实是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之一。

 【课堂小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蒙太奇和三类剪辑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努力掌握、熟练运用数字化非线性剪辑这一方法,就是所有影视创作人员,尤其是导演、摄影、摄像和剪辑迫切而现实的任务。再者,电视由线性剪辑转变为非线性剪辑,表明在艺术处理、创作手段、制作技术等方面,电影与电视正在进一步融合,愈来愈趋于一体。数字化非线性剪辑,成为促进影视合流的重要推动力。这些,就是数字化非线性剪辑对于影视艺术、影视剪辑的重大作用和现实意义。

【作业布置】

拍摄并编辑一组无技巧转场片段,至少运用三种无技巧转场方法。

《十招超实用的手机转场技巧,让影片质感大提升!》案例:https://m.sohu.com/a/232758277_65355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