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言 学做人》 作者:李韫琬 韩兴娥 做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当是一个相对宏大的话题,可又是一个绕不开的大问题。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小学生年龄虽小,却一定会逐渐长大成人,更重要的是,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中小学生读名言,与做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古今中外的名言都是经过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思想、有文化品格的人心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它都会闪射出耀眼的光芒。名言大多是大思想家在生命实践中感悟出来具有永恒价值的经典之言,言简而意丰。古人之所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因为《论语》讲的更多的是做人之道,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思想人格的伟大人物,更滋润了中国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心灵,而且它不断向外扩展,走向世界。这正中了老子之言:“死而不亡者寿。”孔子虽已离开我们近两千五百年,可是,他的思想依然穿越时空,光芒四射,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就是经典名言的不朽伟力。 本书中的名言,就精选了孔子的一些经典之言。当然,不止于孔子之言,还有中国以及国外其他伟人名家的经典之言。它打上了中外经典文化的烙印,让中小学生透过这个窗口纵贯中外,汲取名家伟人的思想精华。 这是一本只有180多页的小书,而且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阅读对象的小书。但整个成书过程中,作者一直心怀敬畏,唯恐选取的名言不当或不佳,对孩子不能生成积极意义。所以,历时两年,无数次修改与增补,方才形成今天的文本内容。 也许有人会说,其中不少经典名言属于古代经典,难以理解,中小学生即使背诵下来,又能起多大作用?的确,从当前来看,未必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用,可是,它为孩子种下了一颗如何做人的种子;当下未必发芽,更难枝繁叶茂,然而,它会在其生命的深层扎根,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就会发芽、开花与结果。经典真正融入孩子心中,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可正是因为过程长,才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张力。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绝对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现在让经典名言在中小学生的心田埋下种子,然后耐下心来,静等花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些经典名言“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没有这个“嵌”,就不能生成强大的根系,也就长不成参天大树。况且记忆有一个规律:年龄越小,记得越快,忘得越慢;年龄越大,记得越慢,忘得越快。中小学生背诵经典名言速度之快,绝对是大人望尘莫及的。背诵得多了,才能厚积薄发。所以,希望拿到这本书的中小学生认真学习,熟诵于心,为未来生命成长种下一颗优质的种子。 这本书不只是经典名言的荟萃,还有相应的话语链接。在每一个主题的经典名言之前,都有一个言简意丰的导引,且有两则故事与两段感悟文字。导引与感悟既语言晓畅,又微言大义,让人有一种豁然洞开的感觉。故事则契合了中小学生阅读的特点,又呼应了经典名言的要义。它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且在不动声色中加深了他们对经典名言的理解。 可以说,这本书是中小学德育与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读本。其中不少经典名言及故事,老师们可以信手“拿来”,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还能以其文质兼备的优势跻身于中小学课程之中,并对中小学生学做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本书还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优秀教材。与孩子共同成长,需要优质的文本。而很多家长并没有这种能力,或者没有时间来编写这样的教材。可有了这本书,即使那些工作极其忙碌的家长,也可以在孩子睡前或醒后的短暂时间里,与孩子共享一段名言佳句。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日日诵读,又不断践行,不但孩子有了做人之基,家长的精神也会丰盈起来。 为了让孩子学有所获,举一反三,作者还设计了“学以致用”板块,可让孩子“学而时习之”。为了让学生先行思考,而后验证答案正确与否,作者将所有答案一并附在了全书后面。作者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期待这本书出版时,更多的孩子学有所获。 2017年3月1日于济南 (原载于《读名言,学做人》,李韫琬、韩兴娥 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