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梁溪镜明 2020-09-09

2020年8月1日早餐后,乘车前往嘉峪关,游览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关城。关城位于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端关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多次修缮扩建,成为明代万里长城建筑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座古代军事城堡,素有 “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景区入口在东侧,走过长城博物馆,沿着两旁栽着“左公柳”的大道前行。迎面是冯胜将军塑像,塑像身后就是碧波荡漾的“九眼泉”湖。明洪武五年,征虏大将军冯胜平定河西后,班师回朝途径此地,极目而望,见祁连雪山高入云端,讨赖河水滔滔不绝,黑山绝壁陡峭,中间狭窄之地易守难攻。遂决定在此地建关筑城,于是就有了扼控咽喉的“天下第一雄关”。清澈的九眼泉与雄伟的嘉峪关城相映生辉,成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地处山谷中部的最狭窄处,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城壕等多个部分组成,构成多道防线,形成了一个壁垒森严的军事防御工程。整个关城建造气势雄伟,城楼呈梯形状,总面积有33500平方米,高达10米。有东、中、西三城楼,城的四角皆有角楼。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东闸门是进出关城的主要通道,进入东闸门就进入了嘉峪关的外城。闸门楼两边连着厚重的夯土城墙,闸门外是平台,闸门内是一个斜坡沟壕。守军可在沟壕两侧、闸门的门楼和高处的烽燧上,居高临下对进入闸门的人员进行多点监视。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东闸门两侧浮雕墙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天下雄关碑亭

沿路上行,可见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四廊。这里曾是文人墨客读书会友、吟诗作画的场所。到了清末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戏台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戏台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八仙”图,顶部为“八卦图”,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横批为“篆正乾坤”。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的功能作用:以戏来感化、纯正人间乾坤。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关帝庙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到现处,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总面积720平方米。东瓮城外的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呈三足鼎立之势。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进出关城是分官道和民道,朝宗门是官道城门,含义为“效忠朝廷,忠于君主”,朝宗门楼坐南向北。进入朝宗门,里面是一座四四方方的瓮城。如果入侵的敌兵一旦进入,内外城门一关,箭与滚石等武器一同落下,便是“瓮中捉鳖”,这就是瓮城的作用。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嘉峪关关城(上)——西行散记(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