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夜,那一堆篝火​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寒夜,那一堆篝火


正月的深夜寒冷彻骨,四周万籁俱寂,可是离清潭双枝庙不到300米的地方,远远望去,有一堆闪亮的篝火。那是里岙两个行政村(清潭村、孔横山村)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守卫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卡点里烤火取暖。从正月初三开始,他们三班制轮流值班已经一个月了。他们有清潭村、孔横山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有年逾80的老党员,有妇女干部,有青年志愿者。他们在出入里岙的公路上拉起警戒线,给来往行人和车辆登记检查,测量体温,劝诫不带口罩随意走动的行人,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做这些事情。偶尔碰到不理解的还要苦口婆心地劝说,累了困了替换着打个盹,饿了泡碗方便面吃。大家都有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坚守岗位,防止病毒扩散,保一方平安。他们没有报酬,没有人退缩,更没有人抱怨。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考验,危难时刻,真正能够体验出共产党员的风骨。这样的事情,在深甽镇的每一个地方,深甽外张岭、马岙松木岭、大洋、溪滨、长洋岭……同样演绎着。

深甽镇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四周连接新昌、奉化、天台,卡点管控任务重。所有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没有丝毫懈怠,各卡点实行人员车辆进出分类管理,做到“逢车必查人”、“逢人必查码”、“进入必测体温”、“进出必登记”。外来返乡人员回来后,切实落实居家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各村在预留好消防通道的情况下用竹篱笆暂时封堵,虽然增加了村民出入的麻烦,却是为了更加严密地维护村民的安全,得到所有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庚子年的春节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普通百姓宅在家里不给政府添麻烦是大家的共识。而我们的基层干部始终坚守着他们的岗位,奔走在全镇各村各卡点。这些熟悉的身影里有推迟婚礼、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徐盼盼,有穿梭于各村的叶俏俏,有疫情不消除不退休的李萍娟,有人老志坚主动穿红马甲值班的俞家兴……


企业家、爱心人士关键的时候雪中送炭,远在广东的俞照东心系家乡,送来3000个口罩;尚云寺师傅微信向信众募捐7800多元;宁海果蔬市场裘银芳送来100箱苹果;宁海县总工会送来一卡车帐篷、折叠椅;深甽商会送来100斤消毒液、20瓶消毒药片……界于新昌的松木岭,天寒地冻,寒风刺骨,群众自发地给值班人员送去热腾腾的馄饨水饺,温暖大家的心,清潭村老党员张万能给卡点送珍藏的好酒,更多的爱心人士给值班人员送去口罩、水果、饮料、面包、零食,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病毒,考验着十四万万中国人,经过医务人员、人民解放军、人民警察、党政机关和社区工作者一个多月的努力,疫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还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之后,随着返乡民工的涌入,情况会更加复杂。但只要大家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做到复工和防控两不误,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毒魔,取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后胜利。





感谢您的阅读!



孔林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农家小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