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诗荐赏】达达||那些像风一样的事物(组诗)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经典诗歌

那些像风一样的事物(组诗)

             本期推荐诗人达达《那些像风一样的事物》(组诗),作者善于将日常的事物与现代的文化巧妙搭配,交相辉映,从而使历史与现实融会贯通,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血脉在生命中流淌奔涌,凸显出永恒的意境。欢迎关注阅读!

  ⊙农村文化礼堂

走到红菱村看文化礼堂

走到廖家村看文化礼堂

走到仰韩村看文化礼堂

走到王家村看文化礼堂

在文化礼堂里看戏看演出

在文化礼堂里听村支书作报告

在文化礼堂里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

哦,这些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的文化礼堂

已成为乡村又一道风景

但是啊,尽管文化礼堂越来越精致漂亮

可还是抵挡不住

越来越少的农村人口和越来越茂盛的稗子杂草

⊙风车

以前在乡下,风车是随处可见的事物

像堂前燕,像靠在门后的锄钯

一架手摇臂旋转的风车

在泥土的岁月

分离过谷糠、秕子和大米

分离过辛劳、汗水和浅浅的欢笑

如今风车只是一件摆设

摆放在文化礼堂里供展示

仿佛我们度过的日子都被一架风车给摇走了

你无法聚拢那些完整的谷子

你无法复原那些曾经鲜活生动的事物

⊙蓑衣

挂在文化礼堂墙上的蓑衣是干燥的

你看不出它被江南的春雨淋湿过的痕迹

倘若此刻它穿在一个荷锄的老农身上

一件蓑衣立马就会获得经典如画的意境

但我深知,这样的景象几无再现可能

曾经,蓑衣是唐诗宋词常见的意象

⊙锄头

扛着锄头。

一个农夫或农妇随时扛着一把锄头

这里锄几下,那里刨几下

他用锄头与土地接吻。

多么亲切啊

他看见锄头仿佛看见自己的灵魂和嘴唇。

⊙犁铧

还有犁铧,还有一头老牛。

浑身污泥的大水牛。

拖着犁铧量日子。

辛劳有多么长。

喜悦有多么短。

收获有多么少。

汗水有多么咸。

⊙铡刀

当然这不是铡过刘胡兰的铡刀

它只铡草,偶尔也铡过长满老茧的手指

铡草时,青草日子般一截截落在空盆里

小孙子在旁嬉戏,等青草满了就帮忙勤快抱走

而今不再用它铡草了

只静静地混迹于文化礼堂一角

扫过它的目光甚至不超过一秒

⊙石磨

磨豆子。也磨日子。

石头和石头互碾,碾出来的豆浆

比机器磨的豆浆好喝吧?

石磨不说话。我们也不说话

我们开口就说谎。

还不如不说。还不如用石磨去磨豆浆。

 诗歌赏析: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生活的精神家园。作者力图透过对生活中一些已经消失的事物和场景,托物言情,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思考。《农村文化礼堂》开篇采用排比的手法,将读者引进各个村落,在文化礼堂里看戏、看演出、作报告以及选举,真实反映出礼堂的一种文化生活气息,最后末段,越来越精致的文化礼堂、越来越少的农村人口、越来越茂盛稗子杂草,三个“越来越”,成为这首诗歌的主旋律;《风车》全诗共有两小节,前一节写古,后一个写今,从古的描写转为到今的叙述,从古的随处可见,到今的摆饰展示,最后借风车将日子摇走,暗喻出对人生的流逝而感叹;《蓑衣》通过假设抓住意象,语言简洁,作者只是创造一种空间想像,倘若蓑衣挂在墙上,或者穿在老农身上,以江南的春雨到经典如画的意境,通过一种幻觉,最后在唐诗宋词里想到的一种景象,可惜这样的景象再无出现,笔端流露出一种凄美而遗憾之感。《锄头》用一种自然清新的语言,将农夫和农妇在田野里干活的形象写活,借用与土地亲吻,暗示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舒适的动态之美感。《犁铧》这首诗歌借用老牛犁铧,通过对比的手法,长与短,少与咸,拖着犁铧量日子,最有力之处就是一个“拖”字,写得形象而生动。《铡刀》作者通过“铡”字来摄住读者的心,表明对事物的一种直觉,第一句,这不是铡过刘胡兰的铡刀,它只铡草,偶尔铡过长满老茧的手指,感受到一种语言的张力,接着通过铡草描写出欢乐嬉戏的场景,最后未段,铡刀不铡草了,而是“混迹”于文化礼堂的一角,这个混字写得极为巧妙,似乎看到了一种老年人的生活状态;《石磨》采用拟人的手法,写石磨不说话,“我们”也不说话,开口就说谎,还不如不说,诗歌在阅读时,思考着石磨,思考着自己,寓意颇深,达到一种深度与不及。

    综观整组诗歌,构想巧妙而独特,语言简洁而深刻,看似不直接写物,却无一不在暗示一种人生寓意。从竹笋般生长出来的文化礼堂,被风车摇走的日子,在唐诗宋词意象里想到的蓑衣,用锄头与土地接吻,拖着犁铧量日子,铡刀混迹于文化礼堂,到最后的石磨用沉默来磨日子,从古写到今,从有写到无,从实写到虚,诗歌语言短小凝炼,生活气息浓厚,创作情感饱满,可见作者善于将日常的事物与现代的文化巧妙搭配,交相辉映,从而使历史与现实融会贯通,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血脉在生命中流淌奔涌,凸显出永恒的意境。(编辑:木子叶寒)

  


 达达,本名詹黎平。男,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淳安县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2014年鲁迅文学院首届浙江作家班学员,《浙江诗人》编委。著有诗集《箱子里点灯》、《生活史》、《混世纪》等5部,近年诗作频出。诗作散见于《星星》、《山花》、《中国诗歌》、《江南诗》、《诗选刊》、《西湖》、《文学港》、《绿风》、《星河》等文学期刊。曾获中国大别山2015年度“十佳诗人”。淳安县首届“十佳文艺人才”(2016年度)

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微信ID:muziyenhan0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