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明:晚年的母亲

 思与远方1 2020-09-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晚年的母亲

从小到大,常听别人说,后来我们也就这么认为了,父亲和母亲是才子配佳人。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了母亲的家族历史和文化底蕴后,才开始推翻了以往的印象,母亲不仅是个美女和淑女,而且还是个才女。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宿命,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等”。

客观分析,如果没有北伐战争,外婆不可能屈就来自山乡的外公;如果没有土地革命,母亲也不会下嫁农民出身的父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史上的历次革命,都是要在争取民权、民主、民生的斗争中缩小贵族、平民、流氓无产者之间的差距。我的外婆和母亲都是具有贵族血统和气质的大家闺秀。

外婆出口成章,母亲落笔有神,她们都是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可惜外婆的字与画都没留存,但是,母亲的诗文是我亲手整理的。尤其是在父亲的回忆录《大树歌》中,母亲的序言、祭文和悼诗能对其文采够略见一斑。请看:“我们的本意只是为了追忆他、赞颂他、怀念他,从而让我们的后代认知他、爱戴他、铭记他一一让常青的大树高高挺立,让不竭的甘泉源远流长,让他的精神丰碑永远耸立在我们的家族之巅,如此便了却了我们的殷殷心愿……

掩卷之际,总觉得他没走一一那双温暖宽厚的大手就在我的肩头,永在我的肩头,我们的肩头。”一一摘自母亲为《大树歌》所作的序言《不竭的甘泉,常青的大树》“你走了,走得那么匆忙,千呼万唤也不回头……这残酷的现实让我窒息,难以接受。现在这间屋子里到处都有你的身影,你的气息,睹物思人,眼前的许多事物都能联想到你。

因为你我五十四年心手相牵,挽成同心结,彼此深深的爱着,从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到彩霞漫天的桑榆晚景,既有欢乐、幸福,也有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因此我们的爱情已经逐渐升华为更加澄明更加深邃的美好境界”。一一摘自母亲所写的第一封《寄往天堂的信》“你的一生是庄严圣洁、壮丽光辉的一生。正如《论语》所言: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这就是你的灵魂和品格的真实写照,绝不可以被磨灭,也绝不可以被抹黑。”一一摘自母亲的《清明寄语》“现在我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在梦里与你相见,哪怕是一瞬间,朦胧之中听你娓娓动听的谈论,见到你和蔼可亲的笑容,让我留恋,让我依依不舍,也让我在醒后心痛、心寒……

我多么希望你能有心灵感应,能听到我没完没了的和你叨念,能在梦中给我回答。”摘自母亲的《梦呓》《赞谢树》百战归来驻营城,三尺案头书新荣。忧心元元恨无力,正气凛凛好官名。当年乱世不迷路,如今逆境仍从容。德才兼备射斗牛,人杰何须凭地灵。《悼广泉》悼广泉时念感恩,触目碑林心头针。尽是生死离别处,悲痛满怀泪湿襟。冥冥九泉唤不语,长长三生慰续冰。龙凤坡上鸣鸾凤,彩蝶双飞梁祝情。注:广泉是父亲的原名《送寒衣》严冬逼人风雪磐,不知山中怎御寒。托儿带上相思酒,还有我心做裘棉。后记:自从父亲离开我们,足足有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每个夜晚,母亲房间的灯都是一直亮着。

这时候的母亲,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也没有困顿和颓废,她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收集、整理、誊写父亲的日记、书信和作品。就这样,五百多个日日夜夜,五十多万字的抄抄写写,在母亲手中基本完成了《大树歌》的初稿。父亲的文集出版了,母亲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可是她的身体,特别是精神却一步步接近了崩溃。从五六年前开始,母亲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先是健忘,后是糊涂,现在已经不再叨念父亲,而是经常看着父亲和她的合影,哭喊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定要我们帮她找回从小就丢了的爸爸妈妈。

母亲虽然眼前的人和事都难以记住,但是对于好多故人旧事还是记得清清楚楚,包括给半个多世纪前的老战友、老同事挂电话,说的那么清楚,笑的那么开心,你根本看不出来他的任何病症。可是撂下电话就会忘记方才是在和谁聊天。母亲虽然经常犯糊涂,但是有三件事情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永远也不会忘记,更不会糊涂。

一是学习,每天她都要看书、看报,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还边看边读,前几天就给我朗读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除了朗读,还可以唱歌。

二是礼貌,对于家中的客人,她有好多是记不清谁和谁了,但是那种习惯性的微笑和问候总是挂在她的脸上和嘴上,对于保姆也经常要说“谢谢”、“麻烦你了”、“你对我真好”,这是深入骨髓的教养和礼貌。

三是助人,这是母亲的职业习惯,凡事先替别人(患者)着想。在母亲八十八岁的时候,做了一次大手术,可是麻醉过后一醒来,她就左顾右盼,开始关心甚至指令我们帮助重症病房里的其它患者,尽管那些人都可以做她的儿女,可是在她眼里,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个人,始终是一个护理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那么想念自己父母却无法言说的母亲,一个那么爱恋自己的丈夫却无法偕老的母亲,一个那么期许自己的儿孙却无法偿愿的母亲,一个那么关怀自己的患者却无法从心的母亲,一个那么善待自己身边每一个人却无法尽力的母亲……

过去我的床头,经常有母亲悄悄端来的一杯温水;我的包里,经常有母亲剪裁的或者抄录的“健康卡片”;我的耳边,经常有母亲的叮咛;我的脸颊,经常有母亲的抚摸……现在母亲特别需要我们的叮咛和抚摸。可能是儿时离家出走的困境和文革动荡不安的逆境给了母亲太多太深的伤害,在她的内心深处非常缺乏安全感,现在一犯病就像个孩子似的,哭着要找爸爸妈妈,这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她瘦小的身躯搂在又高又壮的儿子怀里,轻轻的拍打,柔柔的抚摸,慢慢的母亲就安静下来了……看着母亲睡着时脸上的泪痕,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噼里啪啦往下掉。泪眼朦胧,依稀看到那个抱着洋娃娃的小公主,那个穿着短裙子的中学生,那个一身戎装的女军医,那个满脸笑容的护士长,那个用肩膀顶着两倍于她的体重的丈夫慢慢上楼的羸弱妻子,那个在儿子遭受打击甚至心灰意冷时写来厚厚一摞“慰问信”的慈祥母亲……这,就是我的母亲。

作者简介

黑人阿明,文学教授。曾做工人、干部、券商、主编。省作协会员。相继出版杂文集《清明雪》散文集《冰魂华梦》《听剑集》《检索黑人阿明》文学评论集《落英缤纷》。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投稿邮箱:whming369@163.com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化人

坚持真实 严实 朴实的风格

不哗众取宠  不粗制滥造  不追名逐利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与远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