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推介|《做幸福的教师》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幸 福教 师

· 陶继新  著 ·

最 新 力 作

生命感悟与名师案例相映成趣

齐鲁书社

内容简介

教师真正的幸福,更多体现在心灵的愉悦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如果终生追索且生命不断跃升,就可以持续不断地享受到幸福的美妙。陶继新老师,便是天天“游艺”于妙趣横生的幸福海洋里的一位教育学者;同时,他还立己达人,希望能与更多的教师同去品尝人生的幸福。

为此,他将自身的独特阅历与生命感悟,以及所采写的行走在幸福路上的众多名师的鲜活案例,“立言”而成书,从“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写作的‘道’与‘术’”“打点幸福人生”三个层面,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走向幸福的大门。

作者“道法自然”而又畅达优雅的语言,智慧点化与理性光华相映成趣之美,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沉浸于审美阅读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在与幸福的“约会”中乐而忘返。

自  序

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是个欲言还休的学生。那个时候,如果说我将来会在全国很多地方讲演,肯定不会有人相信。由此看来,人是不断发展且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向的。

那么,能使我比较从容地在全国很多讲坛上演说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呢?我想,这也许是不少人想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吧!

第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我没能上名牌大学,不过不是因为高考成绩不佳,相反,我考得非常好,但是因为“政审”问题,在别的学生已经入学一个月后,我才被补招到济宁师专。当我穿着一身破旧且满是泥土的粗布衣服走进这所学校78级中文班的时候,好多学生像看怪物一样地审视着我。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自卑,因为我相信自己的文化实力。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没有和书疏离过。即使在农村没白没黑地干着苦活,在异地寒风凛冽中拉着排车行走,我都是与书为伴、以读为乐的。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我的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尤其是背诵,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每年除夕的白天与初一下午,我也都是在办公室里学习与写作中度过的。而且,我还会在每天早晨与晚上,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与背诵经典。

重复他人的话语,无异于鹦鹉学舌;经由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思想,才是生命的活水。文化的不断积累,使我在不知不觉中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系统。所以,我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讲同一个报告题目时,都不是对上一次报告内容的重复,而是多有即兴的话语以及超越既往的思考。有的老师曾经连续四五次听了我的同一报告,过后惊诧不已地说:“怎么每次听都有变化啊!”其实,变化的背后,是我每天读书有所收获之后的必然结果。我经常说:“今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昨天的陶继新;明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今天的陶继新!”生命不是对既有状态的重复,讲演亦然。只有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才能常讲常新,越讲越有品位。

第二,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人也许会说,这与讲演有什么关系?但对我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所以将这两者并列起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行万里路”,是指超越常人的经历,尤其是特别艰辛的经历,有的时候,还有近乎生死般的磨难。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可以锤炼出百折不挠的人、永不言败的人、充满自信的人!对讲演而言,这是一种隐性的力量,外化出来就会是一道特殊的风景。比如,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听众,不管我此前多么劳累,我都会充满自信、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坛。这种自信,如行云流水一样,出诸胸臆,显诸言语,从而对听众投注一种思想的力量。我之所讲,不是就事论事,比如讲读书,其间定然有超越于一般读书收获之上的东西,其中就有我几乎死里逃生之后的生命感悟。

由于出身卑微,历经了太多苦难,所以,不管取得多么骄人的成绩,不管遇到多么热烈的赞扬,我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徘徊不去的声音——我当过农民,甚至连一般的农民的权利都被剥夺过。所以,我永远不会得意忘形,成绩越大,越是严格要求自己。在一般人看来,我甚至有点谦卑,但是,我又感到本该如此。因为我血液里流淌的是“吾少也贱”的情结,我愿意以内心的谦卑来对待每一个面对我的人。在我的心里,人无高下,灵魂皆为高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三,一定要道法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就是我,千万不要故弄玄虚,尤其不要故作高深。20年前,我写文章的时候,常常有意用上一些华丽的词句,还以此为美。今天看来,那是令我特别羞愧的往事。这20年来,我特别“取法乎上”地阅读了一些上乘之作,有的甚至我还进行了背诵。也因此从外在到内在,我更加地崇尚自然。因为一个故弄玄虚的人、一个刻意雕琢的人,虽然他自认为高不可测,但是,人们只会感到那是一个令人生厌者。如果呈现给人的是真实、自然、从容,所言或朴实无华,或诗意流淌,都会令人听来如山涧清冽的流水,沛然而出,叮咚悦耳。

第四,要有自己的话语系统。人生在世,需脚踏大地,不然,将无以存生。讲演也是这样,要脚着“大地”。这个“大地”,就是讲演内容的来源。我讲演的内容来源,很多是我所采访过的专家、校长、老师、家长和孩子等。这是不是谦虚呢?不是。他们身上有太多令我感动和值得学习的东西,而且一天天地在我的心里积累沉淀,一天天地丰富着我的演讲内容。如果脱离了日积月累的采访与写作,我就会有一种悬在太空里的感觉,心里很不踏实。对听众而言,也就缺少了必要的可信度,也少了感动人心的深层内涵。由于所讲多是来自自己采访的对象,所以,即使信手拈来,却也是真实生活与心灵境界的呈示。有好多人说,陶老师,你常年到全国各地采访,义亲自动手写作,是不是太累了?如果说一点儿也不累,那不真实。但是,从总体来说,我是快乐的。因为采访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我的话语系统和提升思想品位的过程。为什么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活水”,即使你现在有不少“水”,或者从別处买来许多“水”,也会因为自己之用和风吹日晒,终有枯竭的一天。即使一时没有枯竭,也会越来越没有深度,没有生命活力。

第五,要有一定的使命感。这似乎说得大了些。可足,我却常作如是想。我的生命成长历程,在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属于自己的,它有太多的普世意义;我所采访的人,有太多可以启迪人的价值。如果将这些东西隐匿起来,我觉得对不起我所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所以,我到各地讲课,旨在给听者一定的人生启示,给听众走向幸福之路的建议。也许有的人因听了我的讲课,在某一方面上有了一点儿进步,特别是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就会从内心深处感到特别的愉悦。我不是救世主,但我可以尽我自己的力量,使更多的人幸福起来。所以,我一直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这本《做幸福的教师》,共有三大板块,一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二是《与作的“道”与“术”》,三是《打点幸福人生》。我认为,这三个部分的主体内容为教师走向终生幸福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重点谈的是“取法乎上”地诵读经典。目前,谈读书的文章与著作比比皆是,可是,如果没有走进“上”的层次,非但进步缓慢,甚至有可能会在无意间受到思想与文化的伤害,让自己的教学在平面上滑移,甚至出现江河日下的可悲局面。每一个教师只有一次生命,读书质量的高下优劣,往往决定着其走向是幸福还是悲苦。希望教师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实现文化升值,不但让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攀升,而且也让整个生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写作的“道”与“术”》主要讲的是教师“立言’的必要性,以及“道”“术”并进的理性思考与重要路径。目前不少教师不愿写作,甚至害怕写作,有的当了一辈子教师,真正用文字留下教育感悟与生命印迹者寥寥无几。我通过采访勤于笔耕的教师,以及自己的写作经历与感悟,试图让老师们明白一个道理:写作非但不是难事与苦事,反而有可能成为一种审美之旅。教师写作越多越好,教育教学水平也便越高,并可以由此照亮自己精神生命的前程。

《打点幸福人生》重点讲的是如何丰盈人的精神与心灵世界,它会让人从职业倦怠抑或共他痛苦的泥潭里挣脱出来,去主动地追求久违了的人生幸福,并享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精神之美。于是,生命在持续发展中变得更加美好,以至于走进幸福的殿堂。

在这三个板块中收录了很多富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案例,尤其是近十年来我所采写的全国名师成长的精彩片段,让本书具有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功用。而笔者的特殊感悟与理性点拨,也许能让读者在产生顿悟的同时,不自觉地走向“学而时习之”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高层境界。

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让大家看到一个“全新”的陶继新。不过,这并不是说我是一个完人;相反,我从来都不是完人。我走过弯路,以后还会走弯路,也有缺点与犯过错误,而且以后还会有缺点与犯错误。然而,我会认真地反思自己,尤共是悦纳大家提出的批评意见与建议,从而知过而改之,并尽可能地走进“不贰过”的境界。

陶继新

2018年4月16日于济南

内容展示

目  录

三大板块

END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