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桥头胡东吕村“乡愁记忆馆”| 红色记忆,不忘初心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美文欣赏

红色记忆,不忘初心

图文|木子叶寒


“花开东吕,潮起黄墩”,又迎来东吕村第二届杜鹃花节。在这个探春季节,吸引无数游客趋之若鹜。未进村,便闻到杜鹃之馨香,连同思绪飞进这个美丽的村庄。


乡愁扮亮美丽庭院,乡愁唤醒旧时记忆。这个以杜鹃花为创建特色的美丽乡村庭院,均按照每户家庭各自的爱好和特长“量身打造”,有茶艺庭院、农耕庭院、书香庭院等特色美丽庭院。


我带着孩子们走马观花地观赏了村里的各个美丽庭院,当我们来到“慈孝庭院”时,正好遇到老同学吴良勇站在自家门口。他对人一向非常热情。他说,祠堂里还有一个新建的红色记忆乡愁记忆馆,一定要带孩子们去观赏,很有纪念意义,想必能让孩子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乡愁记忆馆”就设在文化祠堂里,穿过祠堂的拱形石板桥,看到池里养得许多鱼群。祠堂内聚集多人,有的在作诗赋画,有的在说唱评戏,有的在弹奏古琴,好一派热闹气象。在这里,可以时而观赏书画,时而品茗小憩,时而静观池中沉浮的鱼群,时而倾听琴声雅韵,确实是令人赏心悦目。


祠堂内有个大戏台,走上戏台的木制楼梯,楼上便是乡愁记忆馆,墙壁上醒目的写着“红色记忆”几个大字,给这个杜鹃花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馆内的所有古老物品,像是告诉后人,东吕人就是靠着这种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创下基业。  


东吕村南依山,北靠海,东临溪,西有畴,地理位置独特,可樵可渔可耕,是一个典型的渔樵耕读的中国传统村落。这个乡愁记忆馆地方不大,内容丰富。
征集藏品时,村民们纷纷无偿将传统的老旧生活用品、老手工制品、老旧农资生产器具等送至馆内,筹备仅一个多星期,就收集到了近400余件老旧物品。


因此,馆中陈列展品均由当地村民无偿提供,并以“渔、樵、耕、读”、“红妆女红”、“红色记忆”这六个区块分类展示,每个老物件旁边都用卡片标着物品名称和用途。
主要展示东吕村生活生产、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等各方面的内容。


展区内陈列的一件件印刻着时光记忆的老物件,再现了村庄改造后的村民们曾经的生产生活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场景之中,仿佛让大家穿越了上百年的历史。

开馆后,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次,将这些逐渐消失的农村老物件集中起来进行展览,也只是让子孙后代们有个更多的认识,让大家对过去有个思旧的念想。”村委会干部吕安松说。


整个“乡愁记忆馆”,都是通过老物件陈列和图文解说的方式,使得历史与现代的记忆在这个静谧的乡村得以完美交融。展区内陈列的一件件印刻着时光记忆的老物件,再现了村庄改造后的村民们曾经的生产生活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场景之中,好像穿越了上百年的历史。  


在馆内,“红妆女红”这个展区,听说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在南宋初年,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在金兵的追击下,亡命逃到宁绍平原一带。前有大溪拦路,后有追兵不舍,在生死的关头,幸得一位綄纱少女将他藏于水缸之中,上覆盖白纱,才逃过一劫。后来,宋高宗为感谢少女护驾有功,下旨特许宁绍平原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鸾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即可乘坐四抬花轿,轿上可雕鸾画凤。


这里,还展示着一台
80年代的“铁东”牌缝纫机,最是引人注目。


这是婴儿的摇篮,摇篮里放着许多婴儿用的生活用品。还摆放着一对有着
130多年历史的绣花枕套,这是东吕村村民吕安松外婆的嫁妆,后来传到他母亲手上,小小的枕套饱含了几代人的回忆。


在馆内,有一只保存完整的民国时期的砻谷十分吸引眼球,收藏人葛启尧。该砻谷形状有点像石磨,以木材制成一个圆形,据说是将稻谷脱壳,在变成米的劳动过程中,会发出一种窸嗦的声音。


砻谷的童谣:砻谷窸嗦
!大婆踏粄。无粄分,分个拦身襟。塘里洗,井里荡,荡得一条大鱼王。头仔拿来食,尾仔拿来讨媍娘。讨个媍娘高天天,炊的米饭臭火烟,讨个媍娘矮缩缩,炊个米饭香馥馥。这首童谣的寓意,娶妻要娶有才而且有德的,千万不可以貌取人。
唱念这首童谣时,大人的两手握着小儿的左右手,使他两只脚站在地上,身躯一前一后随歌谣韵律运动着,仿若砻谷之状,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红色记忆区(向右划看图片)

一部村史,几多乡愁


一部村史,几多乡愁。这些看上去算不上贵重的物品,却记载了东吕村的点点滴滴,是最具权威的历史阐述者。


这里所有展示的物品,不仅是先辈们前赴后继地为后代谋幸福,更是体现了在党领导下的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发展;


这里所有展示的物品,不仅
是记录村史沿革、乡村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更是传承乡村记忆、村民德育教育,追远怀旧、文化传承的精神家园,让独特的乡愁文化得以延续。


乡愁记忆馆”展示的不仅仅是这些老物件,更是传递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使得乡村记忆触及到子孙们的灵魂。
从这些恍若隔世的旧物件里,孩子们看的是新鲜与好奇,大人们收获的则是对乡愁的那种沉甸甸的念想,那种对过去生活的一种记忆。

   木子叶寒:本名林海燕,70后,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语作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原创作者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跃龙诗社会员。有诗歌、散文、随笔等在各类报刊发表,曾在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近40余篇散文诗歌被选入《中国当代作家优秀作品精选》;出版个人诗集《无心的错失》、散文集《心若在,梦就在》、《燕来墨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