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阳光每天都是新的 2020-09-09

说到东周,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春秋和战国。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前者诸侯争霸,后者征伐兼并,战乱成为了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关于东周的历史,有不少的史书、学术著作,也不乏趣味讲解类书籍,这些书有的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不同节点下的历史故事,有的按照诸侯国别分类,讲述云起云涌时代每个国家的故事。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最近读完了易中天的《青春志》,这本书既没有以时间为线索,也没有按国别分类,而是从六个关键词入手,揭开了东周历史的另一面。

《青春志》是易中天中华史中的一部,之所以用“青春”二字为名,是因为易中天认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东周就像是我们民族的青年时期,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与蓬勃,也不乏青年的血性与真性情。

刺客:士为知己者死,是青春的热血与沸腾

《青春志》开篇第一部分讲的是刺客,他们也是东周历史舞台上,不可忽略的一群人。

说到刺客,可能很多人觉得他们行事偷偷摸摸,完全没有正人君子的光明磊落,也自然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印象。

不过,在《史记》中专门有《刺客列传》一篇,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的故事。司马迁认为他们“此其义或成或不成,不欺其志,名垂后世。”

其实,先秦时期的刺客,是当时非常活跃的门客阶层中的一类。在易中天笔下,这群刺客,除了有成任务的坚持外,还有更多的侠义,充满了青春的血性。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比如,那个说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豫让。为了刺杀赵襄子,不惜拔掉自己的胡子眉毛、用油漆毁掉自己的仪容。

然而,豫让的两次刺杀都失败了。当豫让被赵襄子活捉后,明知死路一条,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让自己行刺赵襄子的外衣,以此了却自己的心愿。

当被问到为何如此坚持地刺杀赵襄子时,豫让说:虽然自己也曾服务过其他人,但是只有智伯氏真心待自己,把自己视为国士。所以,在智伯被赵襄子杀之后,他没有选择归山隐退,而要拼死为他报仇。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豫让的死,就像英雄就义一般英勇,充满了真性情,为了自己心中坚持的忠义,甚至感动了赵襄子身边的人。

在理性与血性面前做选择的,还有鉏麑。鉏麑受晋灵公指使刺杀赵盾。当他在一个黎明时分达到赵府时,看到赵盾衣冠楚楚地坐在室内养神。

鉏麑不仅感叹,孤身一人也不忘恭敬的赵盾大人,是可以为民做主的啊。

此时的鉏麑根本下不了手,刺杀一个自己认为是正义的人。可是,如果不刺杀就违背了君主的命令。就在这样的两难选择中,鉏麑选择了自杀。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这便是东周时期的刺客,在他们心中,不只有简单的效忠,也不只有机械地完成命令。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超脱于简单的效忠,为了心中的正义,宁可自己赴死,也不可苟活。

情人:剪不断理还乱,是青春男女的懵懂

《青春志》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情人。通常人们会觉得,古代男女,在情感上比较内敛。其实不然,古代人一旦浪漫起来,那洒下的狗粮,也会把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齁到。

不过,在东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男女之间除了有羡煞旁人的甜蜜爱情,还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

如果要在东周各国中,选出一个最风流的国家,那么郑国一定当仁不让。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诗经》中收录的郑国民歌有21首,其中可以确定为情歌的有16首,在这中,属于女性向男性示爱的,有11首。

像人们比较熟知的,描写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水边嬉戏玩闹的《溱洧》就出自郑国。

《青春志》中所讲的夏姬,就是郑国风流女子的一个代表。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郑灵公的妹妹,因为嫁给了陈国大夫夏御叔,所以被叫做夏姬。

与夏御叔结婚后不久,夏姬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夏徵舒。但是后来,夏御叔去世了,夏姬成为了寡妇。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夏姬嫁到的陈国,是个在“风流”上不亚于郑国的国家。

陈国的国君,陈灵公和卿大夫孔宁、仪行父,都垂涎于夏姬的美色,这三人竟然同时成为了夏姬的情人,甚至当着夏徵舒的面,讨论他到底长得像谁。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这下惹恼了夏徵舒,他一剑刺死了陈灵公,弑君篡位。夏徵舒一时的泄愤,也给楚国灭陈,留下了话柄。紧接着,楚国发兵,陈国被灭,夏姬被带回了楚国。

楚楚动人的夏姬到了楚国后,竟然又被楚庄王和大夫子反看上了,他们都想把夏姬据为己有。一个名叫巫臣的人却劝阻他们,说夏姬克夫,不祥,楚国征讨陈国本是正义之战,但如果国君占有夏姬,则是贪美色,不义。

巫臣这样劝阻,看上去是为了楚国着想,实际上是为了自己。他不希望夏姬被他们抢去。而后来,巫臣则带着夏姬上演了叛国私奔的一幕。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后来人们评价夏姬,都说她是红颜祸水。在一个战乱的时代,爱情也变得飘忽迷离。不过在这之外,如果还保留一丝男女之间的真性情,那便是青春年少时,懵懂但珍贵的爱情吧。

战士:好男儿志从军,是青春的荣耀与担当

说到东周动荡的环境,就不得不讨论战争。春秋和战国构成了东周的两个部分。这两个时期的战争,却有着极大的不同。

春秋,以争霸战为主。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坐上霸主地位。而战国的战争,则以吞并消灭对方为主。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目标导向不同,决定了春秋和战国的战争形态也不一样。在春秋,战争是按照西周的军礼来进行的。“礼”是贯穿战争始终的一个关键词。

在易中天的笔下,他把春秋的战争称为是军事奥林匹克,战争就像竞技体育,规矩多、礼数多。

比如,发动战争要师出有名,再比如“不加丧,不因凶”在对方国家做丧事、遇灾难时,不能发动战争。正式开战前,双方还要派使节,恭敬地宣战。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战争讲礼仪,参战的人也是无比荣耀的。在春秋时期,既参战又作战的,才被称为“士”,而所谓“卒”,则是跟着队伍跑并不作战的。

因此,战士是高贵的,有尊严的。对于各家的好男儿来说,都以参战为荣。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人臣:君臣面前无父子,是青春的规矩与约束

青春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在我国封建王朝的历史进程中,君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组人际关系,它影响着国家形态、制度设计。

从西周以来,君臣关系就被严格的打造着,即便经历了东周时期的动荡。严肃的君臣关系,时时刻刻提醒着臣子,要懂规矩与约束。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哪怕是上阵父子兵,在君臣关系面前,也无父子可言。

在鄢陵之战中,晋国国君的车子陷入了泥潭中。这时,身为中军统帅的栾书,却放弃自己的岗位,跑到国君身边,要护送他转移到自己车上。然而他的行为,却被自己的儿子栾鍼当场制止。栾鍼直呼其名地喊道“栾书退下!”

这要是放在平时,儿子直呼老子的名字,一定被视为无力。但是在君臣关系面前,儿子栾鍼的做法却大受称赞。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国君面前无父子,其他人之间的称呼,都要直呼其名。不仅如此,在国君面前,每个臣子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栾鍼在军队中,是侍卫长,负责护卫国君。

而他父亲看到国君战车陷入泥潭后的做法,不仅有越俎代庖之嫌,还放弃了自己本身的岗位,更有渎职的问题。

严格的君臣关系,就这样世世代代被流传下来,甚至为了维护君臣关系,不得不牺牲父子、夫妻、兄弟关系。这在现在看起来很残酷,但却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不可忽视的关键。

使节:谁说弱国无外交,青春的善辩可以四两拨千斤

在东周战乱不断的时代,强国可以通过战争称霸甚至兼并,那么小国怎么办?只能自认倒霉,然后依附在大国的权势之下?

放到今天,我们经常会说弱国无外交,但是在东周的历史进程中,却演绎出了不少弱小国家,通过外交力挽狂澜的故事。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比如晋国的吕甥和鲁国的展喜,面对着自己国家处于劣势,甚至理亏的局面,却通过自己的外交辞令,逆转了局势。

晋国在韩之战中,败给了秦国,晋惠公都秦国掠为人质。吕甥被派去秦国谈判。但是在这场战争之前,晋国已经多次失信于秦国,秦国对晋国积怨已深。

但是吕甥出使秦国后,面对秦穆公的问话,用“君子”与“小人”做比,捧着秦国坐上了道德的制高点,最终秦国放了晋惠公。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古文观止:阴饴甥对秦伯

鲁国的大臣展喜,也是靠外交,为自己的国家避免了一场战争。

鲁国得罪了齐国,齐国发兵要攻打鲁国,但是鲁国根本无力对抗。于是派出展喜去斡旋。

展喜为齐国带去“膏沐”,也就是洗发膏、沐浴露,并对齐国说,他们尊贵的身体,来到了荒凉的鲁国境地,需要好好洗洗尘,然后展喜又大谈两个国家,历史上兄弟般的友谊,最后齐国撤兵。

古文观止:展喜犒师

这就是弱小国家外交的力量,因为不具备硬碰硬的实力,他们只能借助使节,依靠外交柔性的手腕来避免争端。

使节捍卫的是国家的荣誉与利益,青春年少,却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鬼神:信还是不信,如同青春期孩子般的叛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我国古代,人们是非常在意占卜的,尤其在一些国家大事之前,都要进行占卜,东周时期也不例外。

不过,在《青春志》中,作者也介绍了一些占卜“迟到应验”的情况。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比如,在晋与楚多年的恩怨纠葛中,城濮之战的占卜结果,一直延迟到邲之战才得到应验。

城濮之战之前,楚国占卜的结果是“吉”,但是却被晋国打败,等到邲之战时,楚军才大胜。

对于“城濮之兆,其报在邲”,东周时期的人们会觉得,迟到的应验也算应验。但是,这似乎就失去了占卜的意义。人们占卜不就是对一些当下的事情,难以决定吗?如果无论早晚,都会应验,人们还需要占卜干吗?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其实,这也反映出了东周时期,尚处于青年年少时,人们并不成熟的心理特点。

寻求占卜,通常只是为讨个说法,获得一种支持,换句话说,很像现在人们所说的寻求心理安慰罢了。

在占卜这件事上,东周的人们,很像青春期的孩子,无论父母怎么说,总有自己的想法。君主即便是面对占卜,他们也可以选择不听、不信,唯独按照自己的意思来。

就像晋献公,在他想立骊姬为正妻之前,进行了占卜。第一次占卜用的是龟甲,显示不吉。他又选择了一种草做占卜,结果显示吉。

易中天《青春志》:6个关键词,重新解读东周500多年历史

按照那时人们的信仰,乌龟的生命比植物长,占卜的结果更准。但是晋献公偏偏不信龟甲占卜的结果。结果后来,骊姬陷害太子申生,又害得重耳逃亡,只为扶自己儿子上位,却把晋国搞得一团糟。

写在最后

刺客、情人、战士、人臣、使节、鬼神,这六个要素,构成了东周历史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民族都有其青春年少之时,青春的好就在于,他可以胡思乱想,也可以少不更事,因为他来日方长。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青春时期的血气方刚、性格品质也会影响和塑造着这个民族的气质,在其未来的发展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