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世扬 | 连载:斗门头(三)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斗门头(三)


图文/杨世扬


斗门头,不仅有令人难忘的坝上人家,更有成长记忆的珍藏!


年迈的奶奶告诉我——

父亲,13岁的年纪。人呢,小,又没有气力。看现在的父亲,就可见当年的模样——瘦弱。奶奶,是极力支持父亲读书的,因为父亲个头小,读书又灵光。可是在爷爷看来,可以挣工分了,况且有一大家子要养活,所以高小毕业的父亲加入了劳动大军。我想,父亲一定是心有不甘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以至于后来的很多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父亲都是擦肩而过。或许这就是人生。

奶奶说,就是这样弱小的父亲,却要承受很多。这也许就是他们那一代人所要承受的吧。奶奶特别提到了,父亲和他的姊妹们,穿过斗门头,要去远远的海涂上采海米这件事。

所谓的海米,是那种并不高大的海草,叶子像米粒般大小的,绿绿的可以挤出汁水,嫩嫩的则有点淡淡的红。滩涂上的海米,一簇簇,一丛丛。可是,要采满一箩筐,须得花一番功夫,而且是在火辣辣的骄阳下。海上的太阳又特别的晒,因为根本就无处躲避。海上的风也是吝啬的,就是有,也是灼人的。半天下来,非得晒脱一层皮。更何况要把那一筐筐的海米从遥远的海涂上一担担地挑回来。很显然,父亲已经是壮劳力了。

可以想见,那根扁担在那个瘦弱的肩膀上摩擦、晃荡的情景,还有那红透的脸庞,坚毅的神情,挥洒的汗水和那两筐沉沉的海米……

每每经过斗门头的时候,我的眼前就浮现出——父亲摇摇晃晃地向斗门头走来,一个年仅13岁的男孩和他的姊妹们……
 


也是7月,太阳热辣似火。

我正小学毕业。

斗门头,开闸。隔个一年半载,都会开闸一次。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竭泽而渔”。这样的日子胜过每一个节日,是个狂欢的日子。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往斗门头赶,拎着水桶,提着网袋……我和弟弟也加入了这支大军。大家像潮水般向斗门头涌去。

等待了一整个上午,斗门头内河里的水终于泄完,露出宽宽的河床。河虾在蹦跳,大小的鱼儿在匍匐、挣扎、喘息,螃蟹探出眼珠子滴溜转……

大家早已迫不及待,纷纷下到河里捕捞,这简直像一场战争。“哇,个根鱼大类!”“蝤牳!蝤牳”“我抓到湖鳗啦!”……每一声叫喊,都刺激着大家的神经,引来无数艳羡。瞬间,大伙儿脸上、衣服上全部沾着涂泥,跟花猫一样。快乐与满足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笑声充斥在斗门头上空。

“杨杨——”母亲在岸上大喊。正玩得兴起的我和弟弟,直到旁边的孩子提醒了,才警醒过来。在河床上往岸上看,我看到了母亲,刚从地里回来的母亲,脸晒得通红的母亲,大汗淋漓的母亲……于是我们带着浑身的泥巴爬上岸来。母亲看着我们,很长时间没有发声,感觉那时候所有的呼喊声都消失了,所有摇曳的芦苇都静默了,所有飘荡的云影都躲避不见了……只剩下我们急喘的呼吸声。

“你们想一辈子这样吗?”母亲打破了沉默。

……


母亲的话,像钉子一样一颗一颗钉进我的心坎,血在一滴一滴地往外渗。至今依然清晰。

我看看母亲,母亲一定苦怕了,她却可以承受,但是她一定不想自己的子女还生活在暴晒的日头下;回过头,看看还在河床上喧嚣的大人、小孩,我从心底里发出一个声音:我不想一辈子这样。我不再留恋。

就在那一刻,我的童年似乎结束了——

读师范后,有一段时间很是郁闷。因为已经预知到毕业分配会去小学校,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既然跳出了农门,还要去偏远的乡村,还读什么书?那一段时间,极度后悔去读师范。放假回家,总会不由自主地,走向斗门头,走向海塘大堤,坐在海塘大堤上,任凭海风徐徐地吹拂,把纷繁的心结、愁绪抚平……不知道斗门头有没有听到一个少年成长的心声,但是他的确从斗门头走向了更广阔的生活——他知道了,只有一直往前走,无惧风雨,才能不辜负那份宁静地注视。 

97年,海塘全线崩溃。

所有近海的村都不同程度地淹没了。这一年,很多农户几乎绝收。也就是那一年后,很多人放弃了所谓的农民生活,开始去城里打工。之后的几年,每年我们都会拿出第十三个月的工资作为海塘基金,当时还有点不愿意,因为本来工资就少得可怜。但是现在,看到固若金汤的海塘,看到大片大片生机勃勃的田野,看到安居乐业的村民,才发现自己当初的念头是可笑的,自己的那点工资多么微不足道,却也发挥着最大的价值,完全值得!

97年后,水泥铸成的海塘大坝,往斗门头外推出了近300米。


现在的斗门头已经不复当年的功用。两个闸的斗门头,变成了一个闸,只作为简单的排水设施,闸上的阀门也变成了小巧的迷你型。其中一个斗门闸上建起了供村民们消闲的凉亭。凉亭下,黄昏时分经常有人坐着乘凉。曾经的模样,那些老人一定记得,他们是在告诉那些绕膝的儿孙吗?斗门头向海的一边,经过改造后,成为一条景观带。青石栏杆,杨柳依依,芦苇摇曳,碎花丛丛,潮水也不再汹涌。现在走在斗门头,再也没有当初的提心吊胆、忐忑不安,当然心里也没有往日的雀跃与波澜,只剩下几分闲适与安宁。

2019116日,浙江沿海高速公路,又称甬莞高速,全线通车。这条连接浙江省宁波市城市和广东省东莞市城市的高速公路,双向4车道,沿线经过浙江、福建、广东3。站在海塘上,向着大海的方向眺望,海上正茫茫。从象山到宁海再到三门段,在不远处像一条彩虹桥,又像长龙卧波,化天堑为通途。几次去三门,从原来的一个钟头的路程,现在不到30分钟,就可以到达。从跨海大桥上驶过的时候,总会涌上难以名状的激动之情。

    回首看看背后的村庄,静谧,安详。真希望有朝一日,她,能够在甬莞的带动下,飞跃,发展…… 





世扬,宁海县作家协会会员,高级教师。

□编辑:林海燕

□图片:杨世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