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语启蒙:家长的功课

 苗爸英语启蒙 2020-09-09

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435篇文章。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相信,英语启蒙的成功,也符合“一万小时定律”,即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为了深入了解,我还买回了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与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异类》,反复研究,希望找到思想的火花。同时下载了《异类》的有声书,在上下班的路上听。

毫无疑问,这些积累使我笃信,持之以恒可以创造奇迹。

对我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我开始坚持督促苗苗每天读英语,已有10年之久。我自己也持之以恒地分享英语启蒙的文章,今天已经是第435篇文章了。

事实上,任何能够将一件事坚持做一万个小时以上的人,都非寻常之辈。

直到我读了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写的畅销书,名叫《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我的思维才被再一次打开:不能简单地以一万个小时,作为某一项技能训练的标准。

这两天又听了樊登读书会对这本书的解读,更是刷新了我对刻意训练的认识。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

以前,我只是简单地追求训练的总时长,任务只要坚持一万个小时,就可以取得非凡成就。看看我们身边,其实不难找到许多反例。比如小区看门的大爷,每天呆在门口长达10个小时以上,5年下来,总时长早已超过一万个小时,但是并没有成为安保方面的专家。

同样,很多人从五、六岁开始学英语,到大学毕业,花了将近20年时间,成为英语专家的人寥寥无几。

丘吉尔第一次上台演说时,虽然事先把写好的演说稿背得滚瓜烂熟,但一走上讲台,就忘了词儿,急得张口结舌,台下哄堂大笑。从此,他发奋学习,博览群书,熟记名篇,并且天天对着镜子练演说,每一个词句,每一个语调,每一个神态,都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锤炼。几年下来,他再次演讲时,已经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妙语迭出,并最终成为著名的演说家。

刻意训练的关键,是要一系列的小任务,专攻一项,按顺序完成。当年马云苦练口语,俞敏洪专研词汇。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从开始尝试在网络上写作《光之子》,至此已 “不断更” 地撰写了十余本玄幻小说,字数两千余万,点击量超过四亿次。他的 “不断更”,是指 “每天写九千到一万字,一年写三百万字。”仅凭这一点,全中国就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回到家庭英语启蒙,我做的功课,也是超出了许多人的工作量。除了博览群书、每天听有声书以获取各类知识之外,还坚持通过写作进行反思,获得顿悟,将知识变成智慧。非如此,不足以进步。因为我们获得信息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信息更新的速度。

对于小孩学英语,一开始需要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然后再主攻一项,刻意训练,成为一个小分类的专家。就如同新东方的老师,都是只教一个专题,如口语、听力、词汇、阅读、写作等,这样才有时间和精力刻意训练,达到精通。

面都时代的变化,父母需要做许多功课,以提升家庭英语启蒙的效率。首先是儿童心理学,不了解心理学,不讲究沟通策略,光使用家长权威以强迫孩子学英语,就是在孩子心里播撒不满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反弹,给亲子关系带来巨大伤害。苗苗学校的心理学老师,经常举办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我是每次必到,不错过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

其次,父母要了解儿童学英语的黄金期和自然规律。孩子小的时候,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模仿成年人,时间比较充裕,正是学英语的最有利条件。但是,如果不进行认真规划,合理安排每天的训练内容,学前的五、六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幼儿园阶段的英语启蒙重点上听说训练,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英文绘本,以提高孩子的兴趣。

第三,父母的自我充电,特别英语日常口语,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要学丘吉尔练演讲的精神,战胜恐惧,或者说上借口,每天练两句,贵在坚持。昨天,看了一个感人的视频--《励志!90后双耳失聪女孩将赴清华读博》,介绍的是一个名叫江梦南的女孩,在她生下来才3个月的时候,因服药而患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于是,她的父母教她摸着喉咙学发音,有的音节,重复一千遍都算少的。

江梦南的故事再一次证明,语言是刻意训练的结果。所以,亲爱的父母们,作为孩子最好的语言陪练,从现在开始,每天练两句英语口语,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最后,刻意训练。一个优秀的父母,要想取得家庭英语启蒙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刻意训练。在启蒙阶段,需要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就如同我昨天分享的文章,《英语启蒙思维导图》,父母需要从一个个细分领域,一步步开始刻意训练,不能急于求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