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晴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2020年5月26日星期二 晴

今早起来,一如既往的是5点半睁开眼,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无疑是打开手机,看一看自己周一发布的作品,是否过百,嘿,104,完成每周的一个小目标,不是一亿小目标。
海燕文化平台推出的刘畅老师的作品,一下子吸引了我,又一次让我那想再次闭上的双眼,瞪的大大的,刘畅,这位网络的达人作家,一般不发表,发表不一般,看着看着,全兴的系列抗疫评论,让我不由自主地坐起来,读完之后,百感交集,费尽心思写的文章,能有人厚爱,那么长的文章,不时尚,能有人静下心来读,我真的感谢他们,这么多的系列文章,他能读下来,我必须给他点赞。  
我第一时间在舞笛之声公众号里,进行了转发,当叶编辑在叶寒工作室转发时,我第二个点赞,不是为了避嫌,真的是比丁洁云晚了点。但一点也不影响致敬的表达。
我还单独给舞笛先生,转发过去,并寄语,“得给刘畅和林海燕两位老师表达敬意”,舞笛先生,当即“然也”,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随后,叶编辑也单独给我转发,我也如同舞笛先生的“然也”的语气,回敬道“今天日记的内容主要也从此说起”。
我因培训与舞笛相识,因写作与舞笛相知,《人在旅途》上《借题发挥》,误入创作这块神圣的领域,受“要坚持写作,不能停止思考、不能放下写作的笔”和“文章千古事”尽在挥指间,要经典咏流传,必须历霜寒等理念洗脑,奋笔写作。
处女作《武汉战“疫”速记》,因在《今日头条》上没能通过审核,经舞笛先生的推荐,与木子叶寒(林海燕)结缘,受其抬爱,每周一成为我最忐忑不安的日子,既有兴奋,又有不安,兴奋的是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幸福,不安的是生怕“失足便成千古恨”。

从3月2日起,除了五月四日青年节、五月五日立夏推迟两天外,其余时间雷打不动,抗疫系列文章,周一如期见面。每篇文章的构思至少在半月前,每篇文章的修改至少在发表的一周前,在发表前的那一周,修改修改再修改,生怕有什么闪失,对不起那些百忙之中阅读的朋友,那怕是看一眼,甚至是打一下酱油的朋友。因此,在修改时,标点符号等都不能放过。每周日晚上,更要与美女叶编辑发扬“鸡蛋里挑骨头”的作风,反复推敲。直至至少打出两个OK为止。真是“文字虐我千万遍,我待文字如初恋。”每一次的喜新厌旧,留下的都是最爱,那些删掉的文字,永远地留在了我们心里,成为我的心爱,不会因删掉而伤害,更会因留存而成为珍爱,当然,可能永远“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我不止一次与舞笛先生私下交流,感谢遇到这样一个自媒体平台和这样一位严肃认真的美女编辑,有相见恨晚之感。我还不止一次地与叶编辑开玩笑,谁能挑出一个错别字,我情愿敬他一杯酒,当然,我也把我挑出的三处,记下来,没事偷着喝,当然,也是偷着乐。
正因为如此,在今年三八节,在我所致敬的女士名单中,新增了这位美女编辑。
十分荣幸,因这个平台和美女编辑,当然也是一位美女作家,我有缘遇到刘畅老师,能得到他的评价真是感到十分荣幸。
一个平台,让我们从相识到相知,在写作的道路上惜惜相依;一个时代,让我们虽远在天涯,但却近在咫尺,一场疫情,让我们因此有了更多的思考,独立的思考,理性的思考,深度的思考。
今天,我才领会到,就像吃饺子,原汤化原食一样,一个没有生活熏陶的作品,少了原味就少了满足。我们经常诗意般地感叹,人不仅要有生活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疫情以来,特别是与这个平台、这些老师们接触后,我有了新的感悟,远方也有生活和诗,诗也需要生活和远方。

刘畅 | 从林海燕印象贵州说起、简评全兴战疫系列、兼舞笛西湖系列


作者:付春兴,网名,全兴,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本科,工程硕士,从事煤炭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二十年,有二十多篇论文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参与《安全知识百问》一书的编写工作,荣获市级优秀老师,省煤炭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省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市青年科技专家等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