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文雄:悲情英雄总相惜

 思与远方1 2020-09-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悲情英雄总相惜       

 
中国历史有几位大将死得特别冤。如西汉的韩信,汉家天下十有八九都是他打下的,但最后却落了个被缢死的悲惨结局。再如南宋的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金,保卫大宋,最后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风波亭。然而,死得最冤的还要数明末大将袁崇焕。

袁崇焕(1584--1630) 字元素,号自如,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一员猛将。袁崇焕为广东东莞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初为福建邵武知县,开始步入仕途。

袁崇焕自幼胸怀大志,最关注的是当时并不为当权者重视的辽东边事,那时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力量已经开始崛起,数次率领八旗劲旅攻击明朝,成为明王朝在北方边境的心腹大患。但是,此时的明朝,上到皇帝,下到群臣整天生活在花天酒地之中,要么醉生梦死不问时事,要么勾心斗角,党争不断,弄得满朝上下乌烟瘴气、一片混乱。


袁崇焕虽然是一介寒士,却从小关注边疆战事,他熟读兵书,精于排兵布阵,希望将来能在边疆为国尽忠效力。当了邵武知县后,袁崇焕还经常于日常政务之余,找来曾经在辽东边镇当过兵的退伍老兵了解一些辽东边境的具体情况。他虽然38岁之前,没有到过辽东,却对边地的地势、战事、人事了如指掌。为他日后在辽东的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天启二年,袁崇焕进京朝见皇帝,向朝廷提出了许多靖边之策,受到皇帝的赏识,破格提升他为兵部侍郎,负责掌管策应辽东的防务。为了进一步了解辽东实际情况,袁崇焕曾冒着被后金军队俘虏的危险,单枪匹马在山海关外考察了十几天。经过十几天的考察,袁崇焕加深了对辽东防务的了解。并胸有成竹的对其他官员说只要给他足够的兵马粮草,他就可以固守关外。后来,辽东边事告急,袁崇焕自告奋勇前往前线。后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佥事,专门负责关外的军事活动。

从此,袁崇焕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身负重任的袁崇焕来到山海关以后,马上到各个城口实地考察,寻找防务上的漏洞,按照实地调查的结果重新布置防务;要守住山海关,就必须固守关外的宁远新城。宁远同山海关相互依托缺一不可。所以,他上任之后,就集中全部人力物力,修筑宁远城。在他的精心修筑下,宁远成为山海关外的最坚固的一座军事重镇。


袁崇焕看到现存的部队由于长年征战,大都变得老弱病残,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袁崇焕着手招募了一支新军进行严格训练,对原驻守军队也进行大力整顿,杀了几个虚报兵额的军官,刹住了军纪败坏的势头。通过几年整肃和部署,宁远城成为关外第一个人口繁密的军事重镇,关外受战乱所及四处流离的百姓都聚集到宁远城寻求庇护,往来商贾也络绎不绝,呈现一派新气象。此外,袁崇焕还先后收复了宁远外围的锦州、松山、右屯等地,修建军事防御,派军兵驻守,使之同宁远城互为犄角,大大加强了防守的坚固性。使明军的北部防线从边境向北推移了两百多里,加大了战场的纵深度。袁崇焕督师辽东之后,后金军队见袁崇焕严阵以待,不敢再轻易进犯,边境较以前大为稳定。

袁崇焕投笔从军之时,已是内忧外患之世,明朝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已是千疮百孔。以其儒雅文弱之身,上事刚腹自用之昏主,朝野又遍布奸党压制清流,居然能在乱世上崛起,投笔从军而重整山河,收关外流民,铸金汤城池,整老弱之师,引十三门佛朗机巨炮(这是历史上少有的果敢从国外引入新式武器),击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于马下(致其不久伤重不治而亡),却皇太极十年徘徊于关外,而不能奈何。数十年间纵横辽东,而无人能敌。以明之积弱,与汉唐之强盛相比,袁崇焕能有如此功绩,远非卫青李广霍去病等人可同日而语。

后陷范文程反间计,崇祯自毁长城、自废武功。自袁崇焕死后,山海关内再无人能堪此大任,终致大明国破族亡。只要范文程阵前一句话:你们只要看看袁崇焕是何等下场?便致诸明军大将下旗称臣,倾刻间三军俯首。

明史载:崇焕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的割下其肉,沿途百姓极痛恨辽东靼子,而更恨汉奸行径,于是有钱的捧钱场,富户们大把扔钱向刽子手行贿,竞价争买崇焕之肉“生”食之;没钱的捧人场,穷人们争相从刽子手手中抢来崇焕之肉生食之,一块肉往往又被争抢撕扯成数块,整个场面堪比一场“人肉大拍卖”。至法场时,崇焕已气绝,骨肉无存,只余一首(头颅),崇祯命将其首级传视九边(长城上的九个边防关口),以此震慑边将,以儆效尤。

一代忠良盖世名将,被人碎尸万段,落得身首异处,令人潸然泪下。袁崇焕的悲惨下场,再一次成为“忠良不得善终”的铁证。  

正是如此,历史上悲情英雄惺惺相惜总是刻于骨子里。晚清,在风雨欲来的民族悲情面前,民族英雄林则徐,用自己的俸禄重修位于杭州西湖、且已日渐荒凉的于谦祠,以表达对英雄高山仰止、如望北斗的激越敬仰心情。明代的于少保一生以天下为公,刚正不阿,义薄云天;他平生最敬仰的英雄是宋末三杰之首的文天祥。而几百年后,同样是民族英雄的林则徐,同样以如望北斗的景仰之情缅怀于忠肃。林则徐在重修于谦祠后亲自撰写了一副楹联:“公论久而自定,何处更得此人。”这就是对历史人物的“盖棺论定”。

每个民族都有其延续不断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是通过光辉的人生轨迹,在民族的血脉里流传下来。无论是文天祥、于谦、还是林则徐,都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闪光,是一个个不朽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作者简介

谢文雄,广东普宁人,出生于六十年代初,为汕头经济特区报社记者。自少年便喜欢文学,因而在从事新闻工作之余,偶尔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言有所抒、目有所寄,便“不事雕琢、信马由缰”写下散文、随笔、杂文,撰写一些对联、碑记等篇杂,信手向各地报刊投出,也偶尔有被采用,抑或有捡奖。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投稿邮箱:whming369@126.com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化人

坚持真实 严实 朴实的风格

不哗众取宠  不粗制滥造  不追名逐利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与远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