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甽镇古村落 | 深甽老街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深甽老街

落日的余晖从硖石门险峻的山巅斜射过来,落在斑驳的红漆木门上,蔚蓝色的天宇下,老街显得宁静和肃穆。因为还没放工,偶尔才会碰到几个人。以前初中办在敬老院的地方,经常从这里经过,老街是那么的热闹。如今居民区向东、北发展,这里除了几个留恋老屋的本村老年人外,大部分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租赁房了。我想拂拭去历史的尘埃,寻找些散落在尘封中的遗迹,请深甽村的热心人俞官邦先生陪我去老街走走,于是来到久违了的深甽老街。

深甽原来叫深峻,意为水深而山峻。村在岩头潭上面,有潘姓、俞姓、胡姓人居住。据说潘姓是深峻最早的居民,唐代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北宋初,钱王臣下银青光禄大夫张质,因谏上勿纳土于宋而遭嫉,携三子逃亡新昌,又东移宁邑,结庐深峻牛屙岭下。而后子息兴发,与潘姓争占墙弄。潘姓人不服,告诸于县令。张氏得知后,分糖果于周围孩童,教大家明天县令到时都大声反复说:“到张家墙弄看县官老爷审案去!“第二天县令坐轿到岩头潭边时,忽然许多孩子高声喊着:“到张家墙弄看县官老爷审案去”!“到张家墙弄看县官老爷审案去”!县令一听,叫轿夫立即回县衙。潘姓人一看老爷回去,马上赶过来问,县令大人,案子怎么不审了?县令说,你们听听,孩子们都在叫张家墙弄,这案子还需要审么?头也不回就走了。其时朝中潘仁美失势,潘姓人无奈忍气吞声,迁移到独山居住。由于深峻通新昌古道经过这里,人来人往的多了,张质怕被人认出,加上官司一闹,觉得此地不宜久留,也迁往外张。     


深峻原有四大门。东门在幼儿园前左侧,西门在岩头潭附近,南门在大水井口,北门在老街口五洞桥脚。西门向西,为俞姓居住地,俞氏有上沸洋水碓和田畈、下水碓;胡姓有上水碓、东水碓。东水碓在白溜潭附近,规模大,除了水碓还有两张水磨、五个捣臼,同时供五户人家捣米。岁月逝去,这些遗迹早已荡然无存。现敬老院一带原有三姓道地、李家祠堂、镇福庙、耶稣堂、普济会。普济会是专门救助过往乞丐、流浪者的,村民施舍些食物和衣服,同情可怜人。原址后来成为深甽食品公司,深甽里半区农民家养的猪都拉到这里卖,还办过糕饼厂。办初中时,食品公司房子就给教师作宿舍。李家祠堂被火烧了,深甽初中接纳老戴办过翻沙厂。中学搬迁到北边,这里成了深甽敬老院,三姓道地居民也迁移别处居住了。

        
深峻是首善之地,有容人之量,海纳百川。但使深峻真正发展壮大的则是造了五洞桥之后。五洞桥称为“缑北第一桥”,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系五孔不等跨半圆石拱桥,全长79.1米,高8.3米,桥面净宽4.4米。气势恢宏,冠于县北,横跨在甽水之上,连接南北交通。深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甽水给深甽村民带来饮用、洗涤、灌溉、运输之便。随着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居住人口日益增多,遂将深峻改成“深甽”,意为水边的田地。李姓从上湖迁入,祖上做过大官,在墙弄上立了高大的旗杆,所以住所叫旗杆墙弄(现在的天一巷)。俞姓和林姓居住在南溪墙弄两边。林家有春茂、桃茂、德昌三大店铺。春茂、桃茂为酒坊,德昌为药店,铺子有相当规模。还有林大荣南货店、肉店。俞家有宝丰、元丰、瑞丰三大家族。宝丰独资建造俞姓祠堂,现在还留下高大的石板明堂;元丰人丁兴旺,五世同堂,显赫一时,如今祖堂犹在。卢家有永元堂、万元堂、恒元堂。永元堂是大药店,万元堂是酒坊,解放后开水作坊,还有布匹杂货店。抗美援朝时老板把埋地下的银元、家里的银器全部捐献给国家,获得政府嘉奖,评为开明地主;恒元堂也是水作坊。卢志杰(曾用名卢昌邦)做过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该是卢氏家族的杰出人物了。卢氏庭院内曾经有棵合抱的大枇杷树,空旷的陵园(解放后被拆迁),两扇高大的石板明堂见证了卢家的繁华。胡氏有仁德堂药店,民国时期也做过邮政通讯站,上世纪50年代初还在;济生堂药店,在今深甽小学边。



龙山街两边店铺林立,著名的赵万茂商店、南货店、水作坊、蜡烛店、肉店、榨油铺等等都在这里。有一天解放军路过深甽老街,都饿了,到南货店那里问吃的,老板把糕饼全都拿出来让大家吃。解放军留下条子,说革命胜利后找当地政府兑现。后来评为地主要批斗,老板拿出了条子,经过核实,认为对革命有功,摘了他的帽子,政府兑现了奖金。


龙山街有关爷殿,村民祈求关公镇邪、求财,农历七月还在这里举行取水仪式。旁边有座三层楼,写着“更上新锦一层楼”,解放后成了深甽供销社。原来的榨油铺,上世纪60年代办过旅社。这里还有扇门,叫小北门,一座廊桥通隔水庵。隔水庵位于月星山下,供奉抗金将领宗泽,称之为为“真君大帝”。深甽名医胡学恕专门制作药签,供百姓求签。每年农历10月半举行盛大的庙会。届时鼓亭、抬阁,锣鼓、鞭炮,远近香客、商贩云集,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可惜廊桥1945年被日本鬼子炸了,一同遭殃的还有胡家祠堂和新隽小学(深甽小学前身)。老街向东有九曲(阔)墙弄、花阊门、拐(弯)洞阊门。花阊门是胡姓最气派的庭院,因砖石雕花而名之,也是目前深甽村保存比较好的道地之一。再下来就是北大门了,北大门是拆得最迟的大门,右边有饭店和区公所,也是老街口,位置在五洞桥南右边。五洞桥往西南一百五十步是碾子间。桥下有水槽,过去村民用竹簰把毛竹、枝柴、木炭运到梅林、西店、城关等地去卖。撑簰人冬天双脚浸泡在冰冷的江水里,冻得通红通红。出去沿着凫溪江随波逐流,回来逆水把竹簰拖回来,个中辛苦毋容置疑。但这些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无论多辛苦都得去做。


如今的深甽老街虽然失去了往昔的繁华,但徜徉其间,仍然觉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商业痕迹,加上卫生搞得好,老街显得古朴而典雅。深甽是镇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中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一个集旅游、养生、休闲于一身的风情小镇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深甽村域面积已经扩大了好几倍,东连沙地,北接长洋,南边温泉。东溪畈、花田畈新村,丽景花园融纳本村和附近村民;小流域改造、新幼儿园、燕山君澜温泉工程、黄岩滩旅游集散中心、温泉文化艺术村、“浙江省书法村”等为深甽村增添亮色,美得没朋友的风景公路助推深甽快速发展。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深甽村必将越来越靓丽,越来越有生气。也许,深甽老街也能焕发出生机,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该文发表于2019.10.14《今日宁海》文化周刊



孔林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农家小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