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富强:《流浪地球》观后感

 思与远方1 2020-09-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流浪地球》观后感

今年春节,电影《流浪地球》,大火大卖!

在儿子的极力推荐下,我也凑热闹,和媳妇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流浪地球》,现在众口一词都说好,还有人说它“伟大”。我觉得,有点过誉了。不管怎样,《流浪地球》也看了,年也过完了,好好上班!

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属于各自门类里的小类别,是偏门、冷门,就像大学学科里的哲学、天文学一样,只适合极少数真心喜欢它、有这方面天赋的人去涉猎探究,是个小众化的东西。

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小说的作者刘慈欣认为,“好的科幻是把最疯狂的幻想描述成新闻报道般的真实”。科幻是认知世界的方式,而非写作的手法,科幻的意义不是阐发科学,而是通往哲学,不是预测未来,而是教人自省。

就是说,要能真正理解《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还得有点哲学家一样的慧根。不然,就可能跑偏、走火入魔。

汉朝人张衡,从小喜欢数天上的星星,长大后成了天文学家。德国人康德,从小也喜欢仰望星空,长大后成了伟大的哲学家。大多数人,譬如我,小时侯在农村,夏夜里,在农家场院,也常常仰望星空,但只有一种感受,长时间仰望,眼晕、脖子酸。

我有一位同事,三十岁之前的生活,与刘慈欣一样,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火电厂工作,朝九晚五,按时上下班,聪明能干。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关注的事情也和刘慈欣一样,越来越大,宇宙呀、人类呀……

再后来,刘慈欣上班“摸鱼”,写出了科幻小说。我这位同事,越来越和我们这些凡人难以交流,年近五十,至今单身。

同样是仰望星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样是关注庸常世俗之外的宇宙大事,有人能“跳出三界外”,有人始终“身在五行中”。

我的意思是,哲学家关注的事让哲学家去关注吧,科幻迷们叫好的东西让他们去叫好吧!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小个子就不要“杞人忧天”了!

我们这些凡人,精力有限,做不了哲学家,做不了天文学家,不要紧。这个世界,也不需要有太多的哲学家、天文学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我们有自己能做的事,把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做好、做到极致,这就是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贡献。我们不能脱离自己实际生活,我们不能都像刘慈欣那样上班“摸鱼”搞科幻。

对这个社会来说,一部电影,一个热点,一阵风潮,到底其正面意义多还是负面影响多,一下子还难以估量时,最好是先不要众口一词。

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时,众口一词,都说这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现在,又众口铄金,都说这是在贩卖毒鸡汤。我们这个社会,总是容易走极端。

回到这部电影本身,大约两小时共计一百二十分钟的时长,差不多一百分钟都是山崩地裂、世界末日来临的场景,步步惊心,冰冷绝望。看电影,好像在游乐场里的“魔鬼城”“阴曹地府”体验生死,参悟人生。我觉得说电影“伟大”的观众特“伟大”,而电影真的没有那么“伟大”。

《流浪地球》要给观众传递的东西,与外国导演拍的《泰坦尼克号》、中国导演拍的《唐山大地震》,有些类似。也许是因为电影类型不同的原因,总之,在这一点上,它没有《泰坦尼克号》《唐山大地震》拍得好。


作者简介

程富强,陕西关中人,生在西府咸阳,上学在古都西安,现工作在东府渭南。闲暇时,听听秦腔,看看闲书。喜欢季羡林、王蒙、贾平凹、王小波等作家的文字。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主编:晓风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化人

坚持真实 严实 朴实的风格

不哗众取宠  不粗制滥造  不追名逐利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与远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关注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